象征主义文学有哪些主要特征
象征主义文学主要特征如下:
象征主义者在题材上侧重描写个人幻影和内心感受,极少涉及广阔的社会题材;在艺术方法上否定空泛的修辞和生硬的说教,强调用有质感的形象和暗示、烘托、对比、联想的方法来创作。此外,象征主义文学作品多重视音乐性和韵律感。
象征主义文学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并于20世纪初期扩及欧美各国的一个文学流派,是象征主义思潮在文学上的体现,也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核心分支,主要涵盖诗歌和戏剧两大领域,其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今天。西方主流学术界认为象征主义文学的诞生是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分水岭。作为一种创作美学,象征主义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一道是文学史洞肆李上具有原型意义的三雹行种基本创作美学。
作为一个国际性的文学思潮,象征主义在各个国家、地区的发展特征不尽相同,这涉及到各个国家民族气质、文化传统以及作家个人气质等等复杂因素。法国的象征主义比较精纯,而英美的象纳迟征主义则显得比较驳杂。象征主义文学在诗歌领域内的成就最高,诸多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都可被归于象征主义诗人之列。此外象征主义在戏剧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试谈西方古代文论中关于艺术典型的
西方的古典文论其实讲究的就是一个发展的社会现象,具体的可解武社深末离格印以以分为5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古希腊的文艺理论
代表人物最早是毕达哥拉斯,他的基本哲学观念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数”。他认仅太修县犯五为数的原则是一切事物的原则,整个天体就体现着数的和谐。并且劳强松从数量比例关系上着力探寻艺术的形式美,得出“美是和谐统一”这一结论,又提出了音乐有刚柔两种风格和两个宇宙的整体观念。
受毕达哥拉斯的影响,说过“人不能踏入同样的一条河流”这名言的赫拉眼格牛周因料取病离克利特接受美是“和谐统一”的观点,不同的是他提出把“火”看做宇宙万物的本源,首先提出“艺术模仿压适面说”。
德谟克利特不仅提出了“文艺模仿自然”的论点,位而且对自然作了“人生”的解释,文艺模仿自然,不止模仿人的身体,而且族训环克模仿人的才智、行为和心灵。
苏格拉底的文艺思想则认为“美是善”;
柏拉图的文艺思想是主张理式论的摹仿说,这种模仿说否定了文艺的真实性,但却天才的觉察到了艺术的感染力在于依靠幻艺长等象在人们心目中所造成的错觉。柏拉图对理式的模仿所包含的合理性表现在,他认为艺术的对象是感性的现象世界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艺术是通过内在的情感打动人征服人的。柏拉图理式论的摹仿说还现配京供待鲁溶齐助防死暗含了文艺在表现对犯每块烈露原右飞物象的外观时也要表现对象的本质,这实际上也是对文艺本质的论述。柏拉图在否定文艺真实性的悖论中间接的表达了文艺的主要目的是求美而不是表现科学的真理。他还主张哲人之志的理想国,在西方第一个提出文艺要为政治服务,但这个主张也包含了文艺应该对人自身、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生、对帮行才青少年有益的合理性。而在柏拉图的灵感论中,他对灵感的来源和过程的说法是不合理的,但对理感的特征迷狂的说法却有很大的合理性。
亚里士多德的文艺思想是文艺本质论,主要表现在《诗学》。同时他又发展了文艺模仿说,“文艺是对人行动的模仿卫非投”,他认为诗比历史更富有哲学意味,“诗求其相似而又比原析防谈牛支物更美。
第二阶段罗马古典主义文学理论
罗马古典主义文学理论的核心观念是向古希腊文学艺术学习的古典主义观念,但他的三位代表人物贺拉朝影愿协亚硫质却斯和朗吉努斯、普罗提开评让城括率部诺的理论走向并不相同。
贺拉斯是古典主义的奠基者,作为奥古斯都时代的宫廷诗人和理论家的贺拉斯,结合他自己的创作体会提出了具有向希腊学习的古典主义原则,他打起古典主义的旗帜的目的并不是复古,而是以古为师,在模仿古希腊艺术的基础上,创造出可与古希腊相媲美的省复稳话督刑回调德免数罗马艺术。同时又有具有综合判断力的理性主义原则,具有作划套神款响行格括微同湖家所写的人物性格必须同人物年龄相符合,人物的语言一定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遭遇,艺术的表现和表演要着眼于整体效果,必须把高贵的内容和优雅的形式结合起来的“合式”原则。
朗加纳斯较多地接受了柏拉图的影响,从风格的角度提出了“崇高”这一美学范畴,文艺思想体现在《论崇高》中作品的特色、崇高的来源、作家如何创作崇高的作品、天才和社会环境的问题。《论崇高》在西方文艺理论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是第一次对人的尊严的肯定和歌颂,他肯定人的思维、想象的无限性,歌颂人类与大自然竞赛的伟大气魄,把人提到神的高度。
普罗提诺哲学美学的核心思想是“流溢说”,他认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是“太一”,它是真善美的统一,它是柏拉图所说的最高理念,也就是神。由于“太一”是完满的充溢的,它要流溢,于是依次流溢出宇宙理性、灵魂、感性世界。他认为美大体分两类:即此岸美和彼岸美。普罗提诺是新柏拉图主义者,是从柏拉图文艺理论过渡到中世纪文论的桥梁。
第三个阶段是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文艺思想
早期时代的代表人物是圣·奥古斯丁,他的文艺思想表现在:第一,上帝是美的本体,他在《忏悔录》中说:上帝是“至高、至美、至能,无所不能,至仁、至义、至德,无往而不在。上帝的美体现在大千世界中所呈现的美,“生活中不美的东西,是由人缺失所造成的”。上帝之美是体现在整体之中的美,只有在整体之中才能关照到上帝的美,只有爱才能关照到上帝的本体美,而人们追求美就应当追求美本身——上帝。奥古斯丁认为一是美的,整一、相等、相似、秩序、和谐都合而为一,美的形式原则就是寓多于一。第二,重视和强调艺术虚构的思想,如一副画中的马,不是虚构的马,怎么能算是一副真正的画呢?只有虚构的东西才是真正的艺术。第三,重视“语象”:象征语言中的形象。有了象征的语言,才有了形象性。人们常借助于生动的形象去领悟语言的含义,从而产生乐趣。例如:滋生、繁衍芸芸众生。
后期以托马斯·阿奎那为代表的经院哲学:把传统的教文哲学更理论化、系统化、精致化了的神学哲学。他的观点:人的本性就是人的灵魂,他认为真理就是思想和事物的符合,人的理性是靠感觉的来的,他不能全面的认识上帝而只能说明上帝的存在。人的终极目的是求真不是善,道德是人理性的创造,现实生活中人的本性构成主要是自我保存和种族延续,国家的存在完全是为了个人,君主的统治必须服从民意,而人的最高目的在于求真,真理在上帝那里,因此宗教生活高于现实生活。
第四个阶段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思想
文艺复兴时期,文艺理论的建树是多方面的。这个时代是艺术实践的时代,它的理论成就都是在文学艺术家在解决艺术实践过程中的成果。
但丁提出关于文学语言的重要理论“四议说”,认为《圣经》的语言有四种含义:字面义、譬喻义、道德义、寓言义。揭示了语言艺术意义的多层次性,为文学批评以及语言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启示。但丁还提出民族语言理论,认为新的民族语言必须建立在“俗语”这个坚实的基础上。作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但丁、薄伽丘等许多理论家都从“诗即神学”的理论出发,为诗进行了辩护;继承了古希腊、古罗马文艺理论家的理论,但是有根据古人和自己的文学实践经验,提出了新的文学理论。西班牙和英国的文艺复兴受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理想很深。
塞万提斯提出“自然是小说的唯一范本”他以平易生动的笔调,谈到了自己对模仿真实才情以及文学的社会作用等问题的看法。对当时小说创作的经验和理论作了一次概括。
培根论诗是“虚构的历史”并提出与柏拉图针锋相对的观点,认为修辞的目的只是要鼓动想象,以便助成理性,并不是要压迫理性。“文辞之用多半在于善行,很少文饰恶德”。莎士比亚他在剧本和十四行诗集涉及文学创作的理论问题主要有:艺术的目的是反应自然;艺术真实与艺术想象。
第五个阶段是新古典主义文论
新古典主义文论是欧洲由封建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形成的文艺理论。
笛卡儿的哲学思想“我思故我在”在人的心智活动中感觉是骗人的,想象是重要的,思想也象梦幻一样不可靠,所以一个人要对自己认为确信的东西进行怀疑、考察,“但我在怀疑,这是不能在怀疑的了。因为我在思想这是确实的,”这就是笛卡尔的:我思想,所以我存在“
布瓦洛的文艺思想体现在他的作品《诗的艺术》中:
一、理性主义原则,在哲学上是笛卡儿哲学的普遍的人性,在政治和伦理上是当时官方要求臣民所尽的义务,即对君主的绝对服从,在创作上要求情感服从理性,艺术形式也要服从理性。
二、自然主义原则,文艺创作合乎常情常理,即主要是带有封建贵族色彩的情和理,在人物描写上强调某种性格类型不变的特点。
三、古典原则,要求法国王朝的文艺要以罗马的文学为典范,法国文艺实践要创作出像希腊罗马的作品中《维吉尔》那样优秀的作品。
四、道德原则,理性应和真善美统一。从道德上讲艺术者,不要贪恋金钱,而作品不能对人造成不良的引导,不能腐蚀人心。
参考文献:
上面文章内容,主要参考《西方古典文艺论》。 百度上能搜的到。
以下可作为辅助参考,
《西方古代哲学》 这个网上找不到。是我2003年的时候买的
《西方艺术史》 这个网上的不全,我也是以前买的
《文艺复兴》 这上学的时候学的
《歌德》 我的是1979年上海出的版本 作为德国浪漫主义情与古典文化艺术发展的总结。
《柏拉图》这到处都有。网上的我没找,不知道有没有更精辟的见解。
《尼采的生存哲学》主要参考尼采对自然科学的认知,总结发展规律。
《老子》顺带看了看,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