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拳皇大门
大门五郎,近身摇杆反转向前加轻手或重手,招数叫天地返。摇杆往后2下,出个轻手的地震,必中。陈可汉,后前重手,出大锤砸中目标后,出泰山压顶大招,必中。八神,靠墙壁轻手葵花2次,再用轻手出大招,必中。
陈可的解读艺术家
也许许多人会认为陈可一直像个长不大的孩子,因为她作品中的小姑娘也表现的是显而易见的喜怒哀乐,其实陈可早已蜕变成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艺术家陈可除了做展览,很少将自己暴露在大众面前,就是这么个羞于表达自己的腼腆人儿,却出版自传和举办同名展览《和“你”在一起,永远不孤单》,剖析了 34年来的生活和自己懵懵懂懂的艺术之路。苏珊·桑塔格在评价一位波兰诗人的散文集时曾经说过“写自传是可以让人摒弃虚荣,推进自我认识的工程”,陈可的自传有着同样的诉求,“我为什么会成为艺术家?我到底要什么?”,陈可自己也说写完这本书,她懂了自己。再也不只是一个被过度符号化的艺术家。人们提到她,不会只在分析某种现象或者流派时,以个例的方式代入;就像关键词也不在只是卡通的,日记体绘画的,70后的,女性艺术家的,川美毕业的,作品很好卖的,以及当代艺术造星运动中而获得成功的了。其实陈可既不迷恋漫画书,也很少关心卡通的发展。但她却恰巧的以卡通造型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画家的生涯,并在幸运的在《下一站,卡通吗?》的群展后,成为“新卡通一代”的代表人物。与其他在北京郊区的画家村等待机会的画家相比,陈可是幸运的,她2005年来到北京后,就签约了星空间画廊,同年,作品就现身拍场。在2010年她的个展“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开幕当天,其作品全部售罄。在国外,陈可的作品认可度很高,法国影星苏菲·玛索也收藏了她的作品。但陈可却有着自己不一样的看法,觉得艺术品的价值和价格是两个概念,艺术品的价格能代表价值的一部分,但不能完全代表价值。自己的画卖得好,并不能左右我对自己的认识,我也不会因为自己的画价格高就认为我已经是一个好的艺术家了。陈可会在自己的创作中抒发自己的现实心境,就像《和你在一起,永远不孤单》是她在2007年完成的一个大型装置作品。在那些能够唤起她童年记忆的旧式家具上,陈可展开了她的新绘画,在到处流溢着色彩的印迹和随意搁置的女童形象之间, 也是她抒发的自己的现实心境。但是有时,对于陈可而言,对现实的颠倒是具有真实感的。如忧伤的小女孩占据了画面的中心,观众也会瞬间被莫名的伤感淹没。这也是陈可典型作品当中,几乎每幅绘画里都有一个圆鼻头的小女孩,忧郁、自我封闭、单纯地生活在虚幻空间里,不食人间烟火。她的作品中很多画面都充满大胆的留白,绘画的部分则有着瓷板画般的肌理。关于媒介的实验陈可也是始终没有停歇,在2008年完成的新作品当中,绘画有时候像是做手工。成品印花布、媒介剂和传统的油画颜料在作品中被混为一谈,伤感的小女孩形象继续出现在各种各样的媒材上,亦真亦幻,无边的孤寂与怅惘让观者深陷其中,难以自拔。生活中的陈可,像很多“文艺女青年”一样,音乐、旅游和阅读是陈可生活中的最爱,除此以外,她还痴迷于“星座”的研究,在迷雾不清的揣测里拼凑预言和推论,她对这样的游戏乐此不疲。自称:我还是喜欢研究小宇宙,对大的宇宙还没有兴趣。可以说,陈可更关注自己的内心,倾向于以个体的方式切入作品,不是外力的挣扎,而是内心的挣扎。就像她自己形容她自己,在柔弱外表的掩藏下,有着的是新怒无常的极端情绪化的坏脾气。这让她大学宿舍的同学对她畏而远之,也还曾经把她丈夫逼近崩溃的临界点。为了调整自己的情绪,所以陈可被“逼”着“发现”了在创作绘画,创造虚幻世界可以分担她内心莫名的躁动和抑郁。这些令陈可的作品有时甚至不免陷入一种神秘主义的气氛。陈可将自己投射在作品的形象中,一天不画画就会被“空”的感觉缠裹——她喜欢不断地挑战、超越自己,对她来说,这种成就感远比保持现状来得真实和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