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瓦列夫斯卡娅的生平简介
1869年,柯瓦列夫斯卡娅来到德国海德尔堡。没料到,这里的大学也不让女生注册,只勉强同意旁听基础课。海德尔堡是座小城,大学里来了异国女生这件新鲜事成了人们谈论的话题,并纷纷以目睹其风采为幸。柯瓦列夫斯卡娅学完三个学期基础课后,来到首都柏林。遗憾的是,柏林大学规定女生不得听教授讲课。最后,她抱一线希望登门向柏林大学名教授维尔斯特拉斯讨教。
维尔斯特拉斯(1815–1897)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他接见了柯瓦列夫斯卡娅,并向她提出一些比较新颖的难题,这名异国女青年解题技巧和思维方法独到给老教授留下深刻的印象,便破例答应每星期日为她个别授课。后来,柯瓦列夫斯卡娅回忆自己在教授身边学习四年这段往事时说:“这样的学习对我整个科学生涯影响至深,它最终决定我后来的研究方向。” 在维尔斯特拉斯的指导下,1874年,仅24岁的柯瓦列夫斯卡娅提出偏微分方程的柯西–柯瓦列夫斯卡娅定理等三篇论文。荣获哥廷根大学博士学位,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女数学家。尽管她的学术成就得到公认,但回国谋职仍成问题,因为沙俄时代根本不允许妇女获得科学家的称号,只安排她做小学教师。
由于柯瓦列夫卡娅身边有一女儿需要照顾,转而从事文学创作和新闻工作。柯瓦列夫斯银陵喊卡娅能认真对待每项工作,在文学方面也做出了成绩,出版了以她童年生活为素材用瑞典文写成小说《拉也夫斯卡娅姐妹》,此书后来被译成俄文,在俄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国家中获得很高声誉。
柯瓦列夫斯卡娅在个人生活上也遭不幸。她丈夫后来弃职从商,终因破产而自杀身亡,留下6岁女儿。尽管受到这样的打击,她决定再度出国谋个能施展才华的职业。1883年好不容易取得斯德哥尔摩大学无报酬试教一年的职位。由于她讲课条理清晰,生动感人,“有着充满启迪人的思绪的热情”,一年后被聘任为该校数学教授,相继又聘为力学教授,成为第一位女数学、力学教授,实现了“干自己应干的事,做自己想做的人”的夙愿。 索菲·柯瓦列夫斯卡娅于1850 年1月生于莫斯科。她的祖父瓦西里·谢缅诺维奇·克柳科夫斯科伊,是 一名移居俄国的波兰地主,他在天文学和数学方面颇有成就。她的父亲名字叫瓦西里·瓦西列维奇(1801—1875 年),是一位俄国陆军中将。1819 年他进入彼得堡炮兵学院学习,后来在军 队中服役直到1858年。他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对英语、法语及自然科学很精通。他的妻子叶利查维塔·费多罗夫娜(1820—1879 年)是一位性格活锋野泼、 才华横溢的女性,并对音乐有较强的感受力。1843年1月他们俩结婚。由于柯瓦列夫斯卡娅的母亲小于丈夫19 岁,因此她常感到很压抑。结婚以后,他们住在莫斯科,开始了她并不愉快的婚姻生活。柯瓦列夫斯卡姬的父亲既独断又固执,不允许妻子参加各类社交活动,使她几乎与世隔绝。而他自己则挥霍无度,靠纸牌、赌博等消磨时光。因此,这个家庭自始就笼罩着不愉快的气氛。
柯瓦列夫斯卡娅是这个家庭里的第三个女儿。据她后来的回忆,她的童 年并不幸福。这大概跟当时的性别歧视有关,不管怎么说,她的童年是汪旅孤独的,自感得到的爱不多。因此,多数时候显得郁郁寡欢,总感到自己命运不济。一般情况下,人们总称呼她索菲或索菲娅。她在小的时候就不怎么敢和 其他的孩子一起玩。当看到别的孩子玩各种各样的游戏而显得兴高采烈时,她总是在一旁看着。在五六岁的时候,她的这种孤僻的性格使她对什么都感 到有一种害怕与恐惧,甚至害怕夜晚。她对一些小动物比如猫、狗之类的都不喜欢,甚至有些讨厌。 在 19 世纪中期,俄国社会发生了动荡性的变化。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惧怕农民起义反抗,便决定实行农奴制改革,以期得到农民的顺从和支持。农奴 制改革使得那些靠剥夺农奴劳动为生的地主们忧心忡忡。于是,一些聪明的地主便决定从政府中辞职,去保护自己的土地。柯瓦列夫斯卡娅的父亲也算 是其中的一位。到了1858 年,他们决定迁回到农村的庄园里去居住。
他们一家搬到帕里比诺庄园。这个庄园很开阔,景色优美,树木茂密,林间幽静,还不时会有一些鸟虫在歌唱。庄园里有大面积的绿色草原,成群 的牛羊在草原上自由自在的走动,就像书上描写的或者画上画的一样。另外 这里还有一个大奶牛场,尤其是每到傍晚时,成群的奶牛“哞一哞”地叫着,像在唱一首低婉而又动听的歌。这里还有美丽的果园和花园,四处都是花香、果香。一切都是那样充满着诗情画意,真是适合儿童游玩的好地方。索菲娅刚刚到这里时对一切都充满了新奇感,事实上这个环境与原来的地方的确是 差别很大。这一点不但给柯瓦列夫斯卡娅提供了一个新环境,而且深深影响 了她的性格。从此以后,她也变得愉快起来。
刚到这个新奇的环境里时,柯瓦列夫斯卡娅像久困在笼子里的小鸟突然飞到自由的天空一样,到处乱跑。这里的天空、田野、空气、花圃和荆棘丛生的乡间小路都深深地吸引了她。她的家庭教师也难以控制她,而父母却还以为她在刻苦学习呢!这里的乡村野趣的确很令她兴奋,尤其是对于一个从 未体验过这些的儿童来说更具有魅力。有时候,她和小伙伴们一起出去野游,帮着农民收割庄稼,甚至有时在深夜里能听到狼的叫声。不过也有许多热闹 的场面,比如有时业余话剧团来演出或者礼花燃放时的庆典。不过,留给她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些茂密、深幽、充满神奇色彩的大森林。有时,她深入森林寻找浆果、挖上满满的一筐蘑菇,还有果仁,每当带着自己收获的东 西归来,她都像打了胜仗凯旋归来一样,内心充满了喜悦之情。除此之外, 她还特别愿意跟一位守林的老人在一起。这位守林人是一位白俄罗斯的农民,他给她讲了许多生动而有趣的故事,有的还是特别富于神秘色彩的动人神话。庄园里的孩子们都特别喜欢他。在这一段时间里,柯瓦列夫斯卡娅变 得既活跃又欢乐,像山间的小溪,经过迂回曲折后顺畅地流动开来。 在柯瓦列夫斯卡娅小时候,她就对知识有一种强烈的渴望。即使在她并 不认识字符的时候,她都情愿一连几小时不吃不睡翻看报纸,好像一定要把 那些不认得的符号装入脑子里似的。有时,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她非得缠住某个大人让他告诉这个或那个字读作什么,甚至有时围着保姆。如果别人忙不开而不告诉她,她会气得直跺脚,大闹一番,直到别人把那个字教给她。正是利用这种近似耍赖的方式,柯瓦列夫斯卡娅很快就能自己阅读文章。这一点使她的将军父亲大为惊奇。
这一时期,索菲娅·柯瓦列夫斯卡娅还有一位男家庭教师名字叫做约瑟夫·马列维奇。不可否认,他对启发索菲娅的智力是有影响的。但是,较早地使索菲娅对数学产生兴趣的人却是她的伯伯彼得·瓦西列维奇。
彼得伯伯非常喜欢索菲娅,她也很愿意亲近他。他是一位不幸的但又很温和、有着孩子般天真情趣的人。他的妻子去世以后,他唯一的乐趣就是读书,并且愿意把所学知识传授给别人,而索菲娅正好是他最理想的听众。有时,他们俩围坐在火炉旁,索菲娅偎在彼得伯伯身边,睁大眼睛,听他讲述一个又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有时他也给她讲一些比如社会、政治问题。虽然她那时还听不大懂,但她觉得很有意思。 正是从彼得伯伯那里,她首次接触到了许多数学问题。彼得伯伯不是数学家,但他对数学很感兴趣,也很喜欢这门学科。他在看不同书的过程中积 累了不少的数学知识,虽然这些知识还很不丰富,但却对索菲娅有极大的启 发作用。比如她从他那里第一次听到了化圆为方的问题;第一次听到一条曲线不断趋近但又永远不能达到的渐近线等等。尽管她不能完全明白这些概念是什么意思,但可以使她想象,慢慢地使她对数学产生崇敬的感觉,觉得这是一个神秘而崇高的科学知识。
可见,索菲娅·柯瓦列夫斯卡娅在童年时期就已经为科学所深深吸引。 虽然她幼年的处境不尽人意,她周围的人们也都对她的学习进行约束,但她 强烈的求知愿望不断促使她向科学的大道上前进。这种不畏艰难、刻苦好学 的精神是她以后能够成为举世闻名的、令人尊敬的数学家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