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你对敦煌的印象吧?
当日历悄无声息地翻到五月的尾巴,当我们于湛蓝的天际俯瞰到连绵的祁连山,期盼已久的守望者旅程终于开始了。在第三期的十位守望者中,有来敦煌已或者经像回家的老朋友,也有第一次来兴奋期待一切的新晋粉丝。不管是哪一种,所有人好像都还没有缓过神来,原来我们真的得到了与文明宝藏亲密接触的机会。
六月一号,第三期敦煌文化守望者正式开营,敦煌研究院赵声良院长亲自来给我们加油打气。他寥寥几语轻松地就让大家心潮澎湃,开始期待在莫高窟遇见他说的“人生的启迪”。我们相信这段日子将会是修心之旅。保持谦卑,持续学习,感受敦煌,领悟生命。
从研究院出来走去莫高窟的路不远,一路看到了对面的三危山。想到乐僔和尚当年也云游到此,看到三危山发出万道金光,决定依照佛的启示开凿洞窟,看到的也是我们今日见到的景象。千年风沙穿越过芸芸众生,我们依旧和千年以前的时代保持联系。人间轮换,而信仰不灭。
我们在短短一周内参观了近二十个莫高窟洞窟,其中包括我们未来要熟练掌握并为游客进行讲解的北朝和隋朝洞窟。文化弘扬部的刘文山老师凭借丰富的经验,极强的耐心,对敦煌石窟的满腔热情,向我们娓娓道来石窟背后的故事。北魏时期的洞窟有非常明显的风格特点,如人字披顶,中心塔柱,阙形龛,红色背景的千佛,中原和西域风格并存等。大家现在基本都能对北朝洞窟进行断代,更甚者在生活中聊天搞笑时也会顺便带上这些专业用语,复习的同时也给生活带来了不一样的乐趣。逛窟是个出乎意料的极有强度的体力活。窟外,被干燥、烈日和疲劳三重折磨的身体在不断抗议,但每走进一个洞窟,亲眼看到精彩纷呈的壁画和塑像,了解一段历史,注意力就再也不可能停留在无力的身体上,而我们会尽情享受精神上的饕餮盛宴,回味无穷。
守望者工作的地方在莫高窟区的东侧,一幢六七十年代的苏联风格红房子。它是最早的文化弘扬部窗口,寓意着我们秉承莫高精神,一路向前。每天早晨我们从红房子出发,步行百米到达景区入口。平常游客大概在每个窟内逗留十分钟,而我们上课的时候,挂上工作指示牌,大家就变成了“窟霸”,在洞窟内一学习就是一个早上。认真的守望者衫答薯们永远有十万个为什么,绝不举信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哪怕是顶披和墙壁之间的过渡带的装饰图案,也想弄个明白。每次考核之时,洞窟是同一个,但守望者们各有所长,三个小时听下来,永远都是常听常新。
为了更好地了解整个敦煌地区的历史,守望者们也参观了除莫高窟外的锁阳城遗址、榆林窟、西千佛洞、阳关以及玉门关。敦煌石窟是敦煌地区石窟的总称,它是由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东千佛洞、肃北五个庙石窟集体构成的。其中,榆林窟给守望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着西夏时期政治经济中心东移至瓜州,位于瓜州的榆林窟拥有极其精美的西夏壁画和彩塑,莫高窟都望尘莫及。当榆林窟2号窟窟门打开的一刹那,所有人被佛坛之上的彩塑所惊艳。文殊菩萨骑青狮,身旁有侍从随行,一铺彩塑有7尊塑像,窟外的光线忽明忽暗,照射在菩萨的法相之上,一派庄严。还有西壁门两侧的水月观音壁画,月光笼罩,冷色调显得极度祥和素雅。白居易说“净绿水上,虚白光中,一睹其下,万缘皆空。”目光在壁画的每个细节流转,于是会随着云彩、竹林、青山、碧水、莲花、净瓶,让自己不自觉坠入恬淡的意境。你看水月,水月也在包围你。
敦煌插画设计理念?
古风敦煌飞天图插画设计设计理念:客户提供了一张有数字版权的泥塑图做参考,根据泥塑的人物动态去细化任务的发型、五官、服饰等。设计概念:尽可能的保全泥塑原来自带的人物动态和大致元素,然后融入时尚的服饰特点并符合敦煌飞天的特征,用自己的画风来赋予插图新的定义,适合新时代欣赏而不违背泥塑本来的意境。产品用途:抱枕(暂定)设计流程:先按照客户要求出草稿图——草稿图确认以后再出线稿图——然后线稿图确认后安排上色——最后出上色图。(最后客户要求改成横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