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美術《蝸牛》教案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那麽教案應該怎麽寫才合适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美術《蝸牛》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大班美術《蝸牛》教案1 活動目标: 1.鼓勵幼兒大膽想像,并通過語言、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2.能關注周圍的生命,養成積極的生活态度。 3.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4.養成大膽用色、均勻塗色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觀察蝸牛的外貌特征,了解蝸牛的生活習性。 2.背景圖:大樹和草,毛毛蟲和菜地,花園和蝴蝶。 3.環境布置:蝸牛圖片、蝸牛生活背景、幼兒觀察記錄。 4.材料:各色粘紙、橡塑紙、白紙、油畫棒等。 5.電教器材:視頻儀、錄音機。 活動過程: 1.聽一聽 (1)交待故事名稱——小蝸牛不見了。 (2)放錄音——自編童話故事《小蝸牛不見了》,邊講邊通過視頻儀出示背景圖。 2.說一說 (1)引出主題:故事裏的小蝸牛去旅行,可高興了。咱班自然角的小蝸牛丢了,小朋友都很着急。其實它也去旅行了,旅行是一件多麽快樂的事啊。你們想一想,咱班的小蝸牛可能到哪裏去旅行呢?它會碰見誰,看到什麽,遇到什麽事呢? (2)幼兒圍繞這幾個問題,找好朋友一起讨論。老師走到幼兒中間,傾聽他們的想法。 (3)全班幼兒一起交流。 3.畫一畫 (1)引導幼兒将自己的想法用兩人合作畫的方式畫出來(介紹提供的材料),鼓勵幼兒大膽表現。幼兒自由合作并按自己的意願選擇需要的材料。 (2)幼兒繪畫、粘貼。老師細心觀察,根據幼兒的實際需要給予适當的支持、幫助和指導。 4.講一講 (1)引導畫完的幼兒講畫。 你們的小蝸牛去哪兒了?幼兒拿着自己的畫,把小蝸牛去旅行的經曆講給老師、小朋友聽。 (2)展示評價作品,表揚用多種形式表現畫面的幼兒。 活動反思: 首先,把握教學目标,三年級學生的科學課堂,知識獲得固然重要,掌握知識如何獲得的過程更爲重要。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上,應該以學生自己動手觀察爲主,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課堂常規,爲高年級段科學課打好基礎。 其次,在課堂中,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讨論、發言。不能隻要學生說出教師所希望聽到的内容之後就立刻打斷。有時課堂紀律差,學生會在座位上說話有兩種可能:一是,教師的課堂氣氛沒調動好,學生不感興趣,轉而讨論課堂外的問題;二是,學生對教師所講的有思考,但是沒有機會發言,學生找不到抒發的機會隻能和周圍的同學說話。 最後,要把課堂常規的培養融入每一堂課,對于表現不好的學生,不能一味批評,要在班中樹立榜樣作用。使用一些積極的方法提醒表現不好的學生,而不是消極地批評。對于上課不認真聽講的學生,采用提問等方法,而不是直接點名批評。同時注意學生在其他人回答時是否認真傾聽。 幼兒園大班美術《蝸牛》教案2 活動目标: 1、學習用分割的方法裝飾蝸牛螺旋形的殼。 2、學會用漂亮的彩筆以及簡單的點、線、圈等花紋裝飾蝸牛。 3、感知分割裝飾的風格,産生關愛小動物的情感。 活動準備: 1、範畫一張。 2、彩色筆人手一盒。 活動過程: 1、聽謎面,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名字叫做牛,不會拉犁頭,說它力氣小,背着房子走。 你知道它是什麽動物嗎? 2、欣賞範畫,學習用分割的方法給蝸牛殼裝飾花紋。 -出示範例,建議教師這樣引導: (1)小朋友,小蝸牛的房子漂亮嗎? (2)怎樣才能使小蝸牛有一個美麗漂亮的房子呢? (3)請你說說:畫面上蝸牛的殼是什麽形狀的? (4)你知道怎樣打扮小蝸牛的房子嗎? -引導并啓發幼兒想出用線條分割法螺旋形切割成若幹塊,再用圓、點、線或簡單的圖形在每一個空格中裝飾各種圖案或花紋。 3、交代繪畫要求,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鼓勵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豔麗的色彩給蝸牛房子和長長的身體塗色。 4、展示幼兒作品,結束活動。 表揚大膽作畫的幼兒,對大膽分割圖形,認真裝飾畫面和色彩和諧的作品給予贊賞,引導幼兒看一看,比一比,誰的蝸牛房子最漂亮。 幼兒園大班美術《蝸牛》教案3 活動目标 1.鼓勵幼兒大膽想像,并通過語言繪畫成粘貼的形式表現出來。 2.引導幼兒關注周圍的生命養成積極的生活态度。 3.體驗想象創造各種圖像的快樂。 4.培養幼兒良好的作畫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語言繪畫成粘貼的形式表現出來 活動準備 蝸牛圖片、材料:半成品剪貼畫、八開白紙、油畫棒、膠棒、手工布、錄音機 活動過程 1.聽一聽 放錄音,童話故事《小青蛙旅行記》邊講邊出示背景圖。 2.說一說 老師引出主題:故事裏的小青蛙去旅行,可高興了。咱班自然角的小蝸牛丢了,小朋友都很着急。其實,小蝸牛也去旅行了,你們想一想,小蝸牛可能到哪裏去旅行呢?它會碰到誰呢?看到了什麽?又能遇到什麽事呢?請幼兒讨論并一起交流。 3畫一畫 (1)教師引導幼兒将自己的想法畫出來(介紹 提供的材料)鼓勵幼兒大膽表現幼兒,幼兒按自己的意願選擇需要的材料。 (2)幼兒繪畫,粘貼,教師細心觀察根據幼兒的實際需要給予适當的支持幫助和指導。 (3)對于不會畫的幼兒,教師可以引導他們挑選适當的半成品材料、粘貼蝸牛及背景。 4.講一講 (1)教師引導畫完的幼兒講畫,幼兒拿着自己的畫把小蝸牛去旅行的經曆講給老師小朋友聽。 (2)教師協助幼兒将作品粘在展示闆上,幼兒互相欣賞交流。 活動延伸:幼兒将自己的繪畫作品編成一個個小故事,錄音後送給小班小朋友,教師協助幼兒将繪畫作品裝訂成書,放在圖書區 供大家閱讀。 幼兒園大班美術《蝸牛》教案4 活動目标: 1、引導幼兒用草繩盤成螺旋狀,正确使用膠帶貼在圓形紙上。 2、指導幼兒使用顔料裝飾盤好的草繩,發展幼兒創造美感的`能力。 3、将幼兒的成品裝飾環境,讓幼兒感受創造的快樂,體驗到鄉土活動帶來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5、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活動準備: 1、收集草繩、裝草莓盒子的竹編蓋子、棉花、白色舊絲襪 2、将白色絲襪和竹編蓋子做成蝸牛外型,畫上眼睛嘴巴。 3、圓形紙、雙面膠帶、針線包、顔料、毛筆等。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森林裏要開比美大會,許多小動物都設計了漂亮的衣服,準備參加比賽。可是有隻小動物沒有漂亮的衣服,着急的哭了。(出示小蝸牛)你們想幫助它嗎?今天我們要做設計師,來幫助小蝸牛參加比賽。 二、引導幼兒用草繩盤成蝸牛的外殼。 1、師語:我們今天爲蝸牛設計衣服使用的是又環保又特殊的材料——稻草。你在哪裏看到過稻草? 2、蝸牛的外殼是什麽形狀的?(螺旋形)你怎樣讓草繩變成螺旋形呢? 3、幼兒嘗試用草繩盤成螺旋形。 三、教師示範如何将草繩粘貼在圓形紙上。 師幼互動:主動請老師幫忙,用針線進一步固定盤好的草繩。 四、爲蝸牛殼塗上美麗的顔色。 1、師語:蝸牛殼做好了 ,可是蝸牛還是不滿意。你們想一想爲什麽呢? 我們還要用顔料爲它的衣服畫出美麗的色彩。 2、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想爲蝸牛塗上怎樣的色彩。 五、教師再次交待操作重點。 先貼膠帶——草繩盤成螺旋狀——請老師幫忙用針線加固——用顔料上色(保持幹淨)—— 和老師合作将衣服貼在蝸牛外型上。 六、幼兒操作,教師給與指導和幫助。 七、作品展示。 請幼兒向客人老師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将幼兒的作品布置在長廊上,美化環境,讓幼兒感受創造的快樂。 活動反思: 《蝸牛》是三年級第二單元“動物”的第三課。在前面一節課上,學生對蝸牛的身體結構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回家飼養過一段時間蝸牛,對于蝸牛已經獲得了許多信息。這一節課主要是學生結合課前的觀察,在課上以一定規範的方法繼續觀察探究蝸牛與生命活動有關的生活習性。上課時我先請學生談談養蝸牛過程中的收獲、遇到的問題,再結合課本内容開展教學,和學生一起觀察蝸牛的休眠、吃食、呼吸、排洩等活動。可能是對教材把握不準确,準備也不充分,沒有發揮出學生的主動性。 師傅在聽了這節課之後給我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首先,把握教學目标,三年級學生的科學課堂,知識獲得固然重要,掌握知識如何獲得的過程更爲重要。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上,應該以學生自己動手觀察爲主,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課堂常規,爲高年級段科學課打好基礎。 其次,在課堂中,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讨論、發言。不能隻要學生說出教師所希望聽到的内容之後就立刻打斷。有時課堂紀律差,學生會在座位上說話有兩種可能:一是,教師的課堂氣氛沒調動好,學生不感興趣,轉而讨論課堂外的問題;二是,學生對教師所講的有思考,但是沒有機會發言,學生找不到抒發的機會隻能和周圍的同學說話。 最後,要把課堂常規的培養融入每一堂課,對于表現不好的學生,不能一味批評,要在班中樹立榜樣作用。使用一些積極的方法提醒表現不好的學生,而不是消極地批評。對于上課不認真聽講的學生,采用提問等方法,而不是直接點名批評。同時注意學生在其他人回答時是否認真傾聽。 小百科:蝸牛是指腹足綱的陸生所有種類。一般西方語言中不區分水生的螺類和陸生的蝸牛,漢語中蝸牛隻指陸生種類,而廣義的蝸牛還包括巨盾蛞蝓。蝸牛是一種包括許多不同科、屬的動物。取食植物,産卵于土中或者樹上。在熱帶島嶼比較常見,但有的也生存在寒冷地區。 幼兒園大班美術《蝸牛》教案5 【活動目标】 1、欣賞中國畫蝸牛獨特的螺旋造型。 2、學習運用中鋒畫出蝸牛的螺旋形。 3、體驗國畫創作的樂趣。 4、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5、用舒适的方法握筆,享受大膽塗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已了解蝸牛的結構和生活習性。 2、課件:蝸牛圖片多幅。 3、國畫工具材料。 【活動過程】 一、通過欣賞,體驗畫面中的情趣。 師:畫上有什麽小動物?它們在幹什麽?你感覺它們的心情怎樣? 二、重點觀察蝸牛殼獨特的螺旋造型,讨論畫法。 1、讨論蝸牛殼的螺旋形畫法。 師:這些畫中的蝸牛長什麽樣子?(背上背着蝸牛殼,蝸牛殼都是螺旋形,頭上有觸角)我們怎樣才能畫出這種螺旋形呢? 2、讨論蝸牛身體的畫法。 師:蝸牛的身體怎麽畫呢? 3、教師小結:用中鋒筆尖從裏到外繞或者從外到裏繞畫蝸牛殼;筆尖用淡墨,先按後拖再提畫出身體,最後添畫觸角。 三、幼兒創作,教師适時提供指導和幫助。 師:你準備畫幾隻蝸牛?你要畫的蝸牛會在哪裏?在做什麽呢? 四、展示幼兒作品,引導幼兒互相欣賞、評價。 師:你最喜歡哪一幅蝸牛圖?爲什麽? (評價可側重于畫面中色彩的豐富程度、内容和情趣性、用筆的連貫性等。) 【活動反思】 在該活動進行前,可以在科普區展示大量與蝸牛相關的圖片,幫助幼兒了解、熟悉蝸牛的基本特征。活動結束後,可在美工區提供筆墨,供幼兒繼續進行國畫創作。 小百科:蝸牛是指腹足綱的陸生所有種類。一般西方語言中不區分水生的螺類和陸生的蝸牛,漢語中蝸牛隻指陸生種類,而廣義的蝸牛還包括巨盾蛞蝓。 幼兒園大班美術《蝸牛》教案6 活動目标: 1、學習用紙條卷曲制作蝸牛和螃蟹,表現蝸牛與螃蟹的四肢。 2、通過觀看範例和示範,了解制作的基本方法,把握折卷、粘貼的技法。 3、在紙工活動中,保持桌面的整潔,養成良好的手工活動習慣。 活動準備: 1、每組有小籮筐兩個(裏面分别有長紙條、紅色橢圓形圖片) 2、每組一盒水彩筆、兩隻記号筆、膠水、抹布。 3、紙卷蝸牛範例一個。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範例,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這是什麽?蝸牛的身體是什麽樣子的? -教師:你們想動手做一隻可愛的小蝸牛嗎? 2、觀察範例,了解制作蝸牛的方法。 -教師:蝸牛的身上有什麽?蝸牛的身體像什麽形狀?(螺旋形)蝸牛的身體是怎麽做的?(用長紙條卷曲成的螺旋形,圓圈一個比一個大) -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示範制作蝸牛的身體。 -教師:蝸牛的身體下面和頭上有什麽?是怎麽做的?(在圓圈的下面有一個長條身體,頭上有兩根觸須)-教師在蝸牛的身體下面粘貼長條身體,并在一端添畫眼睛,粘貼兩根觸須, 3、教師念謎語螃蟹的兒歌,引出螃蟹。 4、啓發幼兒想象,并探索如何用紙條和橢圓形拼貼螃蟹。 -教師:螃蟹有幾條腿?是什麽樣子的?他們是怎麽排列的?怎樣制作螃蟹的八條腿和兩個大鉗子? -請個别幼兒嘗試用長紙條的兩端并攏變成一條螃蟹腿 ,最後,将八條腿和兩個大鉗子貼在橢圓形身體的兩側和身體的前面,最後,添畫眼睛。 5、幼兒操作活動:蝸牛和螃蟹。 重點引導幼兒将做好的動物貼在紙上,再在旁邊添畫背景,例如:樹林、草地、花園、海邊沙灘等。 6、幼兒相互欣賞自己制作的動物,感知體驗成功制作紙條小動物的快樂。 幼兒園大班美術《蝸牛》教案7 活動目标 1、通過觀察圖片讓孩子初步了解蝸牛的構造。 2、通過教師的故事講解,讓孩子大膽的發揮想象力。 3、告訴孩子要珍惜時間,做一個守時的人。 4、作畫時細心地蘸色,保持桌面和畫面的幹淨,體驗不同形式美術活動的樂趣。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教學重點、難點 蝸牛的形體構造,想象力的充分發揮。 活動準備 課件、記号筆、畫紙、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 謎語導入:名字叫做牛,不會拉犁走,要說沒力氣,沒有手、沒有腳,拉着房子走。(蝸牛) 二、講故事并提問:《蝸牛與烏龜參加此爲婚禮的故事》 1、 蝸牛爲什麽刷牙刷這麽長時間呢? 2、 (蝸牛的牙齒是牙齒最多的一種動物,而且它的牙齒都是長在舌頭上,一共有兩萬五千多顆牙齒。) 2、你們知道蝸牛是益蟲還是害蟲呢? (對于農民伯伯來說他是害蟲,因爲它總是吸取莊稼根部的汁液,可是對于藥物學家來說,它就是益蟲因爲它身上的每一部分都可以做藥材。) 3、你們想不想讓蝸牛去參加刺猬的婚禮呢?可是已經快晚了,怎麽辦呢? 三、教師講解并示範 畫出蝸牛的形體 1、蝸牛身上的殼 2、蝸牛的身體。 3、蝸牛的眼睛和頭部的構造 4、給蝸牛想的辦法讓它快點到刺猬家發揮想象力。 5、在畫紙的空白位置添畫。 四、塗顔色 五、展示作品 1、律動《蝸牛與黃鹂鳥》 六、活動延伸: 用橡皮泥捏一個蝸牛 教學反思 在這節課上孩子的想法很好,因爲在平時的課堂中再想象力這方面很注意去調動孩子,我們的孩子是農村的,很少接觸在這方面的 鍛煉和鼓勵,在這節課中很多的孩子都大膽的畫出了蝸牛的殼,殼畫完時,我鼓勵孩子大膽的說這像什麽?有的說:像棒棒糖、有的說:陀螺······通過這樣的提問後孩子的思維好像不那麽拘謹了,特别是在給蝸牛想辦法的時候,他們的思維更活躍了,有的說:給他一輛摩托車、有的說:給他弄個降落傘、有的說:給他一個火箭、我接着引導:給他一個哪吒的風火輪····你一言我一語說出了好多,在這節課中孩子的興趣一直很高,所以,在這節課中我覺得還是比較成功的。我自己感覺孩子的可塑性很強,隻要我們老師大膽的給孩子空間、讓他感覺到無拘無束,那麽,他們的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會顯著提高,我還要繼續的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