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浪漫主義時期起源?
英國浪漫主義主要體現于詩歌、曆史畫和風景畫領域
英國浪漫主義詩歌鼎盛期大約始于18世紀70年代終于19世紀20年代,湧現的著名詩人主要包括彭斯、布萊克、華茲華斯、克勒律治、拜倫、雪萊、濟慈
反抗古典主義,多抒情,托物言志,抒發對現實的不滿。
現代主義仍然是寶貴的詩歌經驗,它是現代思想、現代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且爲它們打先鋒,起了突破性的曆史作用。但是浪漫主義是一個更大的詩歌現象,在規模上,在影響上,在今天的餘波上。現代主義的若幹根子,就在浪漫主義之中;浪漫主義所追求的目标到今天也沒有全部實現,而現代主義作爲文學風尚則已成爲陳迹了。
爲了說明這一些,有必要對浪漫主義進行再認識。浪漫主義包羅廣,内容也複雜,因此需要限制範圍,作爲第一步,這裏選擇了英國浪漫主義詩歌作爲再認識的具體對象。
英國浪漫主義的特殊重要性半因它的環境,半因它的表現。論環境,當時英國是第一個經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國家,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在國内它的政府用 嚴刑峻法對付群衆運動,而人民的鬥争則更趨高漲,終于導緻後來的憲章運動和議會改革。從布萊克起始,直到濟慈,浪漫詩人們都對這樣的環境有深刻感受,形之 于詩,作品表現出空前的尖銳性。
論表現:英國浪漫詩歌時間長,數量大,而且兩代重要詩人都有多篇不朽之作,在題材和詩藝上都突破前人,突破國界,成爲全歐洲以至全世界的文學和 思想 影響。 英國的近代詩歌理論也是在這個時期開端的,幾位大詩人都作出了意義重大的貢獻。
由于這些原因,英國浪漫主義詩歌又不僅僅是英國一國的,而是世界詩
拜倫和雪萊是英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
拜倫最重要的作品《唐璜》是一部詩體長篇小說,通過遊記方式記述貴族青年唐璜在希臘、俄國和英國等地遊曆的冒險及愛情遭遇,廣泛地反映了歐洲的社會生活,抨擊了封建勢力,諷刺了資産階級的虛僞狡詐,熱情地呼喚人民起來革命。他的詩歌洋溢着追求民主和民族解放的精神,飽含高昂的戰鬥激情。雪萊在政治上支持愛爾蘭民族獨立,贊賞法國大革命。他的詩歌音調優美,節奏明快,想象豐富。《西風頌》和《緻雲雀》等舉世聞名。其詩劇《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以希臘羅馬神話爲題材,描繪了爲人類“盜火”的英雄普羅米修斯堅強不屈、最後依靠自然的力量獲得解放的故事,寄托了詩人對一個充滿愛的光輝的理想社會的向往,表現了詩人的空想社會主義思想。
浪漫主義思想運動起源于什麽時間?
在這一時期的文化思潮中,作爲啓蒙運動的對立面,還有浪漫主義的思想的興起。浪漫主義思想運動起自十八世紀末期到十九世紀中葉,但它的影響直到今日尚未消失。從曆史的觀點而論,浪漫主義起自對過分強調理性和普遍概念的啓蒙運動的反動。德國的唯心主義哲學與浪漫主義之間有許多對立,同時也有許多相互間的影響。浪漫主義推祟情感,主張想象力的創造性發揮,堅持美感第一的美學标準,康德、黑格爾、費爾巴哈都受到浪漫主義的影響。其中,康德和黑格爾對曆史演變的見地和費爾巴哈對人性的理解,都在他們唯心主義或唯物主義哲學觀點的基礎上帶上理想化的浪漫色彩配啓。
浪漫主義是多姿多彩的,其共同點就是用豐富的生命哲學來取代理性與概念。就此而言,不少哲學家應視爲理性主義與浪漫主義某種形式的結合。如康德、黑格爾就是把理性在某些方面加以浪漫主義膨脹,從而使他的觀點成爲某種脫離現實的東西。羅素認爲,浪漫主義對哲學的影響産生了兩種相反的東西,一種是過分強調理性以及虔誠的希望的浪漫理性衡如主義,一種是表現爲對理性的低估的非理性主義,後來的尼采就屬于後者。因此,浪漫主義不是什麽嚴格的思想體系,往往是人們用來指思想家、哲學家的某種傾向或表現。在曆史哲學中我們可以見到從浪漫主義發展爲曆史主義的軌迹。黑格爾哲學把任何曆史形式都納入絕對觀念發展過程的必然地位之中,這樣曆史形式就有了超時間的有效性,曆史事實的獨特性被取消了,曆史的自由和不可歸約性也被否認了,成爲一種思辨的曆史主義。赫爾德的曆史哲學的思想則不同意許多啓蒙運動思想家忽視曆史特點的觀點,他不把曆史看作是人性的普遍特征的表現,而強調曆史在不同民族、不同曆史時期的特征,當然這并不妨礙人們去研究曆史事實之間的聯系和規律性。
這些變化說明在思想史咐賣啓中不同思潮的互相補充和叠起是合乎規律的。任何時候,人類的思想發展都不是鐵闆一塊。有理性主義的發展,就有浪漫主義的補充;有浪漫主義的揮灑,就有曆史主義的規範。具體思想家的思想則更複雜,更需作具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