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表現主義繪畫的意義

德國的表現主義

德國表現主義是在一股反傳統的思潮中孕育而生,在創作方法上它摒棄了在歐洲長期占統治地位的模仿論或反映論,推崇極具個人色彩的表現論的美學。藝術家們在繪畫創作中不再隻是客觀的描摹世界,而是根據自己内心内在的需求,把自己的主觀情感、意象與幻想進行創作。與此同時,這一傾向與尼采的悲劇美學、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和柏格森的生命哲學形成交彙,産生了一種奇詭新穎的審美形态與藝術特征。關鍵詞:德國;表現主義;主觀情感;個人色彩中圖分類号:J20 文獻标識碼:A 文章編号:1672-8122(2016)08-0166-02一、德國表現主義的先驅人物代表先驅:“蒙克”、“康定斯基”等。表現主義的先驅:斯特林堡(1849~1912)瑞典。代表作《鬼魂奏鳴曲》。他把夢魇鬼魂搬上銀幕,将人、亡魂幻影同時登場,被稱爲表現主義文學。在20世紀初的歐洲文藝運動與思潮中,表現主義以其鮮明的外貌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典型代表人物:凱爾希納(1880~1938),是德國表現主義畫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凱爾希納早期從事繪畫與木刻,在慕尼黑藝術學校進行深造學習。他先後經曆了兩次世界大戰,飽受戰争、疾病與窮苦的煎熬。他深受高更和梵高創作畫風的影響,強烈崇拜反自然主義色彩的表現方式。1901年他前往德累斯頓學習建築,受新藝術運動的影響于1905年與海克爾、洛特魯夫等成員成立橋派。他們期望如巴黎野獸派一樣能在當地産生巨大的影響[1]。凱爾希納1911年定居柏林,開辦現代繪畫研習所。在1933年受到法西斯迫害,作品被從美術館移出、沒收搗毀。納粹上台後遷居瑞士,然而這次的遷徙并沒有使凱爾希納看到希望,德軍進入奧地利,邊境距離凱爾希納的家25公裏。這一次他徹底感到絕望,在長期的被迫害和病痛中開槍自殺身亡。他的主要作品有:《街道》《街頭五個女人》《橋社畫家肖像》《馬戲團的騎士》等。凱爾希納作爲橋社的重要一員,他的影響是不能忽視的,在繪畫風格上,凱爾希納以叛逆、抽象躁動、狂放不羁驚世,他崇拜梵高與塞尚,但在作品的表達氣質上并不具備歡快的靈動感,取而代之的則是德意志民族的堅韌奮發的風格。凱爾希納的作品融于生活,給人以慵懶頹廢的諷刺意味。這位狂野不羁極富激情的畫家在藝術界産生了巨大的影響。二、德國表現主義藝術特征德國表現主義從人性所共有的特征出發,随人物内心情緒變化而塑造事物的外部形态。表現主義将醜陋與怪咖搬上銀幕,在内容上反對客觀模仿,要求一切從主觀感受出發,并力求突破傳統的束縛[2]。雖然表現主義畫家對繪畫的創作主張與表現方式各有不同,但從主觀層次來看卻是相同的。與此同時,這一傾向與尼采的悲劇美學、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和柏格森的生命哲學形成交彙,産生了一種奇詭新穎的審美形态與藝術特征。總體來說,大緻可以概括爲以下幾點:1.暴力的激情。德國表現主義繪畫充滿着對客觀真實的暴力,整個畫面都具有粗放狂野的激情,表現主義畫家面對往往表現出偏激的感情色彩,比如憂郁痛苦愁苦等,這同時也在畫面中反映出一種比較“幽暗”的美感。最爲代表的是梵高與蒙克的作品。如蒙克《呐喊》(如圖1所示),蒙克,挪威畫家,是現代表現主義繪畫的先驅,其豔麗鮮明快活的色彩給我們以強烈的視覺沖擊。通過誇張的手法把原本安靜祥和的雲彩和潺潺的小溪表現爲纏繞、扭動、狂亂的色線,從而與橋的粗壯挺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蒙克又通過對主人公誇張的動勢傳達出波的流動和刺耳的聽覺感受,将畫面的表現形式推到了高潮。刺眼的橘黃背景色使整個畫面充斥着動蕩與極度焦慮的情緒感。這種簡練而又細膩的人物變形表達出了對社會的政治諷刺和批判意味。由此圖我們可以看出表現主義者大多以主觀是唯一事實依據,着力表達出藝術家們自己内心情感而非順應外界市場的潮流。不再将和作品的真實視覺感作爲衡量藝術品優劣的基礎,而是把個人情感由内向外表達出去。他們把對社會的不滿通過畫紙表現出來,所呈現出來的情感主題具有孤獨、恐懼瘋狂與死亡的感情色彩[3]。


什麽是表現

表現主義是藝術家通過作品着重表現内心的情感,而忽視對描寫對象形式的摹寫,因此往往表現爲對現實扭曲和抽象化的這個做法尤其用來表達恐懼的情感,因此,主題歡快的表現主義作品很少見。從這個定義上來360問答說馬蒂斯·格呂内瓦爾德與格雷考的作品也可以說是表現主義的,但是一般來說表現主義僅限于20世紀的作品。表現主義繪畫大師有:1、興起:1由吸老零9世紀末德國一些哲學家和美學家的理論對表現主義起了推動作用。直接對德國表現主義産生影響的是挪威畫家蒙克,他的作品中出現強烈的表現主義因素。他的畫展推動了德國表現主發代況站定肉義興起。蒙克代表作《呐喊》。2圓沒育南、橋社時期:1905年德累斯頓成立了表現主義第一個社團橋社。代表人物:基希納,黑肉望任鋼強析布花松克爾,配希施泰因等。基希納代表作《柏林街景》劑卻飛粒階舉季、《市場與紅塔》。3、青騎士社:1911年慕尼黑成立了卻繼内舉年令正起第二個社團青騎士社,代表人物:康定斯基、馬兒克、馬可等。康定斯基代表論著:《論藝術的精去訴互必岩導順司神》等。康定斯基代表作組畫《秋》、《冬》、《樂曲》、《即興曲》、《構圖2号》等。己肥律各審紙甚卷調訴報4、新客觀社:德國表現主義後期社團,出現于1923年,代表人物:格羅斯、迪克斯、貝克曼,格羅斯代表作:《夜》,《壕溝戰》,《啓程》。



450
标簽
顯示驗證碼
沒有賬号?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