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西方文学思潮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
从共时角度看,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三大思潮的影响在中国现代呈交叉或混融的状态;三大思潮几乎同时涌入,同时对每一位新文学创始者发生“形成性影响”,使得作家的风格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创作方法返困体系是以漏悔念现实主义为主体,融合了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因素在内的一个有机整体。现实主义排斥浪漫主义的脱离现实的空想,为浪漫主义的主观抒情和自我表现提供了写实基础,同时排斥了象征主义的神秘和隐晦;浪漫主义为现实主义提供了强烈的主观感情,使写实的纯客观性受到削弱,大胆的自我表现和严峻的现实描写统一在一起;象征主义使现实主义没有堕入平板与单一的困境,提高了写实的哲理深度与多义性,把一般的写实上升到象征的境界。这种多元化风格的形成正是这三种文学思潮交互作用的结果。
但是,如果前冲换取历时角度来观察,就会发现,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在中国发生影响的先后次序竟然也遵循着它们在西方历史上先后发生的次序:鲁迅1907年就呼唤中国浪漫主义的到来,而中国新文学中浪漫主义直到“五四”期间才蔚为大观;“五四” 的高潮与现实主义的介绍、讨论和提倡同步,而出色的现实主义作品则迟于现实主义的讨论而出现;现代主义继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后得到理论上的介绍,并且在20年代中后期的文学创作中形成一股有力的潮流,而且,就像西方现代主义在30年代开始分化,分别向左转向共产主义和向右转向法西斯集权主义一样,中国新文学创始者中一大批受现代主义影响的人也纷纷投入左翼革命阵营。西方文学思潮在中国新文学创始期的形成性影响是不应低估的,是这些影响初步形成了中国新文学的自我和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