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更是什么人?

高更
高更(Paul Gauguin, 1848-1903年)保罗·高更生于巴黎,逝于马克萨斯群岛的法都—伊瓦。塞尚、梵高、高更合称后印象派三杰

高更早年在海轮上工作,后又到法国海军中服务,23岁当上了股票经纪人,收入丰厚还娶了一位漂亮的丹麦姑娘梅特·索菲亚·加德为妻。可是高更在自己的绘画天赋召唤之下,35岁时辞去了银行的职务致力于绘画,38岁时与家庭断绝了关系,过着孤独的生活,并通肆渗闷过毕沙罗卷入了印象主义的天地。高更受到印象派朋友的影响开始作画,还受到象征主义,日本版画以及而听文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高更总是向往着远方,留恋那些具有异国情调的地方,他要求抛弃现代文明以及古典文化的阻碍,回到更简单、更基本的原始生活方式中去,他很愿意过野人的生活,这使他在39岁时踏上了去巴拿马和马提尼岛的旅行,在那里找到了自己期望的东西:茂密的植物、永远蔚蓝的天空、慷慨的大自然、简朴的生活。后来因事不得不离开这个热带的天堂返回法国,这时正好40岁,精力充沛而有主见,保留着尊贵高傲之气。他是位具有强烈个性、惹人讨厌又招人喜欢的人,粗鲁和高雅并存,他总是强烈要求自我表达,要证明自己的价值。

高更为什么要到布列塔尼、巴拿马和马提尼克去呢?因为他要到自己认为具有古风的地方去寻找一种不同于我们极端文明的环境和气氛,他在那里找到了天堂一般的环境。明晰的线条、硕大的体积感、生硬的对比色彩,从此他与印象派决裂(1887年),当他回到法国时就谴责莫奈和毕沙罗特有的自然主义幻觉,提出艺术表现的“综合”。

简化了的巨大形状,均匀单一的色彩,分割主义,无阴影的光,素描与颜色的抽象化,超脱自然,这就是高更所发现和创立的艺术。但是他的这种幻想和艺术在自己的国家处处走投无路,于是在1891年2月23日他拍卖了30幅作品喊局得到一笔收入,于4月4日乘船前往塔希提岛,历经幸福与磨难,画了不少画后又回到法国。

在1893年11月举办了他的《塔希提人》(Tahiti)画展,结果是彻底失败,在物质上收入是零。而他那新颖、神秘、野蛮的绘画,迎得了一些崇拜者。巴黎文明人的嘲弄又使他返回塔希提岛。这样,便有了今天广为人知的脱去了文明的衣服,独身一人赤裸裸地置身于伟大的自然之中的高更的传说。病魔和家庭丧女的不幸使他想到自杀,得救后画了一幅传世杰作《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尔后又移居马克萨斯群岛法都——伊瓦,于1903年5月8日辞世。

与梵高是好朋友,两人曾在阿尔同住过一段时间,后因发生冲突梵高将自己耳朵割掉,后世有说法是高更将梵高耳朵割掉的,不足为信。他从凡高身边的离去是凡高走向自我毁灭的开始,尽管高更没做错。

高更是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陶艺家及版画家。 1873 年高更开始绘画,并收藏印象派画家作品。高更早期的绘画带有实验性,也很拘谨,令人联想起在巴比松画派[Barbizon School]影向下毕沙罗的作品。1880 年代早期,高更将笔触放松、变宽,赋予画面颤动的韵律特质,色彩仍很拘谨。他把颜色做块面处理,自由地加重色泽的明亮感:例如以鲜亮的蓝色画阴影,以红色画屋顶,而使之自背景中突出。

1888 年二月,他前往不列塔尼的阿凡桥,结识了贝纳[Bernard]。贝纳的一些观念受到高更修正和润饰,而形成今日为人所知的「综合主义」 [synthetism]运动的理论基础。贝纳排拒库尔贝[Courbet]的写实方式,主张拓展印象主义领域,乃朝着另一新的方向探索。贝纳与高更双双寻求新的表现力量。他们主张艺术应具备有力、率直而普遍的相同象征,以舍弃细节及特徵,并经过压缩的感觉,强烈而集中地表现印象、观念和经验三者的综合。高更於是走出了印象派画家那种琐碎的光影、固定短暂景象的意图、以及对文学借喻的逃避。

1889 年他前往勒普底,在勒普底时,他的画呈现最简洁的形式,色彩强烈,背景简化成节奏起伏的形态。此种现象可见於《黄色的基督》[The Yellow Christ]。高更对於热带乐土的怀想,致使他於 1891 年抵达大溪地,并停留至 1893 年。该地的美与神秘,令他深深着迷。他非但舍不得离开,更去探寻那片原始、未开发的纯真。他把裂弯「野蛮人」理想化,认为是受本能引导、接近自然的人,是真正创作的泉源。此时,高更已不再使用补色。他变得喜欢并用红色与橘红色、蓝色与绿色、紫色与暗褐色,将靛蓝当作黑色使用。尽管此时画作在色调上比起他早期的作品来得阴沈些,但是在构图上却变得更为直接而大胆。这些作品同时具有壁画的风格与份量。

1901 年前往马贵斯群岛。尽管一时极端的消极,高更却在此段期间完成了他一些最活泼鲜明、最富想像力的作品。

高更《我们从哪里

这幅巨作长372.6厘米,高139厘米,创作于高更生命的后期,女儿的离去给了他莫大的打击,从巴黎的繁华世界华激音握发笔科逃离,去到依旧是原始社会的大溪地岛,是他对妻子与女儿的亏欠,为寻求自己内心的安宁,他牺牲了,也情客热术溶观获得了。

在这幅画中,左上角在黄色区域里是三行法文,翻译过来是: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何处去?右上角同样的黄色区域是高更的签名,两片黄色区域都画有花,可见高更的绘画中充满了装饰趣味。

生与死向来祥前数都是人类难以解决的难题,画面右下角部分是一个睡着的小孩,三个年龄大一点的女人围坐,象征着人们的出生。与婴儿对应的左下角蹲着的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年人,她表情忧伤,用手遮着面孔,旁边有一只红嘴的鸟。老年人象征着人类的衰老与死亡。

画面中腰间围着白布的男子双手举起在摘树上的果实,象征着创世模欢乱错存充侵企哥连纪之初亚当摘的果子,预示着整个人类原罪的产生。同时男子把画面分开两个部分,在生与死之间,是生命的中飞气间过程,属于最旺盛的时期事出无布,他连接着出生与死亡,连接着婴儿与老人整个生命的状态。

男子身后是一个背对着的女人,和两个像从梦里走二杨若缩称劳倍水反来的女人,她们像是幽灵,获今害肥专梦境里面的人一样,预示了衡识李院冲类利略高更相信灵魂这一神秘的东西。画面当中还画着各种动物,有牛、羊、狗、猫、鸡等形形色色的各种生命。

作者简介:

保罗•高更(1848-1903)出生于巴黎,父亲是位新闻记者,母亲浓降儿往款能跳语口际有秘鲁人的血统。年轻的高更当过水手,审至决句异国的情调深深留在他的记间顺引其器食山青食忆中,并在他以后的绘画创讲作中发生影响。高更30岁以后才真正走上美术的道路,受毕沙罗的影响,他曾多次参加印象派展览。

1888年之后,高更的作品开始出现一些偏重主观幻想的、象征性的、富于装饰意味的风格。高更一生最教事反刘片角云宗重要的作品大都是在塔希提岛谨首上完悔慎成的,纯朴的原始性的风土人情及热带自然环境是这些作品倾力存谓目露朝表现的内容。高更还娶了个塔希提少女做妻子,从她那里,他了解到许多务械防己守当地神话和宗教习俗,今影这些都在他的作品中得到反映。

29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