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赏析
元人辛文房在《唐才子传》记载:李白登黄鹤楼看到烟波浩渺的长江,本想赋诗一首,因见崔颢此作,收手作罢,只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羽在《沧浪诗话》称:“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这样一来,崔颢的《黄鹤楼》名气就更大了。 《黄鹤楼》之所以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主要还在于诗歌本身具有非常高的美学意蕴。 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景色豪迈苍莽,感情真挚铿锵。 二是描绘的气象恢宏、色彩缤纷,具有绘画美。 诗中有画,历来被认为是山水写景诗的一种艺术标准,《黄鹤楼》达到了这个高妙的境界。诗篇所展现的整幅画面上,交替出现的有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相互映衬的则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色彩缤纷。全诗在诗情之中充满了画意,富于绘画美,此外,双声、叠韵和叠音词或词组的多次运用,如“黄鹤”、“复返”等双声词,双声词组,“此地”,“江上”等叠韵词组,以及“悠悠”、“历历”、“萋萋”等叠音词,造成了此诗声音铿锵,清朗和谐,富于音乐美。 正由于此诗艺术上出神入化,它被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就可以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