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古代美术对某个流派做些介绍,外国的也需要一些!
你是湖北大冶的吗 家里有很多中国美术流派那方面的书 可以和你交流下 字太多了
20世纪国外美术流派
20世纪世界上重大的事件有: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产生的巨大影响,东方随之兴起;空前残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苏美之间的冷战;工业和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福利以及造成的新问题;全面否定传统给人类文化发展带来的可能性和由此造成的严重危机;各种哲学和美术思潮活跃了人们的思维又带来了极大的混乱.在"革命" 旗号下的美术创作空前活跃,同时也丧失了恒定的判断标准,现代主义在西方成为主流,现实主义经过调整后继续发展。
西方20世纪现代美术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初到1945年二战结束;第二阶段是自1945年之后到今天。前一阶段现代主义占主流地位,第二个阶段从50年代起,出现一种与现代主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艺术思潮和流派,人们将其成为后现代主义。在后一阶段,现代主义仍旧很活跃但传统的、学院的,以致其他被现代主义排斥的非主流艺术也有复苏的迹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西方现代美术—— 被泛称为“现代主义”或“现代派”的美术,包括20世纪初以来具有前卫和先锋特色、与传统美术分道扬镳的各种美术思潮和流派。
欧洲传统艺术中一直存在着两种倾向——重视理性精神和注重感情表现,在现代艺术中也有表现。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重视理性)和凡高(强调感情)分别成为现代主义艺术两种趋势的先驱人物。
野兽主义 ——在 1905年巴黎的秋季沙龙上,以马蒂斯(1869——1954)为首的一批年轻艺术家展出自己的油画作品。这群艺术家被批评家路易.沃赛尔戏谬地称为“野兽”,从而“野兽主义”得名。
野兽主义圈子中比较重要的画家并未一直坚持1905年前后的画风。德安(1880——1954)在1905——1907年间的肖像、风景,色彩强烈、明亮,多为对比色块;1907年后一度迷恋立体主义,之后他又爱用银灰色调,画风向古典写实回归,与柯罗画风相近。莫里斯.弗拉芒克(袭铅1876——1958)早期迷恋凡高,后来也受立体主义思潮影响,他的画风比马蒂斯更为粗犷,且给人压抑感。杜菲(1877——1953)比其他同道者较长时间地坚持野兽主义画风。他的作品含有更多的东方情趣和装饰性,后期画风趋向抽象。卢奥(1871——1958)往往用浓重的黑色线条勾画出人物的轮廓,他的作品含有宗教情绪。
立体主义——立体主义名称的出现是1908年布拉克在卡恩韦勒画廊展出作品,评论家路易.沃塞尔在《吉尔.布拉斯》杂志上评论说:“布拉克先生将每件事物还原了—成为立方体。”这种画风因而以立体派得名。立体主义是富有理念的艺术流派。它主要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它否定了从一个视点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的传统方法,把三度空间的画面归结成平面的、两度空间德画面。明暗、光线、空气神告、氛围表现的趣味让位于直线、曲线所构成的轮廓、快面堆积与交错的趣味和情调。不从一个视点看事物,把不同试点所观察和理解的形诸画面,从而表游禅明现出时间的持续性,主要依靠理性观念和思维。立体主义存在的时间不畅但被看作是现代艺术的分水岭。立体主义思潮不仅影响了20 世纪绘画的发展,而且还有力地推动了建筑和设计艺术的革新。
立体主义的主将是毕加索和布拉克 。参与立体主义社团活动的还有洛朗森、阿波利奈尔、萨尔蒙、雷纳尔、格利斯、莱热等等。莱热(1881——1955)是在立体主义运动中有独创精神的画家。他尝试把立体主义和写实手法相结合,表现机械的美和力。它的创作已经超越立体主义的范围。
未来主义——在意大利出现的未来主义不同于野兽主义与立体主义,它是一个更为广泛的文艺活动。未来主义认为,20世纪工业、科学、技术、交通、通讯的飞速发展,使客观世界发生了更本的变化。他们把战争、暴力、和恐怖都看作是摧毁旧世界、创造新世界所必需的手段,都给予了赞美和歌颂,他们诅咒人类的文化遗产和现存的文化是腐朽、僵死、毫无价值的。他们反对一切模仿的形式,反抗和谐与高雅的趣味,否定艺术批评的作用。未来主义理论反映了一群意大利年轻的美术家要求创新的强烈愿望。他们对意大利文艺19世纪以来停滞不前的落后状况不满,希望本民族的文艺崛起,此外,未来主义是在意大利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情况下出现的,在反映意大利民族自我觉醒和自我奋起情绪的同时,又反映了这个民族的青年知识分子在历史转折时期的彷徨、不稳定、虚无和偏激的弱点。
未来主义的艺术家们利用立体主义分解物体的方法来表现运动的场面和运动的感觉。巴拉(1871——1958)是从新印象主义转向未来主义的画家。它的代表作之一《链子上的一条狗的动态》,描绘奔跑的狗和女人的足,将一连串的运动凝缩于画面,给人的感觉是奔跑的狗有几十支脚。
表现主义——表现主义也是涉及文艺各个领域的思潮和派别。表现主义的艺术家们反对机械地摹仿客观事实,而主张表现“精神的美”和传达内在的信息,强调艺术语言的表现力和形式的重要性。他们用画笔刻画社会生活的黑暗面,描绘在生命线上挣扎的、渺小的人,也时常在作品中流露出悲观和伤感的情调。直接对德国表现主义美术产生影响的是挪威画家蒙克(1863——1944),蒙克的作品中已经出现强烈的表现主义因素。他的作品多表现疾病、死亡、性爱等主题。他的《呐喊》刻画人对孤独与死亡的恐怖感;《青春期》描绘人对幽闭的恐惧。蒙克揭示同时代人隐蔽的心灵,表现人们内心世界的痛苦与欢乐。他的这些努力,以及他对艺术语言独特的追求,受到青年艺术家们的普遍欢迎与尊重。蒙克的作品展推动了德国表现主义的兴起。被称为德国表现主义运动先驱的有罗尔夫斯、科林德和诺尔德。德国表现主义的第一个社团是1905年在德累斯顿组织的桥社,第二个社团是1911年慕尼黑成立的青骑士社,成员除康定斯基、马尔克和明特尔、马可、彭东克等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青骑士中止了活动。青骑士社对德国以至欧洲的现代绘画起了推动作用。
表现主义风格在欧洲其他国家中也有鲜明的反映,世纪末20世纪初的许多意识家都曾普遍受到青年风格的影响,这种新风格在绘画和使用工艺美术领域流行,注重艺术的装饰性。在奥地利产生的维也纳分离派及其代表人物克里姆特(1862——1918)在20世纪初发展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画风上也有值得重视的贡献。
俄国的至上主义与构成主义——1915—1920年左右出现于画坛的至上主义是带有俄国玄学特色的几何抽象主义。至上主义是一种摈弃描绘具体客观物象和反映视觉经验的艺术思潮。它的创始人马列维奇(1878——1935)所使用的“新象征符号”是一些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利希斯基也是至上主义的代表人物。正是他把至上主义的观念传播到德国以至欧洲以外,莫何伊—诺迪也把至上主义传到包豪斯。
构成主义是俄国艺术家们对现代艺术的一大贡献。构成最初仅用拼贴形式代表人物是塔特林。
荷兰的风格派 ——1917年在荷兰出现的几何抽象主义画派,以《风格》杂志为中心,因此得名。创始人为杜斯博格和蒙德里安(1872——1944)风格派拒绝使用任何的具像元素,主张用纯粹几何形的抽象来表现纯粹的精神。在抽象化与单纯化的口号下,风格派提倡数学精神。风格派和蒙德里安的独特创造对西方现代抽象艺术和建筑设计艺术均有很大影响。
巴黎画派——这里所说的“巴黎画派”是指20世纪初在巴黎活动的、未参加现代主义流派的艺术家。他们并未结成社团,风格也不相同。他们基本上采用写实的手法,或多或少受到野兽主义和未来主义思潮的影响。这群艺术家不少来自欧洲其他国家,是来自异乡的流浪者,也有巴黎本土的艺术家。他们处于贫困状态,郁郁不得志,常常酗酒、吸毒、结交三教九流,和有前卫倾向的艺术家们也有交往。这群才智不凡的艺术家的作品,有很浓郁的感情表现。其中杰出的人物有莫迪里阿尼、于特里约、夏加尔、苏丁纳等人。“巴黎画派”画家的风格介于写实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
达达主义和和超现实主义——20世纪初在欧洲各国出现的现代主义思潮,普遍具有批判传统道德观念和美学观念的因素,而其中尤以达达主义的观念和行为最集中地体现了这种批判精神。达达主义抛弃了其他流派在美学上和艺术语言上的追求,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对抗社会现实和现存的价值观。与其说达达主义是文艺流派不如说它是一种社会思潮。达达主义产生于1915—1916年,一群有反抗情绪的青年从各国移居瑞士苏黎士,这群厌倦战争、会议现存社会价值的年轻人在反抗和嘲讽社会的同时,看不到社会的前途,染有浓厚的虚无主义情绪。他们提倡无目的、无理想的生活和文艺。他们在法德字典里偶尔翻到达达一词便决定用它来作为社团的名称。达达主义思潮影响了美国的艺术,达达主义的目的不在于创造而在于破坏和挑战,所以广泛采用拼贴和现成物。达达主义中最有名的代表人物是法国艺术家杜桑(1887——1968)。
在达达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超现实主义,吸收了达达主义及传统和自动性创作的观念,摈弃了达达主义全盘否定的虚无态度,有比较肯定的信念和纲领,超现实主义深受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的影响,致力于探讨人类的先验层面,试图突破符合逻辑与实际现实的观念,把现实与本能、潜意识和梦的经验相揉合,以达到一种绝对的和超现实的情境。这种不受理性和道德观念束缚的美学观念,促使艺术家们用不同的手法来表现原始的冲动,促使自由意向的释放。西班牙画家达利和米罗,是超现实主义的巨匠。
参加过超现实主义展览的意大利画家基里柯(1888——1978)在1917年与卡拉合作促使“形而上绘画”的形成。“形而上绘画”的形成。“形而上”绘画在未来主义活跃期,对未来主义的形象解体和动感表现表示反对,主张绘画须回到清晰明确的形象,以表现寂静的意境。他的作品看似具体,但充满了非现实的梦幻感。基里柯的形而上绘画喜迎了许多超现实主义画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西方现代美术——从50年代起,美国纽约的艺术活动日趋活跃,美国现代艺术在西方画坛领一代风骚的标志是抽象表现主义的崛起。
抽象表现主义——抽象表现主义实际上是一种艺术思潮,并无统一的风格特征,它强调作者行动的自由性和无目的性,把创作行为本身提高到重要位置。重要的抽象表现主义大师有托比、德.库宁、克兰、罗思科、马瑟韦尔和波洛克(1912——1956)。波洛克的行动绘画,摆脱了手腕、手肘和肩膀的限制,便于画家用全身的动作来表现无法自控的内在意识和行动,为尔后西方的行动派艺术开了先河。
波普艺术——波普艺术的名称最早出现在50年代后的英国,后来广泛运用在美国艺术中,被用来成为一种大众的艺术现象。正对抽象表现主义这一类现代艺术对工业化的反感和对都市、机械文明的逃避态度,波普艺术家却用他们在生活环境中所接触的材料和媒介来制造大众所能理解的形象,以使艺术和工业机械文明相结合、并利用大众传播媒介(电视、报纸、印刷品)加以普及。为了达到有效的宣传效果,这些大众、通俗的艺术中须有新奇、活泼、富有性感的内容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刺激他们的消费欲望,成为一种消费艺术的文明。其中最著名的波普艺术家是安迪.沃霍尔。
后现代主义——是50年代以来欧洲各国及现代主义之后前卫美术思潮的总称。其中包括“极少派艺术”、“环境艺术派”、“大地艺术派”、“偶发派”和“表演派”。在美国60年代出现并影响欧亚各国的观念艺术,认为艺术家的概念、观念在艺术活动中是第一位的,真正的艺术品无须有艺术家创造物质形态、而主要通过各种媒体把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传达给大众。观念艺术特别重视观众的参与。
利用现代科技成果来创造艺术的还有70年代兴起的“照相写实主义”或称“超级写实主义”,其主要特征是利用摄影成果做客观、逼真地描绘。照相写实主义的作品常给人严峻和冷漠感,反映了当代西方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疏远、淡漠和无人情味。进入8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美术思潮,值得我们重视的是“新表现主义”
被称作后现代主义的美术现象有下述特点:1企图突破审美范畴,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2对主流美术思潮的质疑和对少数民族和边远地区美术的关注,主张多元和承认多中心。3从传统艺术、现代主义艺术的形态学范畴转向方法论,用艺术表达多种思维方式;4从强调主观感情到转向客观世界,对个性和风格的模式或敌视;5从对工业、机械社会的反感到与工业机械的结合;6主张平民化,广泛运用大众传播媒介。
欧洲战后出现的著名艺术家有法国艺术家杜布菲(1901——1985)他善于创造新的语言符号,给人视觉和心灵的震撼。马休(1922—— )是著名的抒情抽象画家,意大利的布利(1915——1995)和西班牙的塔比埃斯(1923—— )是战后重要的注重语言表现力的艺术家。前者曾经根据战争期间医院中的悲惨经历,用麻布袋、血衣加以拼贴来创造作品;后者将胶、熟石灰和沙土混合,创作色泽较深沉、稳重但又有丰润感的浮雕式图画。
在60年代在法国出现了“新现实主义”,在这些新现实主义艺术家中克利斯多以捆绑物体著称,克莱因于1960年在巴黎所做的“作画仪式”让身体沾满颜料的裸体女人在铺于地面的画布上蠕动。并伴以音乐和录像。阿尔曼用“集积”法对同一物品作复数集合;塞扎尔以发明压缩法著名,他利用水压压缩机将废旧汽车车体和引擎压缩成一块块具有奇异表面结构的金属物体。
德国的波伊斯(1921——1986)是西方观念和行为艺术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艺术有社会批判意识,含有浓厚的宗教神秘色彩。
详细了吧 哈哈…. 347798247
现代主义美术流派是什么?
1.超现实派 首次超现实主义画展于1925年在巴黎举办,翌年举办了第二次。此后,在巴黎、哥本哈根和特纳里夫、伦敦、纽约等地有过多次重要展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中断了该运动的蓬勃状态,不过由于其成员分散到了世界各地,战争倒也间接地扩大了它的国际影响。战后,在巴黎、纽约等地先后举办了国际性展览会。除了组织各种活动外,超现实主义团体还充分运用杂志、报刊等媒体及传单、小册子等手法来传播其观念。1966年9月28日,超现实主义运动的核心人物布雷东去世,这使团体失去了极其重要的凝聚力量。1969年10月4日,许斯特在《世界报》发表最后一个超现实主义宣言《第四章》,指出“超现实主义运动已经没有任何内部的一致,我的一些朋友和我本人于二月份决定将它放弃,它和我们再也没有关系。”曾经轰轰烈烈的一场运动至此结束。不过,其影响力绝不会因此而烟消云散。事实上,超现实主义运动对20世纪美学观念有着重要影响
2.荷兰风格派 一战期间,荷兰作为中立国而与卷入战争的其他映须歌育吧地酒信斯肉备国家在政治上和文化上管收降率入相互隔离。在极少外来影响的情教范间赶商妈况下,一些接受了野兽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等现代观念启迪的艺术家们开始在荷兰本土失则四试注爱乎努力探索前卫艺术的发展之路,且取得了卓尔不凡的独特成就,形成著名的风格派(DeStijl,荷兰文,即风格之意)。风格派正式成立于1917年,其核心人物是蒙德里安和凡杜斯堡,其他合作者包括画家列克(处东煤BartvanderLeck)、胡札(VilmosHuszar)、雕塑家万东格洛(Ceorge染sVantongerllo)、建筑师欧德(J.J.P.Oud)、里特维尔德(GerritRietveld)等人。显然,风格派作为一个运动,广泛涉及到绘画、雕塑、设计、建筑等诸多领域,其影响是茶片声坏神无条道减坐一全方位的。
3.抽象表现主义画派 汉斯霍夫曼(HansHofmann,1883-1966)是请远抽象表现主义艺术的先来自驱
4.波普及其之后的画派 困生20世纪产生于美国画坛上的抽象表现主义,标志着360问答西方现代艺术中心从巴黎转移到了纽约。如果说,装困南千爱甲这个画派其实是欧洲现代派绘画在美国的延续,那么此后在美国所产生的种植全满文思什装达毛说种绘画流派,则全然是美国人自己的创造。波普艺术,便是最早的一个具有美国特点的画派。
5.至上派 走向纯抽象游表停代–俄国前卫艺术
6.未来派 未来主义(Futurism)首先是一场文学运动,它最初由意大利诗人马里内蒂(FilippoTommasoMarinetti,1878-1944)一手炮制。在1909年套标志丰2月20日的《费加罗日报》上,马里内蒂以浮夸煽情的船见品帮范严信跳数手文辞推出了“未来主义宣言”,号召扫有很米让着荡一切传统艺术、创建能与机器时代的生活节奏相合拍的全新艺术形式。未来主义自此诞生,并迅速由文学界蔓延渗透至美术、音乐、戏剧、电影、摄影等各个领域。
7.表现派 表现主义(Exprisseonism)一词,是德国艺术评论家威廉沃林格(WillemWorringer)在其发表于1911年8月号《狂飚》杂志的一篇文章中首次采用的;他把这个词,与塞尚、凡高和马蒂斯等人的艺术联系在一起。1912年在狂飚美术馆举行的“青骑士”画展,再次被冠以这个名词。从此,该词便成为德国艺术中诸多偏于情感抒发的倾向的名称。从广义上说,表现主义可用于所有强调以色彩及形凯导式要素进行“自我表现”的画家损抓法准,但其特指的含义,则是基于二十世纪初叶德国的三大艺术运动,即“桥社”(DieBrucke)、“青骑士派”(DerBlaueReiter)和“新客观派”(DieNeueSa部激世息线频皮chlichkeit)。
8.野兽派 野兽主义(Fauvism)是自1898至1908年在法国盛行一时的一个现代绘画潮流。它虽然没有明确的理论和纲领,但却是一定数量的画家在一段时期里聚合起来积极活动的结果,因而也可以被视为一个画派。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
9.立体派 分解与重构–立体主义画派 1908年,在巴黎秋季沙龙的展览上,当野兽派画家马蒂斯看到毕加索和布拉克的那些风格新奇独特的作品时,不由得惊叹道:“这不过是一些立方体呀!”同年,评论家沃塞尔在《吉尔布拉斯》杂志上,借马蒂斯的这一说法,对布拉克展于卡思维勒画廊的作品评论说:“布拉克将一切都缩减在立方体之中。”他首先采用了“立体主义”这个字眼。后来,作为对毕加索和布拉克所创的画风及画派的指称,“立体主义”(Cubism)的名字便约定俗成了。
10.后印象派 “后印象主义”(Post-Impresionsm)一词,是由英国美术批评家罗杰弗莱(RogerFry)发明的。据说,1910年在伦敦准备举办一个“现代”法国画展,但是临近开幕,画展的名称还没有确定下来。作为展览组织者的罗杰弗莱事急无奈,便不耐烦地说:“权且把它称作后印象主义吧”。这一偶然而得的名称,毕竟还切合实际,因为参展者都是印象派之后的画家。以后,“后印象主义”便被用来泛指那些曾经追随印象主义,后来又极力反对印象主义的束缚,从而形成独特艺术风格的画家,其中杰出者有塞尚、凡高、高更和劳特累克等。实际上,后印象主义并不是一个社团或派别,也没有共同的美学纲领和宣言,而且画家们的艺术风格也是千差万别。之所以称之为“后印象主义”,主要是美术史论家为了从风格上将其与印象主义明确区别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