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派 名词解释

风格派有时又被称为“新造型派”(Ner-plasticism)或“要素派”(Elementarism)总的看来,风格派是二十世纪初期在法国产生的立体派(Cubism)艺术的分支和运局李变种。
1917年在荷兰出现的几何抽象主义画派,以《风格》杂志为中心。创始人为T.van杜斯堡,主要领袖为P.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 1872-1944,见插图)。蒙德里安喜欢用新造型主义这个名称,所以风格派又称作新造型主义(neoplasticism)。风格派完全拒绝使用任何的具象元素,主张 用纯粹几何形的抽象来表现纯粹的精神。认为抛开具体描绘,抛开细节,才能避免个别性和特殊性,获得人类共通的纯粹精神表现。
参加风格派的,还有匈牙利画家V.胡萨尔、建筑师J.J.P.乌德、诗人A.考克、雕刻家G.凡顿格洛等。在”抽象化与单纯化”的口号下,风格派提倡数学精神,凡是缺乏明确与秩序的东西,都被他们称作是巴洛克腊尘,统统予以反对。蒙德里安、杜斯堡等人的绘画,在平面上把横线和竖线加以结合,形成直角或长方形,并在其间安排原色红、蓝、黄。凡顿格洛则把这种原则运用到雕塑中,与蒙德里安不同的是,他的作品是以数学的解析为基础的,由一些简单的立体单元,用垂直和平行的对称方式组合成一定的空间模式,风格派对20世纪上半期的建筑,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风格派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艺术家们看到了社会的矛盾和混乱,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他们不懂得社会发展的规律,误以为用精神和艺术可以来拯救社会,可以用几何的、规则的抽象线条与色彩来建立一个精神王国,以取代资本主义世界。所以说,风格派的思想基础是唯心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风格派的活动继续到1931年。
荷兰的现代设计
20世纪初的重要现代主义运动“风格派”在荷兰产生,绝对不是偶然的现象。荷兰“风格派”、苏联的构成主义和德国的包豪斯是形成现代主义设计的三个基本支柱。
“风格派”产品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人物是家具建筑设计师里特维特(Gerrit Rietveld,1888-1964)。他在父亲的店里当学徒,同时学习建筑。他一直与现代主义运动没有任何关系,直到1916年凡·霍(Robert van t’Hoff)请他设计家具。1917年他设计了一张绝对没有妥协的几何形椅子,称为红-蓝椅子,此椅成为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重要经典作品,从此他开始了与荷兰现代主义运动的密切关系,并且参加了“风格派”。里特维特受美国建筑师弗兰克·赖特的影响,在1925年设计了位于无特列支的什罗德住宅(the Schroeder Housein Utrecht),此建筑的风格完全是“风格派”的立体性展现。
“风格派”对于世界现代主义的风格形成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它的简单的几何形式、以中性色(黑白灰)为中性的色彩计划、它的立体主义形式、理性主义形式的结构特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成为国际主义风格的标准符号,而在荷兰的现代设计中,它的痕迹也显而易见,比比皆是。
风格派作品的特征:
1.把传统的建筑、家具和产品设计、绘画、雕塑的特征完全剥除,变成最基本的集合结构单体,或者称为元素。
2.把这些几何结构单体进行结构组合,形成简单的结构组合,但在新的结构组合当中,单体依然保持相对独立性和鲜明的可视性。
3.对于非对称行的深入研究于运用。
4.非常特别地反复应用横纵几何结构和基本原色和中性色。
以上几点特征可以很清晰的从蒙德里安的作品中旁迟看出。
风格派的成就:
1.关于新建筑的观点:新建筑应该是反立方体的
2.四维分解法(通过将一个盒子分解开来,从而赋予每个面以流动、延展的动感)
代表艺术家:
画家P·蒙德里安
里特维尔德
杜斯柏格

[image]5《少年维特的烦恼》的赏析。15天赏析是100到200字

《维特》的成功之处在于书信体的运用,他采用第一人称的形式进行写景、抒情、叙事和议论,通过这种书信体的形式,仿佛走进了主人公的内心,倾听他的言谈笑语和啼泣悲叹,甚至能够窥见他那颗跳动着的、敏感的、柔软的心。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会让读者产生这封信就是写给自己的错觉,运用浓郁诗意的多重抒情,给读者带来深刻的感受,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抒情主要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形式
在《维特》这部小说中,大多数还甲对超川燃他目烟能是采用的直接抒情的方式,主人公通过内心的独白,直抒胸臆,将自己的奔涌出来的喜怒哀乐直接向读者倾诉、宣泄,如汹涌的洪水一般,让人不禁为其淋漓值尽致而震撼、而感动。《维特》中的直接抒情在小说的情感表达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在维特与作者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有象利于作者情感的表达游转最存轴律复家和抒发,揭示作者内心深处的秘密,另一方面在维持和读者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让维特能够直接与读者进行交流,有利于读者更加深入的体会维特的思想和情感。

9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