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話西方藝術史 之四 巴洛克 洛可可 新古典

文藝複興之後,就是巴洛克、洛可可,之後是新古典,先掃盲一下這都是啥意思。

巴洛克 ,往大裏說,堪稱是一個時代;往小裏說,也覆蓋了建築、雕塑、繪畫、音樂、戲劇等各類藝術形式。

因爲和宗教、權力、财富有着密不可分的關系,也因爲視覺和裝飾效果通常富麗堂皇,巴洛克一開始給人的印象是浮誇、奢華、土豪審美;凡爾賽宮就是鼎盛時期的巴洛克風格宮殿。

巴洛克藝術條碼

插播一條建築掃盲貼,一比就知道啥叫土豪巴洛克。

拜占庭,穹窿頂;哥特,尖塔高聳,尖形拱門,大窗戶,花玻璃;巴洛克,外形自由動态,富麗堂皇的譽銀裝飾、雕刻和強烈的色彩。

但除了華麗,巴洛克還意味着慶襲宴動感。不論是繪畫還是雕塑,作品中的人都好像站在舞台上,演着一場大戲。隻有這樣的張力才能讓人屏氣凝神,肅然起敬。

我用金錢、奢華腐化你,你就不會造反不聽話了。紙醉金迷到了頹靡,洛可可風格應運而生。 洛可可 ,是巴洛克風格的晚期,頹廢和瓦解的階段。

盛極必衰,一場由底層人民掀起的革命席卷而來,法國大革命開始後,革命派藝術家又重拾古典審美,歌頌宗教英雄的戲劇感畫風現在被拿來渲染革命英雄,這便是 新古典主義 了。

“巴洛克藝術”始終圍繞着宗教與權力展開,在羅馬尤其明顯。那些已經在羅馬矗立了幾百年的恢宏建築、雕塑,大部分都出自貝尼尼之手。

這個希臘神話題材的雕像,讓24歲的貝尼尼一舉成名。冥王普魯托強擄大地之母的女兒普洛塞爾皮娜爲妻,普魯托的手指深深地掐進了普洛塞爾皮娜的大腿,好像真的有了彈性一樣。

還有一件堪稱奇迹的作品必須得提:西班牙修女特雷莎常常聽到上帝跟她說話,并說天使用劍刺進了她的心髒。但,貝尼尼覺得特雷莎“刺透了心”的感覺實質上與少女對愛情的渴求無異。

于是他雕刻了一個拿着金矛的天使,并讓他将金矛對準特雷莎的下半身。修女雙眼輕閉,嘴唇微張,陶醉地接受着天使帶給她的快感,極度享受的樣子。貝尼尼精準地刻畫了一個虔誠的修女在與神交會時,一心渴望天堂的狀态。

卡拉瓦喬既是文藝複興的最後一位藝術家,也是巴洛克時期第一個爲人熟知的藝術家,是他打破了文藝複興後期的僵局。

他生活在羅馬的底層社會,也畫這樣的羅馬生活。

即便是畫神,也要用最底層人民做模特,甚至用他自己。

馬太本是個稅吏,因此遭到人唾棄。耶稣要在遭人鄙棄的人中挑個人做自己的門徒,這幅畫就是耶稣去召喚馬太的情景。

光線昏暗的房間裏,耶稣從畫面右側的門外走進來,一道亮光打在一隻手上,在四周黑暗的背景襯托下,我們順着手指的方向,視線自然而然就轉向了馬太。

在畫面上打了一道光來強化明暗的對比,将人藏在黑暗中,再用光線引導視線,這道光就是卡拉瓦喬最著名的撒手锏,被稱爲酒窖式光線,或者叫 卡拉瓦喬光 。

卡拉瓦喬用更加真實的方式去反映他所處的社會,有現實的逼真感和故事的戲劇性,這也是巴洛克時期的繪畫特征。

倫勃朗時期的荷蘭,藝術消費不再專屬于貴族和教會,普通人也開始接近藝術,買畫或請畫家來記錄自己的生活。還有政府、企業和各種小團體,因此集體肖像畫成爲一種潮流,很像我們現在的大合照。

但倫勃朗的畫卻一人一個神态,因此一炮而紅。

更突出的是倫勃朗的《夜巡》,它改變了集體肖像畫的現狀,引領了新的風潮。他用了最擅長的光線布局:一束斜射下來的光把主角的右側照亮,左側則陷入黑暗。這種強烈的明暗對比讓人物棱角分明,立體感十足;同時又通過弱化民兵身上的光,使畫面仿佛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時至今日,“倫勃朗光”仍是禅宴攝影師必學的布光法則。

倫勃朗至死都不願爲了迎合客戶而喪失自己獨立的人格,真正偉大的是他的靈魂,是這種不屈的藝術精神。

從15世紀到17世紀,當權者意識到了思想上的同化也相當重要,藝術可以作爲宣傳手段。所以,當時的藝術家很受重視。

委拉斯開茲是一名宮廷畫家,他的畫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逼真,他隻畫自己眼睛看到的事物。

畫神,他都是找自己家人當模特。《三博士來拜》講得是東方的三位博士夜觀星象,預見到猶太人的新君即将誕生,于是來到耶路撒冷,爲聖母聖子獻上禮物以表達敬意。

沒人見過博士、聖母和耶稣長成什麽樣,委拉斯開茲的畫裏,聖母和耶稣分别是他的妻子和女兒,而那三個博士裏不僅有他自己,還有嶽父大人。

正是這種務實,讓他筆下的人物看起來親切、真實。

而他畫的《宮娥》與《蒙娜麗莎》《夜巡》一同被納入“世界三大名畫”,被解讀出了濃重的哲學意味。

畫家用一面鏡子把一個二維畫面擴展成了一個立體的空間,除了正得意揚揚的小公主外,還把本來不在畫面中的國王和王後也裝了進去。

這面鏡子讓國王和王後顯像,成了最吸引西方研究者的元素。而這個顯像又讓畫面裏公主、宮女、大臣和畫家本人全部定格。被隐匿起來的東西,恰恰決定了畫面裏所有人的姿态。

福柯總結道:是一個不可見的本體決定了一個可見的場景。這幅畫給我們帶來一個關于“人類認知”的啓示,即可見的東西背後,往往存在着決定它的不可見因素。

“可見和不可見”“現象和本質”這種二元對立統一關系是《宮娥》裏的哲學道理。這是哲學的功力,也是藝術的力量。

洛可可藝術,就隻說蓬皮杜夫人。她的自我裝扮,建築和室内裝飾,都是濃濃的“蓬皮杜風格”。

她創辦自己的瓷器工場,那别具一格的粉色代表着貴族的時尚和優雅。

新古典主義提兩個人,大衛和安格爾:

大衛對革命充滿熱情,是個“革命畫家”。《馬拉之死》就是一幅描繪革命者被暗殺的作品。

畫中的青年男子叫馬拉,是法國大革命中雅各賓派的核心領導人之一。他患有嚴重的濕疹,不得不泡在有藥水的浴缸裏工作,被一個女子刺殺。暗殺發生的前幾天,大衛還曾拜訪過馬拉。

後來他怎麽又成爲了宮廷禦畫師,後人不能理解,但他畢竟是新古典主義畫派的奠基人。

大衛的學生安格爾以女性題材作品聞名,他隻想單純地畫女性,極緻地去表現女性的古典美。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這幅《大宮女》

裸體絕不等同于情色,安格爾的這幅作品含蓄得多,沒有波瀾壯闊的劇情,也沒有裸露的人體器官。這幅畫是在精神層面上對人體美的欣賞,這不是畫,這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很多人質疑安格爾畫的人比例不對,腰被明顯加長,但,那又怎麽樣呢,他熱愛“人”這件天生偉大的藝術品,是純粹地欣賞。

巴洛克藝術(名

巴洛克是17世紀廣爲流傳的一種藝術風格,源于意大利。巴洛克什數推藝術盡管有呆闆的禮儀,有形式上的誇張,但它畢竟是一個陽剛的時期。

80
标簽
顯示驗證碼
沒有賬号?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