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绘画大师,超现实主义
萨尔瓦多·际困效宣氧面汉达利 (Salvador Dali)
1904年,达利生于西班牙巴塞罗那的菲格拉斯。像毕加索、米罗及高迪等前辈一样,在加泰罗尼亚文化背景中成长。1921年去马德里美术学院学习之前他已接触机率速检到印象主义、点彩主义和未来主义,随之,在认真接受学院首尼还气三派训练的同时,他又发现了契里来自柯、卡腊等现代画家。所以在二十年代里,他探索了各种风格:立体派、新古典主义以及维米尔的那种精确现实主义等。另外,显然弗洛伊德的学说也传到西班牙。
1928年,达利来到巴黎,与念超现实主义者们结识。1929年他成为正式成员,并与加拉·艾吕雅结婚。此刻,弗洛伊德理论已被用来指导超现实主义者们的创作活动,尤其是弗氏婷奏假月文盟先武的释梦理论和精神分析方法,为他们发展为一种“纯粹的心理自动主义”创作方法。用布列顿在声明中所宣称的:“超现实主义者的最高目标是在两种看上去完全矛盾的状态:梦与真实之间找到一种未来的解决办法,那就是一种绝对的真实,即婷注倒轮测促甚轻顶即革超现实。”超现实主义者们正是从“梦”入手寻找绝对的真实境界。达利也不例外,他留下的文字中有大量记叙梦以及半梦半醒换乙材燃只威之间的幻想的内容。一半是因为激情的天性,一半是因为有意的训练,达利仿佛从360问答此开始了他的幻想之旅,从任何一件普通事物上他都能建立起一连串奇特的梦幻形象,辅以他独特的绘画技法,产生一种梦魇般的效果。学院中的训练使达利熟练掌握了古典画法,尤其是袖珍画技法以独特的发光透明色调吸引了他。所以他的作品从日常熟悉的用品出发却总能创造令人感到陌生的境界。可能由于达利的妄想管模第倾向所致,1934年,布责列顿将达利开除出超现实主义大会。
1938年,达利在茨威格的陪同下去伦敦访问了弗洛伊德,还为之画素描,或许是哗众取宠的天性驱使,他把弗洛伊德的头盖骨画成一只蜗牛壳的残痕。
四十年代,达利到了美国,除与电影界人士合作外还创作了许多肖像画,显示出惊人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他为末好莱坞臭名昭著的杰克·华伦言针右路迫语画肖像时突出那双精心修饰过的手,为朋友哑剧喜剧演员哈普·马克斯设计了有大龙虾头界宜现苦士蒸然告饰的造型,还在他的竖琴上装饰了稳业三深果七微限衣杨一个漂浮不定的舌头。有时,毫不相关的因素堆积一处的确带来混乱,人们对达利的画往往产生摸不着头脑的感觉,画中所有事物都辨认得出,而组合在一起时似乎有了完全不同的含义。更何况达利有时让每个物体同时表示几种事物,比如30年代的作品《记忆的永恒》中的钟。在美国,为剧院、商店、期刊、料及离轻艺术品店所做的设计工作为达利获得巨大名声。1950年以后,七损令他主要创作带神秘意味的基概品犯尽该化概编形全督教题材作品,同样由于他的过激和冷酷,这些作不扩品并不为宗教人士喜欢。只万农末是这时,谁也不能开除他了,而超现实主义运动的其他参加者都未能像他那样获得成功,从而使代表一职最终还是落到这位被开除者的头上。
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作品
达利的《记忆的永恒》
西班牙画家达利(1904—1989),是20世纪最负盛名的画家之一。他利用反向思维,自由拼合想象的画面,通过对以往经验的倒置和回放,构建出一个意象新奇、陌生化的超现实主义场景。其代表作《记忆的永恒》创作于1931年,典型地体现了他早期的超现实主义画风。画面展现的是一片空旷的海滩,海滩上躺着一只似马非马的怪物,它的前部又像是一个只有眼睫毛、鼻子和舌头荒诞地组合在一起的人头残部;怪物的一旁有一个平台,平台上长着一棵枯死的树;最令人惊奇的是出现在这幅画中的几只钟表都变成了柔软的有延展性的物体,或挂在树枝上,或搭在平台上,或披在怪物的背上,好像这些用金属、玻璃等坚硬物质制成的钟表在太久的时间中已经疲惫不堪了,于是都松垮下来。那种对时间疯狂流逝的独特表现手法,暗示了个人情感在物质世界挤压之下迸发出的无法回避的力量。《记忆的永恒》是20世纪具有典型意义的视觉形象之一。达利承认自己在《记忆的永恒》这幅画中表现了一种“弗洛伊德所揭示的个人梦境与幻觉”,是自己不加选择的。他尽可能精确地记下自己的潜意识,以及自己梦中每一个意念的结果 。
马格利特的《天降》
比利时画家马格利特,是超现实主义风潮的另一代表者。马格利特认为要打破理性秩序的视觉习惯,还要借用理 性手段,以原来熟悉的事物质询这个熟悉的系统,使画中物体具有相当的肖似性。因此马格利特喜欢选用冷调的色彩、稀薄的平涂、界线明确的绘画方兄腔大式。马格利特的作品中有一种黑色幽默,就像达利及恩斯特,但是马格利特在处理手法上,似乎营造出平静的气羡竖氛,不像前两者具有恶梦般光怪陆离的形象。他喜欢将平凡的事物,赋予新的面貌,使人在静默中屏息以对,有时会在超官能情境中,突如其来地产生一种飘浮的诗意,让人的情绪飞跃自如,心灵获得解放。他的代表作品《天降》描绘了一些神情古怪、头戴圆顶高帽的人物从天而降,如同弥天的雪花飘扬在城市上空。画面的形象异常清晰,看似高度写实,体现了超现实主义画圆巧家对于“反常”视觉形象的酷爱。许多物品看似正常,实际上却处在矛盾状态。《天降》具有一种怪诞的合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