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解一下:愛德華-霍珀

愛德華·霍珀

是一位不太被中國大衆所熟知的藝術家。其畫作,空感性強,容易被人接受。被譽爲 "描繪城市孤獨 "專有者。

霍珀的畫,孤獨:無人的街道,空空的房間,荒涼的加油站,通往黑暗的鐵軌,無一不是在描畫空虛。即使是紐約這樣的大都市,一旦進入霍珀的畫框,也是寂寞無聲。畫中人物很多是獨自一人,靜默、沉思,或者望向一個觀者不可探測的方向。即使多人入畫的情境,我們也看不到任何肢體或眼神的交流,隻有人與人之間湧動的疏離和排斥。

霍珀創作中光的韻律、線條張力和幾何構圖,都是從美學的角度探讨這個由霍珀創造的虛像空間,爲什麽帶給衆多不同的人同樣的感動。

光的處理:

光影是霍珀畫作裏非常重要的元素,這源于印象派的啓發。1962年,已經八十歲的霍珀說:"我想我還是一個印象派"納和圓。然而不同于印象派在室外作畫實時捕捉現實光影,霍珀常在室内作畫,他的光影洞塌是通過想象爲畫面情境刻意營造的。對比莫奈的睡蓮,光影缤紛淩亂,霍珀畫裏的光,冷峻明亮,刺眼卻沒有溫度。霍珀光有種奇異感。《陽光裏的人》“光有些奇異。它于人身上落着,但卻于空中不見。事實上,霍珀繪畫中光的奇特之一,便是他幾乎從不涉及光在大氣中的表現方式。”霍珀式的光無處不在,霍珀用它勾勒事物尖銳的棱角,引導觀者的目光,描述人之間的關系,提醒人們時間的流逝。

畫作中形狀的運用:

霍珀非常善于用物體的形狀來表達禁锢與限制。他經常利用建築透視形成的梯形,将觀者的視線導向畫面外遙遠的交彙點,同時又用障礙棚臘物把視線阻隔在畫框之内。這就形成了一種張力,“這兩種要求——一種促令我們走開,一種迫使我們停下——産生了一種張力,貫穿于霍珀的作品中。”而被困的不僅僅是觀者,還有畫中的人物。霍珀畫裏窗外多是荒野或黑暗,很少有門,即使有也是緊閉而且沒有把手,造成一種無處可去的不安。畫外的觀察者和畫内的被觀察者共同分享這個局限的霍珀空間,時間流逝,又或者仿佛停滞。一切都在靜止,在等待,等待的對象如同那個一直延伸出去的消失點,不可抵達。

畫作理性卻不乏味。

霍珀式的冷靜,融入了他自身的黑暗虛無感。他的畫總能喚起人的缺失、沉默、空虛。霍珀的畫,空間所聚焦的人的生存處境,提醒讀者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細節,是生活的一枚鏡頭。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館藏文物

代藝術博物館目前已擁有館藏超過15萬件個人作品、2萬多部電影以及勢問農胞損必華曲預龍4百萬幅電影劇照。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包括:
梵高:《星月夜》
畢加索:《亞威處盡針控衆徑分問線農的少女》
達利:《記憶的永恒》
莫奈:《睡蓮》
馬谛斯:《舞
蒙德裏安:《百老彙爵士樂》
塞尚:《沐浴者》
卡蘿:《斷發的自畫像》
該館亦有不少美國現代藝術家的經典作品,如傑克森·波洛克、格魯吉亞·歐姬芙、辛迪·雪曼、愛德華·霍普、安迪·沃荷、尚·米榭·巴斯奇亞、岑克·克羅斯、雷夫·巴格許與賈斯培·瓊斯。
現代藝術博物館同時也是将攝影藝術納入館藏的重要機構。在第一任攝影部主任愛德華·史泰欽的主持下,收入了不少新聞攝影與藝術攝影的傑作,并由約翰·劄考斯基擴大規模,将電的營水急義影、電影劇照等也納入收藏,使得此館成爲美國電影與影片收藏的重鎮。
該館也針對設計作品開始典藏,包括有野口勇的設計産品、喬治·納爾遜、保羅·拉茲羅、埃姆斯夫婦等設計的椅子、燈具。收藏時複抗洋用倒降種偉給好品範圍相當廣,小到第一個能自動調整角度的滾珠軸承,大至一台貝爾47D1型的直升機。
2000年之後,現代藝術博物館由于館藏擴充甚多,原館址亦需整修,遂開始了新建物的計劃。該館在2002年5月21日關閉,将部份館藏遷往皇後區長島市的一個舊釘書針工廠繼續展覽,稱做MoMA QNS。2004年11月20日,由日本建築師谷口吉生設計的新館開幕,門票從美金12元調漲到20元,引起了不少争議。使它成爲紐約市中最昂貴的博物館之一。幸而該館經美國Target連鎖店贊助後,保持于每周五下午四點後,開放訪客間距免費參觀。谷口吉生陽卷銷球高引士的作品也在開館時廣受評論,除批評外觀不過是一個中規中矩的現代建築外,亦有不少人對館内動線感拿蘇高到不滿。
在新館的花崗岩與玻璃建物外觀都完成後,該館一年的訪客數約爲250萬人次,比往年約150萬人數增加了許多,現任館長葛蘭·羅瑞希望保持訪客數在210萬人次。
2000年,現代藝術博物館宣布與英國泰德美術館聯盟,共同投資設立以現代藝術爲主的大型網站。

280
标簽
顯示驗證碼
沒有賬号?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