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浪漫

歐階商亂狀格完讨隻化派異美浪漫主義文學的主要作品

1、法國雨果《巴黎聖母院影終制婷其》、《悲慘世界》

2、英國雪萊《八準發威也劃口省西風頌》、《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

3、德意志海涅《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

4、法國大仲馬《基督山恩仇記》

浪漫主義時期童話産生的背景

5、英國拜倫《恰爾德·哈羅爾德遊記》、《唐璜》

(1)簡要分析一下浪漫主義文學藝術産生的背景及歐洲出現大量浪漫主義作品的原因.(2)浪漫主義文學具有

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一樣,作爲一種文學觀念和一種文學的表現方式,在世界各民族文學發展的初期,就已經出現了。但是作爲一種文學思潮,一種文學表現類型,以及作爲一個明确的文學理論概念,卻是後來逐漸形成的;浪漫主義文學的發展也經曆了一個漫長的曆史過程。浪漫主義文學 如果說浪漫主義文學最基本的特點是以充滿激情的誇張方式來表現理想與願望的話,那麽,可以說,在世界各民族最初的文學活動中,就已經存在這種形态的文學了。例如各個民族都有的遠古神話、中國先秦文學中的《楚辭》,都有這樣的特點。表現理想和幻想本是促成文學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文學構成的基本要素之一,從這個意義上說,浪漫精神是文學的一個重要褲正源頭,文學從一開辯敏始就和浪漫主義有着極其密切的關系。 不過,明确地把浪漫主義作爲一種文學精神來倡導、來鼓吹,以至于形成了一個波瀾壯闊文學運動和文學思潮,在西方則始于18世紀末到19世紀30、40年代這個時期。其最先形成于德國,而後波及到英國、法國和俄國,在短短的十多年裏,迅速發展成爲一場風靡歐洲的文學運動,相繼産生了許多有影響的作家和作品。文學理論中所說的浪漫主義主要指的就是這個時期的浪漫主義,浪漫主義作爲一種文學類型,也是在這個時期形成的。 從文學本身的發展來看,浪漫主義文學思潮的盛行是反對古典主義文學的産物。所以在西方文學批評史上,人們常常以古典/浪漫的對立模式來描述它們之間的關系,以此說明浪漫主義文學思潮和運動産生的原因。韋勒克指出,“浪漫主義的意思簡直包括一切不是按照古典傳統寫出的詩歌。”并指出這是一種“根據'古典的'與'浪漫的'之間的對立說法而建立的類型論。”這種對立或區别具體的含義是“指那種與新古典主義詩歌相對立并從中世紀和文藝複興時期得到啓發并以此爲榜樣的詩歌”。 從這裏可以看出浪漫主義文學類型的基本特點:與“新古典主義對立”,是說浪漫主義力主表現個性與感性,不像古典主義文學那樣強調理性以及對社會、國家整體的服從;“從中世紀和文藝複興得到啓發”,是說浪漫主義在題材與主題的表現上富于傳奇性、奇特性。這些特點都使浪漫主義文學有了與西方傳統文學全然不同的面貌。 浪漫主義文學具有崇尚自然的特點,強調以自然爲對象和表現人性的自然本質。我們在前面已經提浪漫主義文學 及,浪漫主義文學尤爲重視自然。這個"自然"既是指那個與社會生活截然不同的大自然,又是指突現了人之本性的自然。浪漫主義文學所以關注自然,提出"回到自然"的口号,是因爲對資本主義發展所帶來的違反人性的都市文明和工業文化的失望。浪漫主義認爲,人性原有的純樸與自然,人類與大自然的和諧,都因爲現代工業的發展,因爲物質欲望的彌胡竈悔漫,而逐漸喪失了。因此,對大自然的向往,對自然人性的歌頌,也就成了浪漫主義文學的主題和表現對象,從而爲歐洲文學開拓了一個新的領域。正如美學家李斯托威爾所說:"自然這塊天地,不得不等到19世紀的浪漫主義運動,方才得到了充分而又細緻的發掘。拜倫、雪萊、華茲華斯、歌德,是他們第一次把大海、河流、山巒帶進了他們自己的作品。" 另一方面,浪漫主義文學也常常在大自然的環境中來表現人的自主能力和奮鬥精神。以此來塑造理想中的英雄。 大膽幻想、構思奇特、手法誇張 浪漫主義文學在表現方式上具有大膽幻想、構思奇特、手法誇張的特點。浪漫主義在藝術表現上不求"形似",不像現實主義那樣追求細節的真實,而是依據主觀感情的邏輯和表現理想的需要,充分發揮想象、誇張、虛構、變形、比喻、象征等非再現性的藝術手段,緻力于理想的藝術世界的創造,從而體現了浪漫主義文學在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上的特色。浪漫主義文學經常使用異常誇張的藝術表現手法,以傳奇式的故事情節,華麗的語言形式,把曆史傳說、神話故事、自然奇觀和異域風情揉合起來,以表現理想中的世界和人生,呈現出雄奇瑰偉的浪漫氣勢。現實主義創作的冷靜刻畫和細節真實在浪漫主義作品中是極少見的,即使是寫實的場面,浪漫主義也把筆墨用在對奇異新鮮事物的表現上,盡力表現主觀感覺和思想感情。 注重主觀感情和理想 注重主觀感情和理想的表現是浪漫主義的根本特點,因此,由于理想的性質與取向不同,浪漫主義也就有了所謂的"積極"和"消極"之分。所謂的積極浪漫主義,是指那種表現了與社會曆史發展趨勢一緻的理想和感情的文學;這種浪漫主義因爲有積極進取的特點,它表現的理想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并以這種理想來批判一切醜惡的現實。而所謂的消極浪漫主義則是指那種把已經或正在消亡的生活作爲理想的文學,這種浪漫主義因爲對現實的不滿而把目光投向過去,已經被曆史所遺棄的生活成了它的理想的寄寓之所,因此消極浪漫主義常常流露出一種感傷的情緒,其藝術趣味也因此透露出晦暗甚至病态的氣息。但是要注意,這并不意味着消極浪漫主義就一定是不好的甚至是反動的。因爲被曆史發展所遺棄的生活方式、倫理道德,并非都是毫無可取的,曆史的發展有時候也會以美好事物的喪失作爲代價。 英國是最早出現浪漫主義文學的國家之一。英國的浪漫主義作家不滿于資本主義城市文明的發展,具有憤世嫉俗、歸隐自然的傾向。18世紀中後期的詩人羅伯特·彭斯(1759年-1796年)和威廉·布萊克(1757年-1827年7)是浪漫主義文學的先驅,他們在英語詩歌文體和語言上做出了很多可貴的嘗試。彭斯從蘇格蘭民歌中吸取養料,其《蘇格蘭方言詩集》擅長抒情和諷刺,語言通俗;布萊克的《天真之歌》、《經驗之歌》則具有象征意義和神秘色彩,在20世紀大放異彩,影響了整個現代英詩。 然而,英國浪漫主義第一批真正的大師則是被稱爲“湖畔派”的三位詩人。威廉·華茲華斯(1770年-1850年)是湖畔派詩人中成就最高者,他與“湖畔派”另一詩人薩缪爾·柯勒律治(1772年-1834年)共同出版《抒情歌謠集》,成爲英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之作。詩集中收錄的詩歌大部分爲華茲華斯所做,而柯勒律治的名詩《古舟子詠》和《忽必烈汗》亦收入其中,充滿幻覺和奇谲的意象。然而華茲華斯這一時期最重要的作品則是長詩《序曲》。騷塞的詩歌極富古之幽情,與世俗格格不入。湖畔派三位詩人均蟄居于英國西北湖區,緬懷中世紀和宗法式的鄉村生活,是浪漫主義文學中溫婉清麗的代表。 喬治·拜倫(1788年-1824年)和雪萊(1792年-1822年)兩位詩人将英國的浪漫主義文學推向高峰。他們和湖畔派詩人的不同之處在于其作品更具戰鬥意識和政治傾向。雪萊的代表作《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通過神話描寫被壓迫的人民的苦難和暴君的必然下場,預言革命一定會到來。他的短詩《西風頌》、《緻雲雀》等音韻铿锵,更有“冬天如果來了,春天還會遠嗎?”等名句傳世。拜倫是19世紀上半期最爲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他一生遊曆各地,其詩作充滿異域情調。代表作《唐璜》是對資本主義制度的一場深入骨髓的檢閱,發人深省。在歐洲,拜倫成爲一種文化現象。人們把孤獨、悲壯、崇尚個人式反抗的浪漫主義者形象稱爲“拜倫式英雄”。拜倫晚年投身于希臘的民族解放運動,并最終因傷寒而死于希臘戰場。 英國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還包括約翰·濟慈(1795年-1821年)。他的創作生涯隻有5年,卻寫出了著名的抒情詩《夜莺頌》和《希臘古甕頌》,沉醉于古代世界田園牧歌的美景之中。瓦爾特·司各特(1771年-1823年)以創作小說爲主,《艾凡赫》以12世紀的英國爲背景,塑造綠林英雄羅賓漢的形象,他是歐洲曆史小說的創始人。 德國 德國是浪漫主義思潮的發源地。政治經濟的落後、資産階級的軟弱以及唯心主義哲學的盛行,決定了德國早期的浪漫主義具有濃厚的神秘主義和宗教色彩。施萊格爾兄弟是德國浪漫主義思潮的理論奠基人,他們以《雅典娜神殿》爲陣地,闡述個性解放、藝術無目的論的浪漫主義理念。在施萊格爾兄弟的影響下,德國出現了包括諾瓦利斯(1772年-1801年)、蒂克(1773年-1853年)在内的一批早期浪漫主義詩人。諾瓦利斯的《夜的頌歌》歌頌“神聖的、不可言傳的、神秘的”夜,并贊美死亡的美妙感覺。蒂克則著有《民間童話集》三卷,開創了童話小說的新題材。 1805年以後,德國出現了“海德爾堡浪漫派”,代表人物是克萊門斯·布侖塔諾(1778年-1842年)和阿希姆·封·阿爾尼姆(1781年-1838年)。前者的抒情詩《催眠歌》具有民歌風味,詩情濃郁。兩人曾合作出版民歌集《男孩的神奇号角》,搜集收錄了德國近300年的民歌。雅各布·格林(1785年-1863年)和威廉·格林(1786年-1859年)是語言學家和民俗學家,他們編成《兒童與家庭童話集》稱爲世界童話作品中的精品。

350
标簽
顯示驗證碼
沒有賬号?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