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的生平,代表作,创作风格及写作背景.谢谢!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1946年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
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小说
冰心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大多不用浓墨重彩,也较少精雕细刻,只用素描的笔法,淡淡数笔,人物形象就仿佛那出水的芙蓉,鲜灵灵地浮现在水面上。《六一姐》、《冬儿姑娘》、《小桔灯》分别塑造了三个生活在不同时代的少女形象。冰心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理想、完美的青年女性的形象。她们大多心地善良,温柔美丽,活泼大方,稳健端庄。她们青春焕发,充满活力,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赢得女老余闭性的尊严;以自身事业上的辉煌成就,获得男人的敬重。此外还有一系列热爱祖国的青年,慈怜温柔的伟大母亲,通情达理的老奶奶,以及博学风趣的老教授等众多形象,透出了温情。
在艺术表现上,冰心善于借鉴和运用抒情手法。在作品中,时而以叙述人的口吻直接抒发情感,时而通过人物的语言或人物的心理活动来表露作者的主观意态,使小说带着浓重的抒情色彩。
冰心往往喜欢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以“我”作为展开故事的线索,满蕴着深情,倾诉我的所见、所闻、所遭、所感、所触,使读者感到小说中所发生的一切,全是人生的真实,没有虚构编织的成分,没有浪漫的色彩,没有人为的戏剧性的冲突,没有媚俗的诙谐,具有逼真性和亲切感。这给作者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可以更灵活地起讫,转折,变化,作者浓烈的情愫的抒发,可以表达得更加得心应手。
冰心的小说,较少宏篇巨著,多是清新隽永的珍品。她的许多作品看起来情节单纯,却寓意深远,留给人无穷的回味。她撷取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片段,人生旅途中的一段机缘,展示出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没有离奇曲折的故事,没有金戈铁马的壮举,却具有一种哲理的追求。她常常用机敏的目光,去观察社会,审视人生;从人际关系撞击中,爆发出火花,捕捉生活中蕴藏的哲理,寄托自己的情思,富有清新的哲理和诗意。
在小说的结构上,大多采用双向型的结构框架,互相映照的格式。她常以两个家庭、两个人物、两个事件,大洋两岸为主线,平衡展开,发展的结局,却是大相径庭的。通过鲜毁则明的对比,给人们以启迪,发人深思。在小说的描写手法上,她常采用白描的手法,以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勾勒出鲜明的形象,表现她特有的诗的情性。
冰心的作品,侍裂往往把人物活动的时间安排在清晨、黄昏、月夜;活动的场景设置在海滨、湖畔、公园、山间、船上;借助自然景物的描摹,将人物的美与环境的美,融为一体,达到情景交融的境地,造成特定的温馨的氛围。
散文
冰心的散文,题材广泛,寓意深邃。冰心通过自身经历的细腻描写,生动而形象地反映了一个世纪来,中国动荡复杂的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在冰心的散文里可以看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买办阶级压迫蹂躏中国人民的惨景,以及英雄人民、爱国青年奋起反抗,英勇斗争的画面。同时,冰心的散文题材还扩展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风俗,以及人民群众的苦难和斗争,读者可以从中获得丰富的国际知识,诸如埃及、印度的古老文化;源远流长的中日关系;意大利的今昔;苏格兰的民间艺术以及中国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等,给人以新的启迪。
冰心的散文体现着冰心自己所强调的独特风格。冰心善于撷取生活中的片断,编织在自己的情感波澜之中,凭借着敏锐的眼力和细密的情思,把内在的深情和外物的触发溶在一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给读者以崇高的美的享受。冰心十分注重散文内涵的美。她的散文立意新颖,构思灵巧。在看似平凡的题材中,创意出奇,构局善变。这是由她的思想造诣和生活环境凝聚而成的美的情思。
冰心在散文的创作过程中,特别注意感情的文字表达。冰心往往将自身的审美心理和审美理想,借助自然景物的点染表现出来。
冰心散文不仅清词丽句随处可摘,而且全文都写得非常精粹。冰心善于采撷文学语言中的精华,将那些精练、生动、准确、新鲜的语言,编织到作品中,使冰心的散文具有诗一样美的语言。而且兼及内在的节奏和韵律,像《往事(其二)》的第三篇和第十篇,从情绪的高低抑扬,到节奏的快慢,句式的长短,都很讲究。冰心的散文,不只是能看,而且能诵,读来音韵自然,让读者在吟味中,感受到音乐美。
儿童文学
冰心的儿童文学作品充满着对少年儿童的爱和希望。冰心从儿童的特点出发,寓教育于情趣之中,以情感人。冰心从不以少年儿童的教育者面貌出现,不以空泛的说教,生硬的训诫来教育儿童,而是采用与少年儿童促膝谈心的方式,以亲切、委婉的语调,述说自己生活中的见闻和内心的感受,并且叙述得那样有趣,那样娓娓动听,就像有一种魔力吸引着小读者。冰心在倾吐自己的感受时又是那样情感淳厚,意绪绵绵,幽幽地牵动了少年儿童的心,促使他们在激动、快乐、振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作品所表现的主题思想的启迪,从中得到教益。对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启发少年儿童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是冰心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冰心的作品并不是直接论述我们的祖国是如何伟大,怎样可爱,为什么应该爱国等等,而是以精巧的构思和生动的情景,抒发对祖国的爱。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儿童文学作品中,爱国主义情感表现得更为浓烈。作者对祖国由衷的赞颂,不是抽象的,凌空的,而是通过冰心亲身的感受,自然而然地抒发出来的。这感受是以耳闻目睹,新旧对比为基础;加上作者细密的观察,艺术的组合,生动、形象地反映出来。
冰心在自己的儿童文学作品中,也往往根据少年儿童求知欲强的特点,艺术地穿插一些天文、地理、历史、科学诸方面的知识,灌输给小读者。但冰心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既不像教科书那样系统,也不雷同于科普读物,而是在行云流水般的描述中,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可以说是寓知识于形象之中,以艺术的手法,通过生动、活泼的形象的描绘,使少年儿童在趣味横生的阅读中,扩大了知识面,增添着新的智慧。
冰心以儿童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进行美的教育,但它又不是抽象的概念式的,而是同特定的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比如青翠的树木,整齐得像绿毯一样的麦田,夕阳下放着金光的人工湖,这伟丽的鱼米花果之乡,是勤劳、勇敢、聪明的人民,把沙漠泥积的大地,改建起来的。这里有花木山川的美,城市农村的美。在自然美之中,融进了社会生活的美。这样的美育,能够启迪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热爱事业,激励他们去为改造世界而斗争,努力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儿童文学和其他艺术一样,“助成奋斗,向上,美化的诸种行动”。
求冰心儿童文学
《稻草人》读后感。这本书一共有32个独立的小故事,故事内容有的让你很感动,有的让你很高兴,有的让你很担心,有的让你很惊讶,好有的让你觉得很好玩! 为什么这本书叫《稻草人》呢?原来啊,有一个叫做“稻草人”的故360问答事很著名,这本书才因此得滑孙啊论希雨快景名为《稻草人》的满会即结头围奏。 下面,我单独给大家讲讲“颂主项轮校夫几线血互制芦稻草人”这个故事吧岁! 基督教里的人说,人是上帝亲手块限没常项民活混没棉参创造的。稻草人呢?却是农题民们为了防止一些偷吃稻谷的动物来偷吃稻谷而造的野告带。稻草人的身体里面,差不多都是隔年的黄稻草;戴的帽声故七额谈子,却是破竹篮子和破荷叶。 稻草人的主人是一位可怜的老太太,她矿最很爱哭!因为她的丈夫死了,她花后础境低斗的敌了三年种田的辛苦换来的钱,才还清了埋葬费。可是,她的儿子又因为患了白喉病,也死了!老太太又是种了三年的田,才还清了埋葬费。这几年,住的地方老是发大水,收成也不好! 但是,夜晚的时候稻草人开心起来!因为,这年没发大水,会有一个很好的收成!可是,稻草人却看到了一些虫子在吃稻谷!稻术么言马草人扇起了手上拿(实际上是缝)的扇子!可例植做受算随带称是风力有限,虫子还看化左难办是不飞走!稻草人把扇子扇得更勤了,这是唯一可以提醒主人的暗号。主人来了,一看,根本没有虫子,而且稻谷长得很壮!那是主人的眼睛问题——因为主人很爱哭,所以眼睛看到的都很模糊!稻草人还是使劲地扇扇子!可是主人不理稻草人了。 除了稻草人车象评指慢音想宪松从以外,没有一个人为稻谷省年即李深华担心。但是,稻草人也无能为力!渐渐地,一大片浓绿的稻谷不见了! 稻草人看见了一个鱼妇,正在捞鱼。可是,她的孩子咳嗽得厉害,胞织确业爱味也亲奏紧吵着要喝水。鱼妇无奈,只好到船舱里倒了一杯水给继甲河口划叫远价孩子,孩子一口就把水喝了下去!真没想到,孩子咳嗽得更厉害了!鱼妇总是捞不着鱼。这回,她总算捞到了一条新鲜的鲫鱼,很小心地把鲫鱼放进了木桶,生怕鱼逃走。装着鲫鱼的木桶,就在稻草人的身边,鲫鱼向稻草人请求救命!可是稻草人不会动,因为它毕竟不是真人!可是,鲫鱼把稻草人的意思理解错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稻草人又发现有人在说:“输了不就喝几天黄花汤吗,我又不是猪和牛!我要寻死!”原来啊,是一个人的友厅丈夫去赌博!结果把这个女人给卖了,这个女人想跳河自杀! 第二天早晨,稻草人使劲地哭!农民们发现了这具尸体,事情传开了!鱼妇看了看木桶里面,鲫鱼已经冻僵了!于是,鱼妇把木桶抬到了船舱里。 稻草人使劲地哭!因为他伤心一切!最终,稻草人倒在了田地里…… 看完“稻草人”这个故事,我很想赐予稻草人一个真正的人心和会动的腿和手,让他去做好事,保护需要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