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期象征主义诗歌
后期象征主义诗歌是20世纪20—40年代形成的一个规模宏大的现代主义流派。后期象征主义诗人继承和发展了前期象征主义的基本创作倾向,例如多表现日常生活的题材,重视象征与暗示,更重视表达抽象的观念,大量运用口语化的诗歌语言等等。在本世来自纪20—30年代,后期象征主义又发展为英美的意象派,意大利的隐逸派。在现代主义文学诸流派中,后期象征主义的阵容非常强大,出现了一大批具有世界声誉的大诗人,如瓦雷里、里尔克、叶芝、庞德、艾略特、蒙塔里、布洛克和叶赛宁等等。
什么是象征主义诗歌
象征主义诗歌是是象征主义思潮在文学上的体现,也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核心分支,主要涵盖诗歌和戏剧两大领域,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并于20世纪初期扩及欧美各国的一个文学流派,其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今天。
象征主义者在题材上侧重描写个人幻影和内心感受,极少涉及广阔的社会题材;在艺术方法上否定空喊核泛的修辞和生硬的说教,强调用有质感的形象和暗示、烘托、对比、联想的方法来创作。此外,象征主义文学作品多重视音乐性和韵律感。
作为一个国际性的文学思潮,象征主义在各个国家、地区的发展特征不尽相同,这涉及到各个国家民族气质、文化传统以及作家个人气质等等复杂因素。法国的象征主义比较精纯,而英美的象征主义则显得比较驳杂。
象征主义文学在诗歌领域内的成就最高,诸多20世纪最伟大的诗郑手掘人都可被归于象征主薯消义诗人之列。此外象征主义在戏剧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象征派艺术的哲学基础是主观唯心主义。在题材上,它表现了世纪末一部分知识分子的颓废的思想感情和对于病态的“心灵与官能的狂热”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