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辞赋的特点
⒈《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铺采文,指赋的形貌。
⒉赋的特点首先在于“体物”,即摹写事物。陆机《文赋》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⒊赋“写志”,与“诗言志”一致。《汉书·艺文志》说:“大儒孙卿及楚臣屈原,离谗忧国,皆作赋以风,咸有恻隐古诗之义。”魏晋间皇甫谧《三都赋序》说:“至于战国,王道陵迟,风雅寝顿,于是贤人失志,辞赋作焉。”
⒋辞赋起源同讽谏述志相联系汉代大赋“劝百而讽一”,结尾讽谏《史记·太史公哪乱此自序》说:“《子虚》之事,《大人》赋说,靡丽多夸,然其指风谏,归于无为。”《史记·司马相如传赞》说:“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赋——文重要特征:艺术表现注重铺陈,形容外象、内理注重铺叙和形容,语言华美,词藻绚丽——“铺采摛文”讲究声韵美,散文章法句式,诗歌韵律节奏,长短错落句子,灵活多变韵脚,排比对偶调式,散文式铺陈事理,保存一定诗意赋体(辞赋)流变: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 也叫俳赋,孕于汉魏之际,行于两晋二朝——是汉赋变体,骈赋形式华美,内容意义削弱,“三国两晋,征引俳词;宋齐梁陈,加以四六,则古赋之变矣”(《汉文典》)。骈赋特点:
⒈骈四俪六,全篇四李迅六对仗组成;
⒉丽藻雅辞、络绎奔会、花团锦簇;
⒊两句一韵,章节转韵,格式较为固定;
⒋平陪困仄协调,富有音乐美;
⒌篇幅短小。 宋古文运动的影响,部分赋由骈俪返回散体,不求对偶音律藻采典故,章法开放流畅、句式错落多变、押韵较自由、成散文气势。杜牧《阿房宫赋》、欧阳修《秋声赋》、苏轼《赤壁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