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上主义-马列维奇
卡西米尔·塞文洛维奇·马列维奇(Kasimier Severinovich Malevich,1878–1935),俄国画家,至上主义艺术奠基人。
马列维奇。1878年2月11日生于基辅,1935 年 5月15日卒于列拍带宁格勒( 今圣彼得堡 )。受业于莫斯科绘画雕刻建筑学校。早期作品寻求变形和稚拙的美,代表作《花姑娘》、《农民》采用印象主义画法。1912年在驴尾巴展览会上陈列的《手足病医生在浴室》、《玩纸牌的人》,又具有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的特色。还曾参与起草俄国未来主义艺术家宣言。十月革命后参加左翼美术家联盟。1930年以嫌疑犯被捕入狱,后获释。著有《无物象的世界》。他从接受严谨的西方艺术美学的教育开始,后和康定斯基、蒙德里安成一起成为早年几何抽象主义的先锋,最终以朴实而抽象的几何形体,以及晚期的黑白或亮丽色彩的具体几何形体,创立这个几乎只有他一个人独舞的至上主义艺术舞台。"模仿性的艺术必须被摧毁,就如同消灭帝国主义军队一样。"这就是他铿锵有力的表白。
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思想影响了塔特林的结构主义和罗德琴柯的非客观主义,并通过李西茨基传入德国,对包豪斯的设计教学产生影响。20年代初,苏联文艺界对非写实艺术不再包容和接受,马列维奇只得终止其对抽象艺术的探求,而以教学谋生。1927年,他唯一的一本理论著作《非客观的世界》在德国出版。1935年,他在贫困和默默无闻中离开人世。
对马列维奇来说,一个方形本身就具有一种独特的表现性个性,一切具有自身表现性特点的要素统统要排除在绘画之外,构图的全部重点是不带任何感情因素的直角系统。
马列维奇早期的作品揭示了画家几乎全部自己的求学历程,反映了前30年的西方绘画从印象主义直到未来主义的演变过程。马列维奇在其中又融入了一种源自于俄国圣像画的更具地方色彩的灵感,"原始农家"艺术与原始主义的纯净色彩及简单形体。
1913年,马列维奇画出了著名的《白底上的黑色方块》,这是至上主义的第一件作品,标志着至上主义的诞生。马列维奇在一张白纸上用直尺画上一个正方形,再用铅笔将之均匀涂黑。这一极其简约的几何抽象画,于1915年在彼得格勒的《0、10画展》展出,引起极大轰动。观众们在这幅画前纷纷叹息,"我们所钟爱的一切都失去了……我们面前,除了一个白底上的黑方块以外一无所有!"不过在马列维奇看来,画中所呈现的并非是一个空洞的方形。它的空无一物恰恰是它的充实之处;它孕育着丰富的意义。
马列维奇认为,观众之所以对该画难以接受,是因为他们习惯于将画视为自然物像的再现,而没有理解艺术品的真正价值。在他看来,"拉斐尔、鲁本斯、伦勃朗等人的绘画,对于批评家和公众来说已变得只不过是无数'物体'的团块,这个团块拆答掩盖了这些画的真正价值,即产生它们的感情。……倘若能够抽走这些大师作品中所表现的感情–亦即它们真正的艺术价值所在–把它藏起来,那么公众、批评家和艺术学者连想都不会去想它。"白底上的黑方块是马列维奇表现非客观感情的第一个形式。方块:感情,白底:超越此感情的空间。在这里,艺术没有死亡,而是萌发出了新的革命性意义。
《白底上的黑色方块》不仅对马列维奇本人意义重大,而且对整个现代艺术史影响深远。它是非具象艺术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此后,马列维奇进一步发展出至上旅贺慧主义绘画的一整套语言体系。他用圆形、方形、三角形、十字交叉这些至上主义基本成份及简单明快的颜色组构出许多画面,展示了至上主义方块的多样性。1918年,经过一个较为复杂的时期后,他回归简化,达到轻灵简约的巅峰。马列维奇于1920年对至上主义的发展作了总结:"按照黑色、红色和白色方块的数量,至上主义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黑色时期、红色时期和白色时期。……这三个时期的发展过程是从1913年至1918年,它们都是以纯粹的平面发展为基础。"
注重画面动感的辐射主义
早期俄国现代派艺术以20世纪初叶的“立体-未来主义”流派为核心,而画家拉里奥诺夫和贡恰罗娃在“立体一未来主义”的基础上于1912年提出了“辐射主义”,强调画面形象的动感及360问答线条向四外辐射的特点。“辐射四句每高进林几谁院回更主义”绘画同意大利的“助处视未来主义”画派有观念上的联系,劳办歌运反了站同时还综合了立体主义的构图方言脱设度法,他们笔下的某些作品已初具抽象画的性质。
辐射主义存在于1911—1914年间,虽然历时短暂,回轴投校希觉但对其他的俄国前卫艺术家有重要启迪。另一位走得更远的抽抓执切象主义者是马列维奇,他所创立的仅他一人的“至上主义”绘画算得上不折不扣的纯抽象艺术。
以方形、三角形、圆形等纯粹几何形和单纯黑、白色组构出的画面排除了一切再现因素,纯感觉至上,表现“纯粹的感情”和“单纯化的极限”,从而绘画被一下子推向了非具象各底分即形容重死别拿学的极端。至上主义的第一件作品是1913年的白底子上的黑方块,最后一件作品是1919年的白底子上的白方块,随后马列维奇宣称至上主义结束。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反映了抽象主义绘画最早的理性追求,是以后以几何形为基础的抽象探索的起源。
“在该时代,它似乎徒劳无功,但却从中产生出艺术的一个全新方面,而且,直至今日仍未枯竭”当布的赵植格。除绘画外,俄国前卫艺术还包括雕塑领域的“构成主义”,它以塔特林、加波等人为氧待代表,将雕塑引离了传统的材料和技术,引离了模仿而走上抽象之路。
绘画风格
按照拉里昂诺夫的说法,“我们创立销斤场体代战织超的辐射主义绘画风格,与通过之花够线响杆主子由不同物体反射来的辐射线的交叉而获得的空间形式有关,也与由艺术家分离出来的形式有关。辐射线按常规通过色彩线条再现在表面。绘样江执顾职南重油画的关键在于把色彩及其浓度:有余落室看做这地谈多里色块面的关系和表面翻少流波盟垂转只初作用的强度结合在一起。绘画呈现为一种掠过表面的效果,对它的知觉超越了时空、空间,它使人产生一种对被称做‘第四维’的感觉,即对色阶的长、宽、厚的感觉。
这些都是出自对这种绘改左交重画的知觉的独有的象征,是另一种秩序。”(哈罗德·奥斯本著,阎嘉等译:《20世纪艺术中的抽象和技巧》,四川美术出版社,第114页。)以不做通肥必那准因坚销同方向相互穿插、厂商控查功括终构金请纠结的色彩线条被用来表达画面主体及周围背景的反知肥星画裂做行蛋群射线。这些色彩线条相互作用,产生强烈动感和新的表现力,同时瓦解所有具象的形——艺术被推向纯抽象。
理论基础
辐射主义有广泛的理论基础,立体主义、未来主义、俄耳浦斯主义,未来主义等都对其形成有重要影响。拉里昂诺夫承认,以往的任何风格可能就是创造辐射主义的起点。有趣的是,有人把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杰出画家达·芬奇视作辐射主义先驱。
评论家巴尔在《立体主义与抽象主义》一书中引用达·芬奇的一段话,“空气中充满了无数辐射的直线,它们相互交叉,并且交织在一起,它显示出了任何物质的真正的基本形式。”这与辐射主义要表现“由不同物体反射的辐射线相互交叉而获得的空间形式”密切相关。也许可以说,辐射主义关注的东西,早在几百年前就已有人关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