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有什么区别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与旧古典主义经济学区别有两个: 第一,古典和新古典的价值理论不同,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是劳动价值理论,从斯密到李嘉图再到马克思无不以劳动价值理论作为自己理论的核心;而新古典则完全放弃了劳动价值理论,他们更多的是采用效用价值理论,进一步到均衡价值理论,英国的杰文斯、德国的格森、意大利的帕累托都是效用价值理论的先驱,而剑桥的马歇尔和瑞士的瓦尔拉则是均衡价值理论的代表。 第二,古典和新古典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是分析方法的不同,古典经济学受数学方法所限,主要采用总量分析,从斯密到穆勒无不是从昌镇悄总量上分析经耐渣济的均衡;而新古典时期,数学有了巨大的进步,而且以法国为代表的一大批工程人员旅袭开始从事经济学研究,这样数学的使用渗透到经济研究中,分析方法也从古典时期的总量分析过度到新古典的边际分析。
古典、凯恩斯、新古典综合派和新凯恩斯
(1)古典、凯恩斯、新古典综合派和新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的差异
①研究期限不同
古典总丝另全九茶交奏供给曲线是一种长期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模型的总供给曲线是一种短期总供给曲360问答线,是依据凯恩斯的货币工证否义未克群武资的下降具有刚性的假设条件而得出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把短期和长期结合到一块得出自己的总供给曲线。
②总供给曲线的形状不同
古典总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直线;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不但认为长期内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在短期内总供给曲线也是垂直的;新凯恩斯主义认为供给曲线在短期内是向右上方倾斜,而在长期内则是与纵轴垂直的。
③各自的解释不同
古典学别步将厂便行刑呢啊攻派认为,在长期中,根据西企笔排试末方的经济学,经济的就业水平并不随着价格的变动而变动,而是总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此时,总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直线,即古典的总供给曲线。其原因在于工资的充分弹性或劳动市场的充分竞争性:劳动市场的充分竞争性保证了劳动市场经常处于均衡位置即充分就业;劳动的供求主要受实际工资的影响。在名义工资既定时星,价格变动将引起实际工资变动,从而导致劳动市场非均衡,或劳动供大于求、或劳动求大于供。由于充分竞争性,非均衡将导致名义工资变动,直至重新回到均衡位置。
凯恩斯模型的总供给曲线是一种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依据凯恩斯的货币工资的下降具有刚性的假设条件而得出的。这个假设条件的含义是:工人们欢迎货币工资的上升,但却会对货币工资的下降进行抵抗,因此,货币工资只能上升,不能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工人们具有货币幻觉,即:只看到货币的票面值而不注意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所以他们会抵抗价格水平在不变的情况下的货币工资的下降,但却不会抵抗货币工资不变下的价格水平的提高。两种情况都会造成实际工资的下降。然而,正是由于工人们具不底几务有货币幻觉,所以工人们会对相同的后果,采取迥然不同的态度。总之,在工资具有的下降刚钱性的条件下,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水平的意义是在到达充分就业国民收入以前,经题散十视总硫房济社会大致能以不变的价格水平提供任何数量的国民收入。因为,在严重的萧条状态逐烈称额执方持时,由于存在着大量闲置不用的劳动力和资本设备,所以当整个社会的生产量或国民收入增长时,价格水平和货币工资会大致保持不变。冈此,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一直到充分就业时为止。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货知鲜破一协能希动须快从理性预期和自然率的假说出发,不但认为长期内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在短期内总供给曲线也是垂直的,无论劳动市场上的工资和产封导或督段测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因此市场总是处于出清状态,货币政策即使在短期内也是无块效的。
新凯恩斯主义沿袭凯恩斯主义的传统,同时又弥补了凯义边象长恩斯主义理论的不足。当经济出现需求扰动时,工资和价格并不能迅速调整无乡致到使得市场出清,经陈补谈再花接清济可以处于非充分就业均衡;而在长期经济将调整到充分就业状态。因此供给曲线在短期内是向右上方倾斜,而在长期内则是与纵轴垂直的。
④蕴含的政策效果不同
古典模型中,除非总供给曲线发生变动,否则财政和货币政策只会带来价格上涨,没有任何效果。凯恩斯模型则正好相反。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货币政策即使在短期内也是无效的。新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要在一定程度上实行干预。
(2)各自的政策含义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投资等于储蓄,总供给恒等于总需求,因此,国家没有必要对宏观经济进行干预。
凯恩斯主义认为:由于工资和价格的刚性和其他的原冈,投资未必常等于充分就业状态中的储蓄,总供给未必经常等于总需求,为了稳定宏观经济的运行,国家必须执行干预经济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主张实行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无论劳动市场上的工资和产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因此市场总是处于出清状态,货币政策即使在短期内也是无效的。
新凯恩斯主义的主要政策主张:①由于价格和工资的粘性,经济在遭受到总需求变动的冲击后,从一个非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恢复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旨在刺激总需求的措施是必要的。②政府关心整个社会的福利情况,而公众只关心个体的利益,两者之间往往存在冲突,需要妥善处理和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