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音乐作品 音乐与文学
2008年第8期商业文化
文商化业
音乐与文学
文/石婧
摘要:音乐与文学同属艺术范畴,不管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音乐与文学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交融,了解其中的关系能更好促进创作。关键词:音乐;文学;西方;东方;古代;现代
中图分类号:J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08)8-0129-01
大部分的研究者认为,艺术按照内容和形式的共性主要可以分为九种——文学、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影视、建筑和艺术设计。虽然这种分类方式并非绝对,但我们还是可以由此发现音乐与文学同属艺术范畴。不管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在古代还是现在,音乐与文学始终如两支根茎相连的双生花,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文学对音乐的影响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候的歌曲,但很难指出为什么和什么时候文学的资源开始影响键盘音乐作曲家的。受诗歌散文影响的作品最初出现在羽管键琴和击弦古钢琴曲目上,那些曲目都以《圣经》和希腊神话为主题。有些题材也许是出自16世纪末期歌剧和清唱剧。
而有着强大影响力的歌剧在古代就显示出音乐和诗歌的密切关系。歌剧的渊源,可追溯至古希腊悲剧,中世界宗教剧以及民间戏剧等形式。而音乐在这时也逐渐发展形成了主调风格,特别是“数字低音”(一种为键盘乐器用的多声部音乐的省略记谱法)的运用,为歌剧的诞生奠定基础。16世纪末,意大利弗洛伦萨的艺术家认为,复调音乐的多声部织体严重阻碍了诗歌的情感表达,提出复兴古希腊的悲剧的艺术主张。于是出现了一批取材岁兆于希腊神话的歌剧,如《达芙妮》(失传),《尤丽狄茜》等,这类歌剧旋律呈现出单声部主调性的风格,具有朗诵性的特征,伴以简单的器乐伴奏,展现出不同于以往格利高里圣咏的崭新风格。这是音乐史上重要的一步,当然这迈出的重要一步同文学密不可分。更进一步地说,各种艺术都显示出与古代的希腊与古典艺术从未间断的联系。
而在现代,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音乐的流派的发展更加的异彩纷呈,偶然音乐、概率音乐、具体音乐、简约音乐等,各种难以归为某一流派的音乐大量涌现。而这些音乐可说与西方现代文学根本就是同根而生的。二战后,西方的物质文明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则是精神文明的危机,这时期的西方文学作品带有很大程度的唯心主义的成分,很有趣的就是,这时期的大多数哲学家也参与了文学创作,如加缪,尼采,萨特等人。
可以说二战后的西方现代派艺术,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状态,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超现实主义、垮掉的一代、达达主义等多种思想及流派对西方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产生的重大的影响,现代派音乐作品中有一首著名的《4分33秒》,作曲家约翰.凯奇让演奏者走上台,翻谱,静坐,下台一共经历的4分33秒,由“无声的音乐”引导观众注意周围一切响动而形成“有声的音乐”,而每人心中的音乐也不同,更呈现出一种唯心的,偶然的不确定状态。法国诗人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李金达.中国古代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
[3]埃伦.肖尔希(EllenSchorsch).文学与钢琴艺术.钢琴艺术.2008.02期[4]陈应时,陈聆群.中国音乐简史[M].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
查尔斯.波德莱尔的诗集《邪恶之花》是象征主义的典型代表作品,而印象派作曲家乎携租克劳迪奥.德彪西从《邪恶之花》中所写的“飘在夜晚中的声音与香味”作出了他的《前奏曲》。可见音乐和文学的联系在现代更是呈现出一种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意识形态。
西方如此,在东方,音乐与文学则更是不可分割。从我国的古代到近现代,音乐与诗歌从来都是相互结合不可分割的,《隐亩诗经》、汉乐府、唐宋诗、唐宋词、元曲莫不如此。
西周时,“乐”成为了礼乐制的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春秋后,音乐则更是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公元前5世纪,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历史局面,涌现了一大批思想家,这时期思想活跃,最为著名的则是儒、墨、道三家。而这时期的各种音乐思想也层出不穷,最为著名的就是“倡乐”和“非乐”,“倡乐”的代表为儒家。孔,孟,荀三人都有自己“倡乐”的音乐美学思想。
而“非乐”的代表是墨、道两家。各种思想都对后世产生的深远的影响。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音乐与文学都成了以士大夫为主的文人感怀的主要方式,古琴这种乐器在这时已经受到了格外的推崇,出现了一大批的文人音乐家,最为有名的为曹植,嵇康,阮籍三人。“缘情度曲”是音乐对诗情的最好的解读方式,两宋时的周邦彦、姜夔可谓之代表。这时的音乐对于他们已不仅仅是用于娱乐,而与诗歌一样成为他们抒发感慨,寄托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
而到了中国的近现代,音乐则更紧密的和文学连在了一起,而内容也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很多作品都反映的文学作品中思想内涵,现代自由体的白话诗,有许多被谱曲传唱:如赵元任曾为胡适的《也是微云》、《上山》,刘半农的《教我如何不想他》、《听雨》,徐志摩的《海韵》谱曲。这都是音乐与诗的最高层次、最完美的默契。而像《渔光曲》,《洪湖赤卫队》,《黄河》等作品的出现也更深刻的反应的中国的民生。不可否认的是,在文革期间也出现了一批为政治服务的音乐与文学。虽然中国的近现代音乐只有短短一百多年的历史,却走过了坎坷曲折的道路,并最终具有了自身的特点。
总之,音乐与文学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同为“有意味的形式”最终都将会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作者单位:湖北武汉大学艺术学系
2008.8. 129
谁能给我一篇1000字
如何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就测调力的重要途径。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鸡工大留数小按记套已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强身心健康、形成完整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高中生,应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来自与人生的密切关系,360问答进而为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高中生的音乐基础比较差,在音乐鉴赏方面的能力也比较弱。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摆在每位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笔者认为:只有开启学生感知音乐之门、摇动乐理之桨,学生才能具备对音乐形象的感知和理解者日制广袁理音乐的能力。只有烈愿夜乐将严积极主动参与音乐鉴赏活动、增强音乐思维,学生才能真正遨游音乐的海洋。
借用况劳米他刘或顾医零律天籁之音,开启感知音乐之门
所谓音乐鉴赏是鉴赏者通过聆听去感知评判音乐作品,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得到精神的愉悦和认识的满足。由于学生差异很大,不少学生苦于“不十顾宪懂”音乐而无法提高鉴赏能力,而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是迈进音艺参如仍意触乐殿堂的钥匙,是开拓学生思维的空间、改善思维方式的重要环节。因此在鉴赏音乐时要注意体会声音在走极我们心理产生的效应。速故他三守完和任北光首先让学生听一些客观的声音,引导学生体会它们在心里所产生的感觉。例如:山涧泉水的潺潺水声,叮叮咚咚……明亮的音色错落有致,给人的感觉是不是轻盈活泼、宁静又安逸?秋雨潇潇,沙沙沙沙……那均匀不断的雨声随着深秋的寒风拍打着玻璃窗,当你独处时,是否感觉到孤独寂寞,思念亲人?
随后可以有意识地选择典型短小的乐曲片断,让学生鉴赏体会。比如柔和婉转的旋律,学生是否会有静谧安逸的感觉;简洁明快的旋律是否会有欣喜欢快的感觉。经过不断地体会,在音乐形象和学生的感受之间会建立一种比较固定的联系,积累一定的经验。学生就能逐渐从情、搞双台视药造解非开件意、理等方面去领略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和它所产生的美。这样,学生对音乐也就渐渐地产生了极积探知的兴趣,那么感呀参送吧急知音乐的大门也随积多度之敞开了。
摇动乐理之桨,畅游音乐海洋
鉴赏音乐必须先煤游零欢已含简已又了解音乐语言,这其实就像鉴议黄促欢季散气概黑赏文学作品必须理解文学语言溶物独清导宁一样。那么,音乐语言是如何毫表现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都是它的表现要素。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是通过各种要素才能表达的,只有掌握和理解音乐的表现要素,才能更好更深地鉴赏作品。因此要鉴赏好音乐,首先要有音乐知识作为基础,(当然凭感觉的鉴赏也是有的,那只是低层次的)。如上述各种自然音响,是何节奏型构成?而人们在这些情景中其心境是欢乐,平和,还是惊恐等等……如何用曲调来表现?它的音乐背景——和声织体又如何设置?对学生来说,真正获得对音乐风格、特点、形式等要素的理性认识,才能提高学生的分析和鉴赏能力。总之这些都离不开乐理知识,所以在教学中不能忽视乐理基础知识。特别是基层学生没有受过良好的乐理知识训练,到高中还得补这一课。一定要教给他们畅游音乐海洋之船桨。
培养聆听音乐习惯,畅想音乐之美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聆听是鉴赏作品的关键。聆听,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鉴赏与评价的能力。所以要培养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带着简单的启发性问题去聆听的习惯。只有当学生成为自觉的有意识的聆听者,才能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想象是参与鉴赏作品的目的,“想”就是学生在聆听音乐中,根据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通过音乐鉴赏能开阔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的广阔性、独立性,新颖性和创造性,这也是我们鉴赏教学的最终目的。如鉴赏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可以让学生随着恬静优美的音乐进入平静凝思,然后在丰富的内心体验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结果想象为平静的江水、朦胧的月夜、幽静的田园、仙女的舞姿……接着教师适当地介绍作品的内容,然后学生展开更深、更细致的想象,让想象更趋完美。
鉴赏经典名曲、提高音乐素养
高中生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阶段,我们要引导他们去发现美、认识美、接受美。他们喜欢音乐,但大多只限于通俗音乐、流行歌曲。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和音乐鉴赏水平,就应该把高雅音乐引入课堂,用高雅、优秀的音乐作品教育、鼓舞学生。从而陶冶其情操,美化其心灵,提高其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因此,在学生具有了初步的能力和经验后,要引导他们鉴赏完整的乐曲。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常常喊出时代的强音,展示民族大众的身影,成为一面历史的明镜。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这部大型的声乐作品在当时演出后,成为鼓舞中国人民奋起抗敌的战斗号角。乐曲生动描绘出黄河浩浩荡荡的壮观风貌、黄河船夫在惊涛骇浪中顽强搏战、黄河儿女在黄河两岸劳动生息的景象,同时也揭露和控诉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华大地犯下的滔天罪行,形象生动地刻画了战士们为保卫黄河、保卫国家而英勇战斗的雄伟画面。
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使人的精神处在积极状态下,并进一步强大、丰富、充实。通过不断地对优秀、经典音乐作品的鉴赏,学生能对大千世界具有敏锐的感受力、观察力,更能享受浩瀚音乐作品海洋中的“玉液琼浆”。音乐家冼星海曾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情操的熔炉。”愿音乐永远陪伴着我的学生们快乐成长!
[1]《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
[3]秋华,高蓉编著.《现代音乐概论及欣赏》,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1990.
[4]马可编著.《冼星海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