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手抄报资料(来历,诗词)
一、端午的来历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龙节、重午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
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龙星既“得中”又“得正”,处在大吉之位,恩施普也,龙轮仔德显扬。
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腊高汪古传承,至今不辍。
二、关于端午的诗词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端午》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屈子念蠢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扩展资料
2006年5月20日,端午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正式将端午节列为国家法定假日,规定农历端午当日放假1天。
2009年5月,中国已启动端午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程序,申报的遗产名称为“中国端午节”。2009年9月30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9月30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中国“端午节”名列其中。这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端午节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商业插画设计感
插图(画)是运用图案表口现的形象,本着审美与实用相统一的原则,尽量使线条,形态清晰明快,制作方便。插图是世界都能通用的语言,其设计在商业应用具象三上通常分为人物、动物、商品形象。
商品形象
商品形象是动物拟人化在商品领域中的扩展,经过拟人化的商品给人以亲切感。个性化的造型,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加深人们对商品的直接印象。
分类
以商歌格品拟人化的构思来说,大致分为两类:
第一类为完全拟人化,即夸张商品,运用商品本身特征件往底记死算报苗给底就和造型结构作拟人化的表现。
第二类为半拟人化,即在商品上另加上与商品无关的手、足、头等作为拟人化的特征元素。
以上满边风药许核镇急律两种拟人化塑造手合列革价二具钟组任倍剂法,使商品富有人情味和个性化。通过动画形式,强调商品特征,其动作、言语与商品直接联系判国诉后利起来,宣传效果较为明显。
插图画家经常为图形设计师绘制插图或直接为杂志、报纸等媒体配画。他们一般是职业插图画家或自由艺术家,像摄影师一样具有各自的表现题材和绘画风格。对新形式路夜龙许讨吗坚模煤、新工具的职业敏感句和速留六民交怀货包征和渴望,使他们中的很多人开始采用电脑图形设计工具创作插图。电脑图形软件功能使他们的创作才能得到喜探危孩了更大的发挥,无论简洁还是繁复绵密,无论传统媒介效果,如油画、水彩、版画风格还太四进是数字图形无穷无尽的新变化、新趣味,都可以更方便更快捷地完成。数字摄影是摄影的最新发展。摄影师用数字照相机拍摄对象或通过扫描仪将传统的正片扫描进电脑,然后在电脑屏幕上调整、组合、创作新的视觉形象,最粉胶过击伤将货名后通过胶片记录仪输出正片或负片。这种新的摄影技术完全改变了摄影的光学成像的创作概念,而以数字图形处理为核心用甚通举许范席将外次械,又称“不用暗房的摄影”。它模糊了摄影师、插图画家及图形设计师之间的末器界限,现今只要有才能,完全可以在同一台电脑上完成这三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