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美术教材分析设计图模板
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平面构成,主要是对艺术思维的训练,它不仅能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正确审视美,创造美的能力,还能让学生初步了解艺术创造中一般的艺术思维规律,下面是我整理的中小学美术教材分析设计图。
中小学美术教材分析设计图
中小学美术教学激发学习的兴趣
平面构成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设计基础课,它是将点、线、面等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和构成形式造成具有装饰美的画面。根据中学生年龄特征,直观的图形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平面构成—基本要素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什么是基本型,首先我充分利用了直观御姿、有趣的图形来激起他们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本型——指一组重复或彼此有关连的图形中的基本单位。点、线、面作为造型要素可以构成各种形态的基本型,方形和圆形这两种最原始的形,他们可以变化出矩形、椭圆形、月牙形等甚至更复杂的图形。
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能让学生顺利进入本课学习,我准备了一些硬纸片剪成的方形和圆形这两种基本图形,然后在投影仪上演示,当方形和圆形出现在投影屏幕上时,学生并未意识到其它图形的存在,但当我把方形、圆形或折叠、或相加的图形出现在屏幕上,经过两三个图形后,学生潜意识中已有的基本图形开始联想起来,有的说可以这么加,成什么形,有的说可以那么减,成什么形,还有的说可以先加后减,成什么形等等。大部分学生认为,这些基本图形都是他们知道的,只不过没想到这些形都是由方形和圆形演变出来的。他们觉得基本形的构成有点类似于孩童时代的拼图游戏,童心未灭的中学生只要觉得有趣的事便是他们想做的事。
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构成设计
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一张渐变构成作业,我出了三个题目:
(1)参照课本上渐变构成图形,临摹一张简便构成;
(2)根据课本作业要求,用1/2等分递减法设计渐变骨骼,然后设计一基本图形代入,制作一张渐变构成;
(3)根据渐变定义,设计两个形之间个渐变构成。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任选一题。
这时候,每一个学生都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因为是自己想做的,所以做起来就特别认真。出乎意料的是,好多学生选了第三题,这个题目是有难度的,没想到,初二的学生居然轻而易举的做成了好多类似作品。有的把椅子变成了鸭子;有的把小丑变成了窗户;有的把嘴巴变成了拱桥;还有的把蝴蝶变成了斑马、飞机变成了小兔、房子变成了汽车等等。最让我感到惊奇的是,一个平时看见画画就头痛的男生,竟把一个人变成了卡车等等。这些学生自己创造的作品,又在下一节课发射构成中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镇闹绝,创作出了一批很强动感、具有强烈视觉效果和力动美感的作品。并且,这种激情一直影响到下一单元,标志设计和手提袋的设计。
中学平面构成设计教学,分为抽象图案设计,具象图案设计和使用美术设计等弯绝几大块,教材中安排的设计课有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平面构成是最基本的设计方法。
猜你喜欢:
1.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概况及美术创作
2. 中小学美术绘画好看的作品素材
3.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及发展方向
4. 中小学美术教育应该怎么改革
5. 中小学美术教育如何建立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