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菲利普斯曲线,当代西方经济学家展开了哪些争论
(1)萨缪尔森、索罗、李普西等
原始的菲利普斯曲线可以用下列函数关系表示:W=w(u),W <0,这说明货币工资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反向的变化关系。由李普西、萨缪尔森等人改造的菲利普斯曲线又可以写为:P=W(U)。由于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一种反向变化的关系,所以,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也存在一种反向变化的关系。
(2)弗里德曼
弗里德曼对菲利普斯曲线的批评,主要是认为菲利普斯曲线没有把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区分开来。同时引入了“自然失业率”和“适应性预期”概念,认为只有未预期到通货膨胀才能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有效,但长期中,就业率会回到“自然失业率”,并认为“任何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的因素的固定纲领都只能使你达到自然失业率,别的什么也达不到,只有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才能减少失业。”如果一定要用通货膨胀率去代替失业率的话,只有不断的通货膨胀才能使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这就是所谓的“预期增广的菲利普斯曲线”。
(3)费尔普斯
费尔普斯为代表的新微观经济学派利用“小岛比喻”导出短期毁虚菲利尺禅普斯曲线。“小岛比喻”大概意思是:总需求的增加会导致货币工资非预期的提高,寻业者的寻业时间将缩短,因为他们得到了未预期到的高工资。同理,需求下降引起货币工资和寻业的失业增加。也就是说,未预期的工资通货膨胀时期通常同低于平均值的寻业失业相应,因此有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存在。
(4)卢卡斯和萨金特
以卢卡斯和萨金特为首的理性预期学派,通过理性预期概念对菲利普斯曲线进行了全面的否定。理性预期就是指,在人们进入市场以前,已经充分了解了以往的价格变动情况,进入市场以后,把过去的信息同现在的信息陵余尘综合在一起,然后根据这种信息对未来的价格变动做出预测,这样人们就不会因市场上价格变化而受到欺骗。因为人们对政策决策都有了充分的预期,那么政府干预经济的结果将是徒劳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因此,政府不要干预私人经济活动,一切让市场经济自发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