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月夜》给人一种什么
《星月夜》是荷兰著名画家——梵高的一幅联引人入胜的作品,又名《满天星斗的夜晚》。它360问答描绘的是梵高埋在灵魂深处的对世界的感受。这幅画真可谓是别具一格:画中呈现两种线条风格,一是歪曲的长线,一是破碎的短线。二者交列互运用,使画面呈现眩目的奇幻景象。在构图上,骚动的天空与平静的村落形成对比。火焰则与横向的山义年行测游减并脉、天空达成视觉上的平衡。闪烁于碧蓝色夜空中的星星, 显得格外的不落窠臼。每一颗大星、小星回旋植齐木于夜空中, 新月也形成一个漩涡, 星云与棱线宛如一条巨龙不停地蠕动着。暗褐色的柏树像一股巨形的火焰, 由大地的深处向上旋冒;山腰上, 细长的教堂、尖塔不安地伸向天空。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回旋、转动,在夜空中放射艳丽的色彩……那一大片陷入蓝色和黄色旋涡之中的天空,好像已经变成了光线的一种扩散,使人头晕目眩。梵高的这种强调主观情感的表现,充分发挥了色彩的情感因素,与印象主义绘画只是停留在描绘客观世界的光与色的美有着根本的区别。这幅《星月夜》给我打杀月养击留下了美不胜收的艺术美感究赶,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
梵高<星月夜>创作背景
星月夜(英文名称:StarryNight)是荷兰绘画大师梵高(文森特·梵·高VincentVanGogh 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于1889年在法国南部圣雷米修道院,接受精神病治疗期间创作的名画,现收藏于纽约现代美术馆。这幅《星月夜》画,被视为梵高最具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在画中,涡旋状星云扫过夜空,其手法大胆,震撼人心。在画的右上角,是耀眼的弦月。这轮似太阳般耀眼的弦月,增加了夜空中的庄严与神秘气息。画的中部,是流动的涡旋光。这样表现星空,除具有装饰感之外,席卷整个天空的涡旋光,也蕴含了画家与命运抗争的悲愤之感。画的上半部,有多个光晕围绕着的星星。画家以黄、绿、白三色相叠表现的星星,在光晕的包围下,漂流于涡旋光旁,加强了运动的感觉。画的左侧,是划破长空的丝柏。这如火焰般燃烧的丝柏,与向日葵同是梵高的最爱,它拔地而起直插天空,深深的颜色与星空的色调形成鲜明对比,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涡旋光的流动,使整个画面达到平衡。画的底部,是衬托动态的远景。这些建筑物及山峦,与奔流的夜空辉映成趣,在画面的下端起到了稳定画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