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和浪漫主义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我国文学史

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现实主义诗人有, 杜甫, 白居易 晚唐后期,出现了一批继承中唐新乐府精神的现实主义诗人,司目银沿列白皮友优镇代表人物是皮日休、聂夷中没住眼治技怎销、杜荀鹤。他们的诗锋芒毕露,直指时弊。
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银义黄象力以七五五年的安史之乱为分界线的唐代文学,
随着社会经济、政重测培降治、军事等方面的急剧变化,也起了一个很大的转变。这转变,总的说来,
便是由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杜甫是这一转变的旗手。当然推穿史突罪顺向高峰的是 李白和杜甫

浪漫主义诗歌的新主张

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是英国“湖畔诗人”(Lake Poets)的领袖人物、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桂冠诗人(Poet Laureate)。他的创作高峰时期的诗歌,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骄傲,也是全部英国诗史的光荣。

英国浪漫主义时期诗歌中的自然观是什么

华兹华斯生于英国坎伯兰郡的水乡科克茅斯。家乡优美的自然风光培育了华兹华斯对大自然深切的热爱,并成为他在文学艺术上灵感和想象的源泉。1795年华兹华斯从一位朋友那里接受了一笔遗赠年金,生活有了保障,也有了实现回归大自然的可能,于是他便与妹妹多萝西移居乡间。

1797年他与柯勒律治相识,随后两人共同出版了《抒情歌谣集》(Lyrical Ballads,1798)。这本诗集一反18世纪诗人所恪守的典雅、机智、明晰、秩序等古典主义创作原则;在形式上抛弃了蒲柏(Alexander Pope,1668—1774)手中达到登峰造极地步的英雄双行体(heroic couplet);在内容上描述微贱人的平常生活。该诗集被普遍认为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开端之作。

1800年,《抒情歌谣集》第二版出版,华兹华斯还为此写了著名的序言,歼颂后来成为浪漫主义诗歌运动的宣言。他在序言中提出了浪漫主义诗歌的新主张:①“所有的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而这种情感又是“在宁静之中回忆起来的”; ②诗歌在题材上不仅要写伟大的历史事件,更要写“普通生活里的事件和情景”; ③诗的语言要排除配改塌典雅陈旧的词句,应是人们“真正用的语言”; ④诗人要有想象力,因为想象可以“使日常的东西在不平常的状态下呈现在心灵面前”。

在这种领悟之下,华兹华斯留下了大量的歌颂自然风物的优美抒情诗和探索人的心灵历程的鸿篇巨制。至今人们都在吟咏《我好似一朵孤独的流云培圆》(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杜鹃颂》(To the Cuckoo)、《孤寂的割麦女》(The Solitary Reaper),还有那首无论是内容上还是诗艺上都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里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丁登寺旁》(Tintern Abbey)。

后来,华兹华斯随着声誉和地位的上升,创作力逐渐衰退。尽管如此,华兹华斯一生奉献诗歌,他于素净的语言中所表达的深刻思想,于景物的回忆中所触及的哲理,于平淡中所显见的激情,都为一代代的读者留下了宝贵的诗歌财富。可以说,在英国文学史上华兹华斯完全可以被看作是五六个或三四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48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