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尼·莫裏森生平簡介是怎樣的?

托尼·莫裏森簡介:姓名:托尼·莫裏森;

出生年代:1931年;

職稱:作家;

國家:美國;

個人情況:莫裏森于1931年2月18日出生于美國俄亥俄州克裏夫蘭附近的羅倫鎮,原名琪洛·沃爾德。莫裏森12歲便開始打工,同時頑強地堅持學習,1949年終于進入華盛頓專爲黑人設立的霍華德大學頃殲鬥。1953年大學畢業後改穗,莫裏森進入康奈爾大學深造,研究福克納和吳爾夫的小說,于1955年獲文學碩士學位。此後她先後在南德克薩斯大學和霍華德大學教書。她與建築師哈羅德·莫裏森結婚,并開始試筆寫作。1964年與丈夫離婚後,莫裏森離開霍華德大學,到紐約蘭登出版公司當編輯。1976年後又擔任教職,曾在耶魯大學、巴德學院教授黑人文學和小說創作,現爲普林斯頓大學教授。

托尼莫裏森象征主義意義

她的作品在1970年後陸續發表。她的第一部作品《最藍的眼睛》的發表,爲她赢得了“當代美國黑人社會文學觀察家”的稱号。

1973年,她推出了第二部小說《秀拉》。後又有《所羅門之歌》(曾獲得過美國圖書評論獎)、《瀝青娃娃》、《寵兒》(獲得過普雀磨利策獎),《爵士樂》。

1993年,由于她“在小說中以豐富的想像力和富有詩意的表達方式,使美國現實的一個極其重要方面充滿活力”,莫裏森獲諾貝爾文學獎。

440
标簽
顯示驗證碼
沒有賬号?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