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名画排行榜世界上价值最高的十幅画

绘画是人们最容易接触到,也是学习成本最低的一种艺术,用手中的一支笔能创造出比黄金、钻石更珍贵的东西。今天就盘点了世界十大名画排行榜,而其背后所反映的历史和思想比中国十大名画更加复杂,难以理解。世界十大名画有哪些?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欣赏它们吧!

世界十大名画排行榜

1、蒙娜丽莎

2、最后的晚餐

3、格尔尼卡

超现实主义绘画天空图片

4、星月夜

5、大宫女

6、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7、维纳斯的诞生

8、创造亚当

9、亚维农的少女

10、日出·印象

一、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的名气无需多言,几乎世界上所有的人都知道达高尺芬奇画过一个无论哪个角度都在看着你的女人的画,位居世界十大名画排行榜第一位毫无疑问。这副《蒙娜丽莎》是达芬奇在佛罗伦萨文艺复兴时期创作的,他在1503年或1504年开始画《蒙娜丽莎》,并于1519年去世前不久完成。这幅画以丽莎·德尔·吉奥康多命名,她是佛罗伦萨一个富裕家庭的成员,女孩的爸爸和达·芬奇的爸爸是好朋友,有研究学者认为达·芬奇很可能是受其父亲之命绘制了这幅肖像。但是也有人认为蒙娜丽莎画作背景是中国的景观,她有可能是来自中国的奴隶。

这幅画最神奇的地方就在于,你从哪个方向看去,都会感觉蒙娜丽莎在看着你,对你微笑。而在现代人们用科学分析后发现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含有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2%的愤怒。而且在这幅画的背后还隐藏着第二张脸,科学家通过多光谱扫描发现了三种不同的绘画,他们就隐藏在蒙娜丽莎的微笑背后。如果我们将这些图像还原,那么就会看到一个动态的蒙娜丽莎的微笑。

除了画中无数未接的秘密之外,这副画的经历也是十分坎坷。1911年,卢浮宫的雇员文森特·佩鲁贾偷走了《蒙娜丽莎》,这位意大利爱国者认为蒙娜丽莎应该被送回意大利,在他的公寓里画了两年之后,佩鲁贾终于被抓住了。现在蒙娜丽莎又挂在巴黎的卢浮宫里,至于画中的人到底是谁,达芬奇是怎么完成这幅画的,他画这幅画的真正用意是什么,也许都不那么重要了。在世界十大无价之宝中《蒙娜丽莎》也高居第二,而且是唯一一副画作。

二、最后的晚餐

耶稣坐在桌子的正中间,他的门徒们分别坐在他的左右围绕着整张桌子,而这是他们最后,因为其中有人出卖了耶稣。世界十大名画排行榜第二位,同样是来自达芬奇的作品,《最后的晚餐》。作品取材于《新约圣经》,犹太教祭司枣圆长想在在夜间逮捕耶稣,而耶稣的门徒犹大出卖了他,在晚餐凳念塌上耶稣对他的门徒们说你们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了。

12个门徒闻言后,或震惊、或愤怒、或激动、或紧张。《最后的晚餐》表现的就是这一时刻的紧张场面。而坐在最右的犹大十分慌乱,手肘碰倒了盐瓶,身体后仰,满脸的惊恐与不安。

达·芬奇于1495年开始创作《最后的晚餐》,并于1498年完成。可能对于不信教,不了解西方历史的人来说对于画中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意境并不太理解。但是我们单纯的从绘画手法来看,12个人物不同的神态、手势、眼神以及行为都刻画的细致入微。

三、格尔尼卡

《格尼尔卡》是十幅毕加索最贵的画之一,毕加索在20世纪30年代时是受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委托,为1937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博览会西班牙馆而创作,画面中表现力1937年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情景。这幅画展示了战争的悲剧和对个人,尤其是无辜平民的痛苦,毕加索绘画的目的是将全世界的注意力吸引到德国轰炸机对巴斯克小镇格尔尼卡的轰炸,这些人在西班牙内战期间支持佛朗哥将军的民族主义力量。

结合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风格,表现痛苦、受难和兽性。把具象的手法与立体主义的手法相结合,并借助几何线的组合,以激动人心的形象艺术语言,控诉了法西斯战争惨无人道的暴行,位列世界十大名画排行榜第三位。

四、星月夜

这幅画现在已经成为了随处可见的背景图片、装饰画等,与其梵高他的作品不同,在世界十大名画排行榜中星月夜是唯一一幅即使你对艺术一无所知,但是依然会很单纯的认为它很好看。《星月夜》是梵高最著名的画作之一,已成为现代文化中最著名的画作之一,这幅画展示了圣瑞米的村庄,在一个盘旋的天空下,从庇护向北,左边的柏树被添加到构图中。

在这幅画中,天地间的景象化作了浓厚、有力的颜料浆,顺着画笔跳动的轨迹,而涌起阵阵旋涡。整个画面,似乎被一股汹涌、动荡的激流所吞噬。风景在发狂,山在骚动,月亮、星云在旋转,而那翻卷缭绕、直上云端的柏树,看起来像是一团巨大的黑色火舌,反映出画家躁动不安的情感和狂迷的幻觉世界。

自1941年以来,它一直是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永久藏品,星夜高分辨率的图像可以在这里找到。在创作这副作品时梵高已经深受精神病的困扰,割掉了自己的耳朵,也许在这种一无所有,绝望的状态下梵高看到了他心中这世界上最美的景色。

五、大宫女

大宫.女最早在巴黎展出时家德·凯拉特里曾说这简直就是畸形,安格尔的这位宫女的背部至少多了三节脊椎骨。这副画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和抨击,然而安格尔的学生阿莫里杜瓦尔辩解说:“凯拉特里可能是对的,可是这又怎么样呢?也许正因为这段秀长的腰部才使她如此柔和,能一下子慑服住观众。假如她的身体比例绝对地准确,那就很可能不这样诱人了!”

《大宫女》就严格的古典风格去要求,确实存在很多不和谐的地方。但安格尔坚定自己的美学信念,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具有极大的勇气。一直距今与规则中是无法做出创造性的东西,只有跳出规则,在规则之外来思考,才能创造出新的、前所未有的震撼。

六、向日葵

《向日葵》我们在小学的美术课本上就已经见过,虽然当时并不可能有人能理解它的价值所在。这是梵高最被人熟知的一幅作品,或者说它是一组作品。在绘画艺术的漫长历史中,梵高的向日葵似乎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甚至成了艺术史上的一座丰碑。它还向我们展示出一位伟大艺术家的精神世界。以短暂的笔触把向日葵的黄色画得极其刺眼,每朵花如燃烧的火焰一般,细碎的花瓣和葵叶象火苗一样布满画面,整幅画尤如燃遍画布的火焰,显出画家狂热般的生命激情。越是大师,越是能在最平常最简单的东西中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艺术性。

七、维纳斯的诞生

《维纳斯的诞生》是桑德罗·波提切利公元1487年间创作的一幅画,这幅画描绘了女神维纳斯诞生时的情景,画面上人物的体态和衣纹表现十分出色,人物与自然背景也达到巧妙的和谐统一。维纳斯是那样无动于衷地以羞怯和幽怨的感情在对待一切,她对于生活的未来不是充满乐观的信心,而是感到惆怅和迷惑,这也是波提切利矛盾世界观的反映。

八、创造亚当

米开朗基罗在创作这副画时,心情极为悲愤,因为他是被迫在西斯廷礼拜堂屋顶壁上作画的,整个壁画面积达500平方米左右,是美术史上最大的壁画之一。其中《创造亚当》最为出色,画中亚当的形象体态健壮,气魄宏伟,具有强烈的意志与力量,显示了艺术家在写实的基础上非同寻常的理想加工,予同时代人深刻的启示。

亚当全身裸体,躺在左边的陆地上,一手伸向大神。神与人的手指象接电似的相互交流,这里表现了充满精力的老人和年轻而美丽的生命的诞生。体现了创造者的权威和被创造者的信心。我们不得不感慨于大师的才华,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创作出世界十大名画这样水准的作品。

九、亚维农的少女

这幅画也许是是历史上将女人画的最难看的画,当然这只是我等俗人的眼光。从艺术角度来看《亚威农少女》开创了法国立体主义的新局面,毕加索与勃拉克也成了这一画派的风云人物。这是一幅与以往的艺术方法彻底决裂的立体主义作品,当时不免要遭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嘲讽和指责。总之,这些形象使人观后产生作呕感。当诗人把这些形象与亚威农相联系时,观众似乎受了侮辱一般,责骂毕加索的鄙俗。殊不知,这幅画在以后的十几年中竟使法国的立体主义绘画得到空前的发展,甚而波及到其他领域。不仅在美术上,连芭蕾舞、舞台设计、文学、音乐上,都引起了极大的共鸣。

十、日出·印象

日出印象是莫奈在1873年在阿弗尔港口创作的一幅写生画,当时莫奈并没有给它命名,直到一名新闻记者讽刺莫奈的画是"对美与真实的否定,只能给人一种印象"。于是莫奈于是就给这幅画起了个题目《日出·印象》。它作为一幅海景写生画,整个画面笼罩在稀薄的灰色调中,笔触画得非常随意、零乱,展示了一种雾气交融的景象。日出时,海上雾气迷朦,水中反射着天空和太阳的颜色.岸上景色隐隐约约,模模糊糊看不清,给人一种瞬间的感受。

十大名画

超现实主义对中国现代陶艺发展的影响

八、梦幻的世界–超现实主义艺术
“超现实主房未岁送本点执必医冲义,阳性名词:纯粹的精神的自动性,主张通花象乱大由材改防序选过这种方式,口头地率送粉然院案了物律思、书面地或以任何其他形式表达思想的实实在在的活动。思想的照实记录来自,不得由理智进行任何监核,亦无任何美学或伦理学的考虑渗入。

哲学背景:超现实主义的基础是信仰超级现实,这种现实即迄今遭到忽视的某些联想的形式。同看香落游乱上月庆力时也是信仰梦境的无穷威力,和思想能够不以利害关系为转移的种种变幻。它趋于最终地摧毁一切其他的精神学结构,并取而代之,以解决人生的主要问题。密油源组施注神另般”

在1924年的《第一次超现实360问答主义宣言》中,安德烈·布雷东(型料听Andr’eBreton)对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作了上述定义。布雷东是超现实主义的理论旗手,他提出的“超现实主义”一词来自阿波利奈尔(A夜万停吧所兰样破权主活pollinaire)的剧本《蒂蕾丝娅的乳房》。该除花弱读切粉立洲词表达了布雷东及其追随世两者在这场文艺运动中的追求,那就是超自然的、无意识、无理性的精神自由。

弗洛依德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对超现实主义艺术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学说揭示了沉睡于人们心底、不被人们的意识所触及,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决定意义的所谓无意识和潜意识。根据弗洛依德的观点,梦是无意识、潜意识的一船述处论尼种最直接表现形式,是本能在完全不影哥没论活触参受理性控制下的一种发泄,它剥露了人的灵魂深处秘而不宣的本质。而艺术创作也如同梦幻一般,是潜意识的表现和象征。以此为源,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们强调梦幻的万能。他们认为,梦幻能显示“生命永恒”的“彼岸”,只有用梦幻纠正现实,改变现实,才能推倒通往“彼岸”的墙,达到神妙的超现实的境界。

超现实主北状宁吃怀激办政千状义的先驱人物,可推那位被归为“形而上”派的画家基里柯。他约威采空照花联住的作品创造了现代艺术中最令人心动又最令人不安的梦幻景象:广场、拱门、楼宇、寒月,运家具的空车、大收家员玩铁环的女孩,所有的一切仿佛舞台布景般凝固在死寂的光线中。这些偶然而花落度诗荒诞的内容令人不河氢器密安。然而,形象之间这种奇怪的冲突及清澈的气息又让人感到一种神奇而特别的魅力。他画板既律氧中的那种宛如舞台的、平坦的地面,后来成为许多超现实主义绘画的“标准空间”。这是一块中性的地方,在这里,互不相容的东西相遇在清澈的光线下,一如那位名叫洛特雷阿蒙较副征球握改粉的作家所言,“像一台缝纫机和一把阳伞在手术台上偶然相遇那样地美。”

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全力追求的正是这种梦幻效果。他们的美学信条是布雷东在《第一次超现实主义宣言》中所提出的,“不可思议的东西总是美的,一切不可思议的东西都是美的,只有不可思议的东西才是美的。”“美可能使人震惊,也可能不使人震惊。”这样,达利带来的那种荒诞不经的梦的世界确乎十分地美–挂在树上的软表、被肢解了的躯体、可怕背景上的骷髅骨架,等等。那种通过可以识别的变形形象营造出的梦魇般的场景,看起来既精细逼真,又遥远陌生。这种风格被称为自然主义的超现实主义(Naturalistic Surrealism),其代表画家除达利外,还有马格利特等人。超现实主义的另一种风格被称为有机的超现实主义(OrganicSurrealism),以米罗为代表,追求幻想的、与生命力相关的抽象画面。

首次超现实主义画展于1925年在巴黎举办,翌年举办了第二次。此后,在巴黎、哥本哈根和特纳里夫、伦敦、纽约等地有过多次重要展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中断了该运动的蓬勃状态,不过由于其成员分散到了世界各地,战争倒也间接地扩大了它的国际影响。战后,在巴黎、纽约等地先后举办了国际性展览会。除了组织各种活动外,超现实主义团体还充分运用杂志、报刊等媒体及传单、小册子等手法来传播其观念。1966年9月28日,超现实主义运动的核心人物布雷东去世,这使团体失去了极其重要的凝聚力量。1969年10月4日,许斯特在《世界报》发表最后一个超现实主义宣言《第四章》,指出“超现实主义运动已经没有任何内部的一致,我的一些朋友和我本人于二月份决定将它放弃,它和我们再也没有关系。”曾经轰轰烈烈的一场运动至此结束。不过,其影响力绝不会因此而烟消云散。事实上,超现实主义运动对20世纪美学观念有着重要影响。

在具体阐述超现实主义艺术之前,有必要对达达(Dada)运动作一扼要梳理,因为这二者之间的联系确实十分紧密。可以说,达达在精神上和艺术手法上为超现实主义艺术的出现作了必要的准备。没有达达,超现实主义几乎没有可能发展。

达达运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产物。在这场席卷欧洲的战争中,瑞士因其中立国之态而成为最佳避难所,接纳了众多逃避战火的文化、思想界青年。1916年2月,在瑞士苏黎士的“伏尔泰酒店”举办了一场音乐、戏剧、诗朗诵及造型艺术展并行的独特晚会。晚会上,一把裁纸刀在一本法德辞典中碰巧点中的名词“达达(法语中原意为玩具小木马)”成为他们一切活动的代名词。达达,这个被玩世不恭地找出来的偶得之词很快便声名远扬–它成为这场与破坏、疯狂、虚无主义、愤世疾俗密切相关的运动的标签。

战争使人们在思想上和情感上产生更多共鸣,因而几乎是同时,达达运动还在纽约、巴黎等地出现。在美国纽约,达达的风云人物是杜尚和毕卡比亚;在德国柏林,达达的核心是胡尔森贝克;而在巴黎,达达则以文学界力量为主,它的主力是阿拉贡、布雷东等人。此外,达达运动还在科隆、汉诺威等地发生。达达的范围扩及世界各国,然而其组织却是一盘散沙。一如那些不胜枚举的宣言,达达展示的是杂乱无章和惊世骇俗。总体上说,它是从无政府主义和虚无主义出发,以各种讽刺手法甚至恶作剧形式对一切艺术形式的挑战和攻击。它产生于混乱,又致力于创造混乱。在破坏一切的同时,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打破现成品与艺术品、创造者与欣赏者、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界限。从1922年起,达达派的内部分歧变得日益明显。1923年,达达宣告解体,应验了他们自己所述的预言,“达达派也要消灭自己”。

在达达派的众多组织中,纽约达达因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的存在而显得令人瞩目。杜尚1887年生于法国布兰维尔的一个温馨家庭,兄妹六人中有四人致力于视觉艺术。他早年曾做过图书管理员,接受过短期绘画训练。从1906年离开军队至1912年,他尝试过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等各种风格。1912年他因其作品《正在下楼梯的裸女》而一举成名,并因此带来订画要求。不过杜尚对此不感兴趣,他说,“不,谢谢,我更喜欢自由。”1915年,他来到纽约,和毕卡比亚一起成为纽约达达的精英。事实上,早在达达名称出现以前,杜尚就表现出明显的达达精神。他的作品总是独特、大胆、充满狂想。他用锡片、铅丝、油彩、粉末等非传统材料和全新技法进行创作,还用自行车轮、铁锹、梳子等现成品做成雕塑,甚至让现成品直接成为作品。他把署有R·Mutt之名的小便器送至1917年的纽约独立艺术家协会展览,题名为《泉》。这种标新立异让人有种玩笑开过了头的感觉,它遭到了以前卫自诩的组委会气急败坏的拒绝。

与《泉》一样著名的恶作剧是他1919年回法国后所搞的若干幅“带胡须的蒙娜丽莎”。在达·芬奇那件举世闻名的《蒙娜丽莎》彩色复制品上,他用铅笔给这位美人加上了式样不同的小胡子。于是,美人的神秘微笑立即消失殆尽,画面一下子变得稀奇古怪、荒诞不经。《L.H.O.O.Q》是这批“带胡须的蒙娜丽莎”中最为有名的一幅。L.H.O.O.Q是法语elle a ehaud au cul的快读谐音,暗喻画面形象是淫荡污浊的。在这里,杜尚将达·芬奇的经典名作当作公然嘲讽的对象,展示了他真正渺视传统、无视约束的品性。他把反艺术推向了极致,给后继的艺术运动以新的启迪。

对于超现实主义者而言,杜尚是一个极具魅力的人物。他的“姿态亦具有超现实主义的意义……表现了先于后来的超现实主义者的思想。从艺术角度看,超现实主义者几乎没有超越出这种思想。”(《世界艺术百科全书选译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第297页。)达达开拓的新的视觉艺术领域成为超现实主义艺术最为直接的根源。
雷尼·马格里特(Rene Magritte,1898-1967)是超现实主义画派中的重要一员。他生于比利时,曾就学于布鲁塞尔美术学院,探索过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艺术风格。后加入超现实主义画派,创作出一批离奇的幻觉画面,如燃烧的石头、有裂缝的木质天空、鞋和脚的奇妙关系、珍珠里的女人面孔、瞪着一只人眼的火腿片……他早期的超现实主义作品往往将互不相关的事物奇怪地并置在一起,让人想起十几年前基里柯的试验。而后他又致力探索事物本身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将不同的东西以某种奇妙的过渡联系在一起,如由脚往鞋的变化。他还用名画去尝试变体,把法国古典主义画家大卫所作的《雷卡米埃夫人像》中的人物更替为棺材。

《错误的镜子》作于1928年,描绘了一只人的眼睛,及投射在这只眼睛视网膜上的蓝天白云。在马格里特看来,人的眼睛只是一面错误的镜子,因为它所得到的只是自然的幻影,而不是自然本身。世界上没有眼睛看得见的“真实”,因此绘画的“真实”只是图解了人眼睛的幻觉而已。这真是一个让人颇觉怪诞的理论。在马格里特作品中,梦幻的感觉并不由于变形和歪曲,而是由于不可思议的奇怪并置所产生的冲突。事实上,超现实主义者所追求的那种“痉挛性的美”就隐藏在那种精密真实的场景的表皮之下。

40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