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详细介绍苦艾酒的书吗

苦艾酒是一种有茴芹茴香味的高酒精度蒸馏酒,主要原料是茴芹, 茴香及苦艾 (wormwood) 药草(即洋艾 (Artemisia absinthium))这三样经常被称作「圣三一」。酒液呈绿色,当加入冰水时变为混浊的乳白色, 这就是苦艾酒有名的悬乳状状态。此酒芳香浓郁,口感清淡而略带苦味,并含有50度以上高酒精度。 而最纯的苦艾酒是据苦味的,而许多人常常会将被调和过的苦艾酒误以为是利口酒?
苦艾酒(Vermouth)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代,当时人们以某些植物浸泡在葡萄酒中做为祭典或医病用,直到四世纪初。法国才为这些加味葡萄酒命名为苦艾酒(Absinthe),主要产地为法国, 瑞士。各品牌所用之浸泡药物种类不同,一殿均包含苦艾、登翘、丁香、肉桂、金鸡纳树皮、人参等数十种植物,早期只有红色苦艾酒,在1930年代 Cinzano公司以金鸡纳树皮加入配方发明了Bianco,不久之后又改良制成 Dry口味的苦艾酒·Bianco口味清淡甘美。Dry甘冽清爽Rosso以焦糖着色香甜可口, 但经改良后的已经不是原始的Absinthe了。 现在中国市场上最容易与苦艾酒混淆的是茴香酒, 因为这些酒中含有苦艾酒的基本成分之一“茴香”所以很容易被人误以为是苦艾酒。比如一些品牌的茴香酒: 潘诺(40度),金巴利(23度)。 另一种因翻译的原因, 接近苦艾酒, 最容易混淆的是vermouth, 很多人将翻译成苦艾酒, 实际它正确的中文名是味美思。 而真正的苦艾酒为 “Absinthe” , 也非 L'Absinthe 或 D'Absinthe等, 很多酒为了冒充苦艾酒, 通常取名跟“Absinthe”类似的名字, 比如 L'Absinthe ,D'Absinthe,absente等等, 为了让人一眼看去时“Absinthe”,通常L', D'的字样很小, 这样的酒一般为利口酒,在标贴的不显眼处也会有“liqueur”的标示, 纯正的苦艾酒不会有这样的标示。 以上几种酒属餐前酒, 开胃酒, 价格一般很便宜, 而真正的Absinthe苦艾酒即使凳桥在国外售价也很高, 国内卖得很少态山。
苦艾酒发展史
1792 法国 pierre ordinaire 博士蒸馏出了一种高酒精度(68% 或更高/标准酒精度 136 度)的烈性酒,含有苦艾、茴芹、海索草和不同量的其它常用药草,这种酒被用作医治百病的药酒。它很快便非常流行,其他人也开始蒸馏这种酒,并很快有了一帆粗中个昵称 'la fée verte'(绿色小精灵)。 1870 葡萄根瘤蚜开始对法国葡萄酒业造成长达 30 年的摧残。葡萄园遭到这种称为葡萄根瘤蚜的小虫破坏,它沿迂回的路径啃食葡萄根茎。因此,葡萄酒变得稀少并且非常昂贵,在葡萄酒紧缺的这一时期,苦艾酒迅速成为酒吧文化中的宠儿,而且销售规模巨增。 1890 在十九世纪的最后十年,享乐主义在法国蔓延成为一种时尚,典型的例子是人们纷纷参加红磨坊的波希米亚饮酒狂欢会,并表演古怪行为,使红磨坊成为盛极一时的娱乐中心。巴黎的红灯区位于蒙马特 (montmartre) 区中心,经营者很清楚苦艾酒传说中的催欲效果,从那时起苦艾酒和“红磨坊”就变成了同义词。 1910 苦艾酒在瑞士遭查禁。有 36,000,000 多升苦艾酒销往法国。 1912 美国颁布苦艾酒禁令。有 220,000,000 多升苦艾酒销往法国。 1915 在其流行的最旺盛时期,苦艾酒在法国遭到查禁。在向军队配给苦艾酒作为预防疟疾的防范措施几年后,法国政府决定禁止饮用苦艾酒,归咎的原因是一战期间配给的酒普遍丢弃在战壕中。但是影响更大的原因可能是来自法国葡萄酒业的极大压力,他们认为苦艾酒会侵占他们的市场。 1998 当苦艾酒在欧洲许多国家遭查禁半个多世纪后,george rowley 于 1998 年 7 月 21 日获得英国政府允许将苦艾酒在欧盟合法销售的批文,这是一次意义重大的突破。 2000 la fée 苦艾酒 — 首个在法国以商业目的酿造的传统苦艾酒 — 自 1915 年发布禁令以来终于解禁。在法国奥塞小镇 (auvers-sur-oise) 由法国苦艾酒博物馆参与酿造的苦艾酒,尤其受到了热烈欢迎。 2002 la fée 苦艾酒首先在时尚酒吧市场上获得成功,而后由英国最大的酒类零售商 tesco 销售到 350 多个餐饮店,随后 la fée 苦艾酒成为主要街道商店中购物车中的抢手货。 2003 在国际饮料杂志 (drinks international) 主办的国际烈酒挑战赛 (international spirits challenge) 上,la fée 苦艾酒是唯一获得奖牌的苦艾酒品牌。 la fée 苦艾酒 45% 及更高度系列推出后,立即成为 yates 等名流人士追逐的目标,他在名流圈内也以喜欢喝烈酒而著称。 法国著名厨师 jean-christophe novelli 为庆祝他与 la fée 苦艾酒结下的不解之缘,特别创制了新世纪的一系列令人称绝的配合饮用苦艾酒的菜单。
编辑本段名人与苦艾酒
假如喝苦艾酒真的就仅仅像是吮吸“金属钮扣”,那它肯定不会让颓废诗人和先锋画家们趋之若鹜。这里还有一个秘密,苦艾酒的微妙之处在于它有一点点致幻作用。对此了然于胸的多是些法国人,但英国人王尔德是个异数,他对苦艾的致幻之妙也颇有心得。他描述着这种幻觉:酒后走在寒夜的大街上,我却感觉大簇大簇的郁金香,在我脚边挨挨擦擦。1882年,王尔德游历美国时的比喻则更为诗意:“一杯苦艾酒跟一轮落日有什么分别呢?”即便到了后来,王尔德孑然一身、贫病交加,但他的聪明劲儿却未尝稍减:“我正跟我的墙纸进行一场殊死搏斗,要么是它走,要么是我亡。” 苦艾酒的风行,让那些像王尔德般的街头醉汉明显地多了起来;因此苦艾酒遭到“卫道士”们的敌视与诅咒也就不足为奇了。顺带遭殃的,还有那些画家们。早在1859年,马奈的一幅《喝苦艾酒的人》就遭到了沙龙评选委员会的断然拒绝。原因据说是马奈“失去了道德感”,因为苦艾酒当时虽然未被禁止,但至少是一桩丑闻。他的同行德加,闯的祸则更大,后者的名作《苦艾酒》1893年送伦敦参展时,竟引发了英国人的“反法”浪潮,不苟的英国人将苦艾酒看作是“法国毒药”;当然,这就跟将梅毒说成“法国痼疾”一样的不公平。 大约就在同时期,从荷兰来到法国的、落落难合的画家凡高也爱上了苦艾酒。他白天在阿尔的乡间写生,金黄的烈日让这头寂寞的兽干渴难耐,便在星夜里一头扎入了“绿色缪斯”的怀抱。凡高写信给他亲爱的弟弟提奥:“咖啡馆是个会让人毁掉自己、让人发狂的地方,所以我用路易十五的柔绿色、用孔雀绿,再衬以黄绿色、粗糙的青绿色,我用这些来表现在低矮的咖啡馆里蕴含的黑色力量;所有的一切都笼罩在魔鬼熔炉一样的氛围中,泛着硫磺的颜色。”多年以后,阿尔卡萨这处苦艾酒徒们麋集的地方竟因这种“令人疯狂的绿色”,成了绘画史上的一处名胜。 至于到底是哪位天才第一个跟“绿色缪斯”发生了关系,现在已难以考证。但至少可以追溯到缪塞的时代。他是法国公认的天才,十几岁就出版诗集,31岁就晋身法兰西学院。可自打那以后,他几乎没写过一首像样的诗,因为他喝了太多的苦艾酒。有意思的是,直到1914年,法国政府也开始禁绝苦艾酒的时候,那些为坚守最后一道防线的酒徒们还在近乎绝望地呼喊:“看在上帝的份上,苦艾酒至少还激发过缪塞的灵感!”———可在我看来,缪塞的灵感哪里来自苦艾酒,它分明是来自乔治·桑。
编辑本段有关苦艾的神话传说
一个古老的爱情魔咒 在圣路加日,采一些万寿菊花、墨角兰枝条、百里香和一些小苦艾草;在火炉前将它们烤干,压成粉末;然后用一小块细麻布筛滤,并用慢火炖煮,添加少量的蜂蜜和醋。在睡觉前用这种制作的浆糊涂擦皮肤,同时将下面的话重复说三次,你将梦见你“未来伴侣”的模样 St. Luke, St. Luke, be kind to me, In dreams let me my true-love see(圣路加,圣路加,求您对我大开恩,让我在甜梦中,看到我未来的如意郎君) 在俄语中切尔诺贝利 (Chernobyl) 是苦艾 (Wormwood) 的意思,但这个词实际上代表了一个神话。Chernobyl 实际上是一个乌克兰词。人们通常用这个词表示苦艾 (Wormwood),但实际上意指“黑色(深色)矮树丛”,当然真正的洋艾并不是黑色或深色的。苦艾草的枝叶是绿色的,并在一面有银色的发丝状须。 启示录,第八章: 10. 第三位天使吹号,一颗巨星从天空降落,燃烧着像一盏巨灯,落在江河的三分之一和众水的源头上。 11. 这颗星名叫苦艾:河流的三分之一被苦艾污染,饮下水的人都相继死去,因为水已变成了苦味。 在切尔诺贝利核泄露事件后,出现了许多以宗教为借口的情绪狂躁症者(大多数在波兰),行为与圣经《启示录》中关于苦艾的描述相似。而实事上,圣经中引述的并不是洋艾,因为这种苦艾品种并不在中东生长。因此它是常见的一处误译问题。《圣经》中提及的苦艾品种很可能是苦艾属的一种称为 judaeica 的品种。 根据远古记载,苦艾能消除因毒芹属植物、毒菌和海龙咬伤造成的毒性。 苦艾酒会使我发疯、失明或致死吗?不会。无节制酗酒古已有之,而且其危害性至今仍十分严重;另一方面人们相信以前在酒精生产过程中混入的杂质(特别是廉价品牌)才是苦艾酒对健康造成不利副作用的真正原因。 一旦苦艾酒的名声得到众人赞赏和传播,苦艾酒自身的魅力就足以使它永久延续下去;如果一个已婚男子死于梅毒,在向他的遗孀出示的死亡证明中写上‘苦艾酒中毒’可能会更为友善。 为什么苦艾酒 (Absinthe) 的拼写有时没有最后的‘e’?这只是一种语言拼写上的差异。尽管“absinthe”是瑞士和法国(最初生产苦艾酒的国家)创造的常见拼法,您会发现全世界不同地区存在关于 absinthe 一词的一些其它拼法。在捷克共和国,该词的拼写省略了最后的‘e’,因此变成了‘absinth’。西班牙人称之为 absenta,意大利人称之为 assenzio,但这些词都是指苦艾酒 (absinthe)。 值得注意的是,拼写 absinth(不带‘e’)通常表示苦艾酒产自东欧并可能是“波希米亚风格”,这意味着当添加水时酒不会变为浑浊状,由于这种酒与传统的瑞士/法国风格相比仅使用了微量或未使用茴芹。 苦艾酒是催欲剂吗?苦艾酒在其全盛时期被人们认为是一种功效强大的催欲剂;两种苦艾酒成分(苦艾和茴芹)因具有这样的作用而出名。英国诗人 Ernest Dowson 留下了这样的诗句‘Absinthe makes the tart grow fonder’(苦艾酒使妓女变得更多情)。 为什么苦艾酒被认为是成为世纪诗人和艺术家的缪斯女神?居住在法国波希米亚地区的人们饮用苦艾酒。 什么是“苦艾酒勺匙”?这是一种特别设计的槽形勺匙,上面可放糖块,水可沥下勺架并滴入苦艾酒中。 如何正确调制苦艾酒?有两种不同的方法,请参阅巴黎苦艾酒和波希米亚苦艾酒。 不点燃苦艾酒吗?传统上只点燃波希米亚苦艾酒。 为什么在电影《红磨坊》中苦艾酒的特色被描述得如此浓重?红磨坊 (Red Windmill) 是 1889 年建立的世界著名的夜总会,也是巴黎最大的音乐厅,巴黎画派艺术家吐鲁兹劳特累克 (Toulouse Lautrec) 经常出入其中,他使用过的苦艾酒勺匙今天在苦艾酒博物馆中展出。 红磨坊房顶的磨坊是路易十四年代的残留物,而巴黎的蒙马特 (Montmartre) 区是 30 多个磨坊的最初聚集地。红磨坊的磨坊在历史长河中曾被多次修缮和改建。 当然,这也是苦艾酒在巴黎最为盛行的时期,当时人们大量饮用绿色而神奇的苦艾酒,盛极一时。
编辑本段相关知识
Absinthe或wormwood,都是指苦艾,是一种含有植物碱的香料植物,自古以来就因其特质而被当成是振奋剂或退烧药。中世纪时就以此制成药用饮品。而苦艾酒最早是在1797年时由H.L.Pernod公开贩售。苦艾酒的吃法之一是在玻璃杯上放个有小洞的汤匙,汤匙上放一小块方糖,再将苦艾酒徐徐倒在方糖上,使之溶化流入杯中。诗人把苦艾酒叫做’绿色的缪司’(缪司,传说中的希腊女神,诗人灵感的泉源),在十九世纪末时变得很普遍,但实际上它有着强效的药力,会严重影响神经系统,因此在1915年3月16日立法控管其制造和销售。十九世纪晚期和二十世纪早期,法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苦艾酒产地,但在1915年,法国颁布了一项对国内销售苦艾酒的禁令。我们公司发现,即使在禁令时期也仍颁发有苦艾酒出口许可证,允许在法国生产苦艾酒并销售到其它市场。LaFée苦艾酒是在禁令解除之后在巴黎生产的第一个传统法国品牌的苦艾酒。

哪些画家属于印象派?

莫奈:(Gaude Monet 1840-1926)
印象派创始人之一。最初从师布丹学习,后来自转向外光的描写。马奈和透纳的作品给了他很大的启示。则述常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作多幅的描绘,在色彩运用上很有建树。代表作品有《日出-印象》,《睡莲》,《鲁昂大教堂》等。

马奈:(Edouard Man培曲鱼城置et 1832-1883)
他在传统360问答绘画的基础上革新技法,善于运用鲜明响亮的色彩,简洁准确的笔触,以及减少中间色调,加强别木危良科乐地证景纸明暗对比等方法来作画。其成就主要是在表现外光方面和肖像画方面。作品有《吹笛男孩》,《左拉像》,《奥林匹亚》等。

德加:存容检(Edgar Dagas 1834-1917)
擅于从不寻常的角度描绘对象序紧次谈瞬间的动态,描绘在灯光下、日光下人物与物体的温和色彩。题材多取自于芭蕾舞剧院、咖切今祖渐明帮包啡馆和赛马场等。他除了用油画工具外,兼用色服举行及甚六原击推光粉工具,后期亦作雕塑。作品有《舞蹈课》,《巴黎歌剧院乐队席》,《洗衣妇》,《舞台上的舞女》等。

雷诺阿:(Pierre Auguste Renoir 1841-1919)
以油画著称,亦作雕塑和版画。曾从师于格莱尔,在创作上能把传统画法与印象派方法相结合。以绚丽透明的色彩,表现阳光与空气的颤动与明朗的气氛,独具风格。作品有《包厢》,《阳光下的裸妇》,《加莱特磨坊的舞会》等。

凡高(Vincent Van Gogh 1853-1890)后期印象派画家之一。以跃动的线条,凸起的色彩表达主观感受和激动情绪。作品有《向日葵》等。

一、爱德华·马奈(3幅)
围见纪电初课士1、《吹短笛的男孩》1866 爱德华·马奈 161×97cm 福落道入就如配即向风战奥赛博物馆
2、《酒馆女招待灯供确求损》1879 爱德华·型林危目杆井马奈 77.5×65cm 奥赛博物馆
3、《白色牡丹花》1864 爱协示刚德华·马奈 31×46.5雷树品cm 奥赛博物馆

二、埃德加·德操绍任映再沙风项教批加(4幅)
4、《舞蹈课》1873-1876 埃德加.德加 85×75既端年罗扩损cm 奥赛博物馆
5、《咖啡馆海低至密丝话推放过,又名苦艾酒馆》1875-76 埃德加.德加 92×68cm 奥赛博物馆
6、《证券所人像》1878-1879 埃德加.德加 100×82cm 奥赛博物馆
7、《年轻女人像》1867 埃德加.德加 27×22cm 奥赛博物馆

三、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4幅)
8、《半身像,阳光的效果》 1865 雷诺阿 81×65cm 奥赛博物馆
9、《躺着的背面裸像》1909 雷诺阿 41×52cm 奥赛博物馆
10、《弹吉他的女人》1897 雷诺阿 81×65cm 里昂美术馆
11、《达拉斯夫人》1872-1873 雷诺阿 47×39cm 奥赛博物馆

四、早期的保罗·塞尚(6幅)
12、《三浴女》1875-1877 塞尚 22×19cm 奥赛博物馆
13、《白杨树》1879-1880 塞尚 65×80cm 奥赛博物馆
14、《蓬图瓦兹的加莱山坡》1880-1881 塞尚 60×75.6cm 路威酩轩集团藏品
15、《自画像》1875 塞尚 64×53cm 奥赛博物馆
16、《田园》1870 塞尚 65×81cm 奥赛博物馆
17、《静物:糖罐、梨和蓝色的杯子》1865-1866 塞尚 30×41cm 奥赛博物馆

五、弗雷德里克·巴齐耶(2幅)
18、《粉色的裙子》1864 巴齐耶 147×110cm 奥赛博物馆
19、《戴牡丹花的黑女人》1870 巴齐耶 60×75cm 蒙彼利埃 法布尔博物馆

六、局斯塔夫·卡耶博特(2幅)
20、《赛艇》 1878 卡耶博特 155×108cm 雷恩美术馆
21、《亨利.科尔迪耶》1883 卡耶博特 65×82cm 奥赛博物馆

七、尤金·布丁(2幅)
22、《图维尔的沙滩》 1864 布丁 26×48cm 奥赛博物馆
23、《安特卫普的港口》 1871 布丁 31.3×46.7cm 巴黎奥赛博物馆

八、约翰-巴尔洛德·容金德(1幅)
24、《塞纳河和巴黎圣母院》 1864 容金德 42×56.5cm 奥赛博物馆

九、贝尔特·莫里索(1幅)
25、《芭蕾舞女演员》1879 莫里索 71×54cm 奥赛博物馆

十、卡米耶·毕沙罗(7幅)
26、《蓬图瓦兹:埃尔米塔日的坡地》 1873 毕沙罗 61×73cm 奥赛博物馆
27、《赫米达致花园一角》1877 毕沙罗 55×46cm 奥赛博物馆
28、《塞纳河和卢浮宫》1903 毕沙罗 46×55cm 奥赛博物馆
29、《蒙福科的收获季节》1876 毕沙罗 65×92.5cm 奥赛博物馆
30、《蓬图瓦兹附近的艾尼丽街》 1874 毕沙罗 55×92cm 奥赛博物馆
31、《艾拉尼的疯人院》1885 毕沙罗 73×60cm 格勒诺布尔美术馆 奥赛馆存放
32、《雪中的林间大道》1879 毕沙罗 54×65cm 巴黎马尔莫当-莫奈博物馆

十一、克劳德·莫奈(11幅)
33、《睡莲,晚间效果》1907 克劳德.莫奈 100×73cm 巴黎马尔莫当-莫奈博物馆
34、《蒙特戈依街道:1878年6月30日节日》1878 克劳德.莫奈 81×50.5cm 奥赛博物馆
35、《隆弗洛尔雪天的马车》1867 克劳德.莫奈 65×92.5cm 奥赛博物馆
36、《戈迪拜尔夫人》1868 克劳德.莫奈 217×138.5cm 奥赛博物馆
37、《阿尔让特依》1872 克劳德.莫奈 50×65cm 奥赛博物馆
38、《阿尔让特依的塞纳河》1873 克劳德.莫奈 50.5×61cm 奥赛博物馆
39、《鲁昂大教堂,从正面看到的大门,棕色的和谐》1892 克劳德.莫奈 107×74cm 巴黎马尔莫当-莫奈博物馆
40、《鲁昂大教堂,阳光的效果,傍晚时分》 1892 克劳德.莫奈 100×65cm 巴黎马尔莫当-莫奈博物馆
41、《维特依教堂》1879 克劳德.莫奈 65.5×50.5cm 奥赛博物馆
42、《维特依,早晨》1901 克劳德.莫奈 89×92cm 里尔美术馆
43、《艾特达的马纳博特:水中倒影》1885 克劳德.莫奈 65.8×81.5cm 卡昂美术馆 奥赛博物馆存放

十二、阿尔弗莱德·西斯莱(5幅)
44、《莫瑞桥》1893 西斯莱 65×73 cm 奥赛博物馆
45、《鲁弗申的花园小路》1873 西斯莱 1873 奥赛博物馆
46、《展翅的鹭》1867 西斯莱 100×79cm 蒙彼利埃,法布尔博物馆
47、《从巴迪侬的花城望去得蒙马特高地》1869 西斯莱 70×117cm 格勒诺布尔美术馆
48、《拉赛勒圣克罗的栗子树林荫路》1865 西斯莱 129.5×208cm 里昂美术馆

十三、亨利·凡汀·拉图尔(1幅)
49、《巴迪侬画室》1870 拉图尔 204×273.5cm 奥赛博物馆

十四、斯坦尼斯拉斯·雷皮那(2幅)
50、《风景》 1869 雷皮那 30×58.5cm 奥赛博物馆
51、《塞莱斯坦码头,玛丽桥》 1868 雷皮那 30×50cm 奥赛博物馆

后印象派代表人物:

文森特·梵高 vincent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
梵高摒弃了一切后天习得的知识,漠视学院派珍视的教条,甚至忘记自己的理性。在他的眼中,只有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他陶醉于其中,物我两忘。他视天地万物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他用全部身心,拥抱一切。
1.《夜晚的咖啡馆》
2.《星夜》
3.《乌鸦群飞的麦田》
4.《割耳朵后的自画像》
5.《十四朵向日葵》
6.《鸢尾花》

保罗·塞尚
后期印象画派的代表人物,是印象派到立体主义派之间的重要画家。
1.僧侣肖像
2.田园诗
3.缢死者之屋
4.肖凯肖像
5.圣维克多山
6.玩纸牌者
7.浴女们

保罗·高更 1848年生于巴黎。
一个狂热于恋爱,为了理想而甘愿牺牲自己并且强使人接受为种理想,温柔而无聊,天真而狡黠,犹豫而坚定的艺术家.
1.《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
2.布列塔尼的猪倌
3.雅各与天使搏斗
4.黄色的基督
5.美丽的恩琪拉
6.塔希提的年轻姑娘
7.游魂

乔治·修拉(georges-pierre seurat, 1859—1891年)
他的艺术活动大约从1880年,即印象主义①进入危机阶段才开始的。因此,修拉属于后印象主义画家这一代。

创造点彩派(pointillism)
1.《大碗岛上的一个星期日》
2.挥锄的农民
3.安涅尔浴场
4.库布瓦的塞纳河
5.格拉弗林的运河
6.马戏院

19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