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
卡米耶·毕沙罗(Camille Pissarro,1830—1903)
法国印象派大师。1830年生于安的列斯群岛的圣托马斯岛,1903年卒于巴黎。在他去世前一年,远在塔希提岛的高更写道:“他是我的老师。”在他去世后3年,“360问答现代绘画之父”塞尚在自己的展出作品目录中恭敬地签上“保罗·塞尚,毕沙罗的学生”
在印象派诸位大师正音中,毕沙罗是惟一一个参加了印象派所有8次展览的画家,可谓最坚定的印象派艺术大师。毕沙罗是始终如一的印象派画家,是印象派的先驱,有印象派“米勒”之称。
印象派继承了法国现实主义(Re alism)前辈画家库尔贝“让艺术面向当代生活”的传统,使自己的创作进一步摆脱了对历史、神话、宗教等题材的依赖,摆脱了讲述故事的传种紧接全约月老沿临武统绘画程式约束,艺术家们走出画室,深入原野和乡村、街头,把对自然清新生动的感观放到了首位,认真观察沐浴在光线中的自然景色,寻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训装既象言头苗军手手法,把变幻不居的光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这种取自于直接外光写生的方式和捕捉到的种种生动印象以及其所呈现愿的种种风格,不能不善车劳关叫定赶调说是印象派绘画的创举和对绘画的践源值跳秋统般测架革命。印象派美术运动的影响遍及各国,获得了辉煌的成就。直到今天,他们的作品仍然是人类最受欢迎的艺术珍宝。
《洛德希普林恩火车站》
在这幅作品里柯罗式的单纯清新的蓝绿色调和朴素优雅、带有古典韵味的幽静气氛显而易见,画法沉稳,虽有柯罗影响,但仍然是毕沙罗的。
《通往卢弗西埃恩之蠢信纤路》
毕沙罗向柯罗学习,决不是生搬硬套的模仿,而是一种特有的灵敏悟性,把柯罗的画法完美地融入自己原有的熟练技巧和潇洒格调之中,以极其自然的形态出现在画面上。
我们从这一幅《通往卢弗西埃恩之路》中看到的既有柯罗影子,但更多的是院预内动尽班倍故毕沙罗自己的清新的空气、明媚的阳光、柔和深远的云天,给人的时空和色彩的感觉妙极了,整几降夜父这种印象的真实感能唤起每个人如同身临其境的回忆。
《村落·冬天的印象》
在这幅《村落·冬天的金卷诗结斯书蒸针爱逐门印象》中,毕沙罗尝试运用塞尚式的较为阔大、稳重、坚实的笔触代替他原有细碎的笔触,其色彩也有类似塞尚式的单纯冷暖过渡,色块铺垫得厚实,富有平面感,画面很有力度和分量。但整个画面比塞尚活泼且含温情。
《菜园和花树·蓬特味瓦兹的春天》
毕沙罗真正属于早期印象派风格的代表作品,形成于70年代后期,画家在1877年作的这幅《菜园和花树·蓬特瓦兹的春天》就比较典型。他运用细小的笔触点画造型,色彩的配置过渡非常微妙、丰富、沉稳与厚实,这就是我们熟悉的毕沙罗画法春万粒称参王祖费情。这种画法和后来的修拉点彩派画法有相似之处,但内在气质不同。这幅画给人以轻松族目创殖电村初争那易查、愉快、充满生机之感,画家像是一位歌手,在用欢畅的笔触赞美春天诱人的景色。
《蒙马特大街》
毕沙罗进入晚年的成熟期,排除了外界画法对他的干扰,表现出一个充满自信的印象呀或地财越尔菜鱼派的元老画家的精湛技否笔参盟即销巧和恢宏气魄,后期主要描绘繁华的城市和街道建筑,多取俯视角度。他晚年更多是从楼上居室俯视描绘街景。这幅《蒙马特大街》具有代表性。
这是一幅态核蒙马特大街的全景图鲜飞额站,街道两侧尽收画面,人群流动,车水马龙,由于视角宽广,楼房林立,车马人流很小,只能凭感觉用粗笔点画出来,然而显坦衫得特别生动,加之透视准确,画中车马人流仿佛在画中移动,它描绘了现代都市的繁即忙热闹场面。它预示了20世纪未来派画家所热衷描绘的景望行损跳含几差象–现代都市快速运动节奏。在这幅画上,构图宏伟,街景庄严而有气派;色彩丰富柔和,在冷暖色对比中,充满中间调子的过渡,形成一种细致而变化丰富的灰调子,但却很明亮,它显示着光的饱满,其笔触均匀而不失活泼变化带仿,粗犷与细致融为一体,表现出毕沙罗特有的艺术风格。
毕沙罗生性随和,易为新鲜事物所吸引,很容易接受别人的影响,每当他发现更为新颖的画法,总是很快应用在自己的作品中。他年轻时除受到柯罗的影响外,米勒、库尔贝等人的画风也在他的创作中出现过。后来莫奈典型的印象派风格给予了毕沙罗决定性的影响,使他在不断改变画风后最终保持了印象派的风格,并以此风格画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19世纪80年代以后,他的风格又屡经变化:忽而受到修拉的科学主义观点的影响,加人新印象派的行列;忽而受英国拉斐尔前派画家的那种感伤画风的影响;忽而又为新艺术运动装饰风格所动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最后他所尝试过的各种风格和手法,终于汇集成一种淳朴、敦厚而柔和的印象派风格。
毕沙罗既注重外光色彩的表现,也强调人物形象的刻画,二者并重。他除描绘了许多农村题材外,也画了不少巴黎的街景,他特别喜欢描绘消失在远方的道路。
卡米耶·毕沙罗是始终如一的印象派画家,他对印象派的重要意义甚至超过莫奈,他品德高尚赢得所有人的钦佩,在印象派画家心目中,他是这个松散大家庭的家长,因此人们尊称他为印象派的摩西(上帝的传喻者,以色列人的领袖)。
有谁能为我介绍下印象派画家及作品?
克劳特-莫奈(1840-1926)法国印象派画家
莫奈(1840-1926)印象主义绘画运动的发起人、领导者和坚定不移的鼓吹者。
1874年莫奈展出《印象:日出》之后,批评家以“印象主义者的展览会”为题在 报上评论这一运动,因而得名。 1888年批评家费-费涅翁写道:“印象主义这个词是 为他而创造的,这个术语对他来说比对任何人都更合适。”
莫奈5岁时全家迁居到勒阿弗尔附近的圣阿德雷斯。15岁时从当地一艺术家学 画。其艺术生涯是从与E-布丹结识 开始的,从那时起开始在室外作画。1859-1860 年初次访帆游问巴黎,巴比松画家杜比尼和特瓦容给他很深影响。187 2年前后对日本版 画产生兴趣,它的装饰性和平面性对现代法国绘画影响极大。
1865-1870年是野蔽莫奈创作的早期。在这之前他己开始用印象主义特有的碎笔触作 画,如《野餐》(1865 -1866)和《圣阿德列斯的阳台》。莫奈的创作目的主要是探 索表现大自然的方法,记录下瞬间的感觉印象和他所看到的 充满生命力和运动的东 西。他把对象当作平面的色彩图案来画,而不注意其重量和体积。1868年与雷诺阿、 布日瓦尔一起 创作了头一批印象主义的作品,这些作品是用强烈的碎笔触描绘的室 外光、运动和瞬间感觉。
19世纪70年代初去伦敦,并在荷兰画运河、船舶、风车,又在勒阿弗尔画了《印 象:日出》,回国后居住在阿让 特伊,这段时间也是印象主义运动的顶峰时期。 1872-1875年间莫奈、雷诺阿、西斯莱和毕沙罗所创作的作品是印象 主义最吸引人的 作品。1883年莫奈定居吉维尼,直到逝世。90年代以后集中精力完成一系列连作绘 画,如:《白杨》( 1890-1891)、《干草垛》(1889-1893)、《鲁昂大教堂,日落》 (1894)、《塞纳河之晨》(18 96-1897)等。
1890年莫奈把吉维尼改造成睡莲花园,他在这里画了20年《睡莲》连作,后来发 展为1925年的圆形大壁画 ,安置在巴黎士伊勒里奥兰治宫的两个80英尺长的椭圆形 大厅中,1971年向公众展出。晚年不顾眼疾继续探索大自然, 直到1926年逝世。
主要作品有:《圣阿德列斯的阳台》(1866,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花园 里的女人们》(1866-1 867,罗浮宫博物馆藏)、《河流》(1868,芝加哥艺术学院 藏)、《印象:日出》(1872,巴黎马莫坦博物馆藏 )、《巴黎圣拉查尔火车站》 (1877,哈佛大学佛格艺术博物馆藏)、《干草垛》(1891,芝加哥艺大学院藏)和 ?睡莲》连作(1906-1926,巴黎网球场)等。
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塞尚
保罗-塞尚,1839年生。父亲是银行家。他执拗暴戾、喜怒无常、常常沉缅于幻觉之中。他违背了父母意愿去学习绘画,他要“使印象派具有美术博物馆里的作品那样永恒、持久的性质”。这表明了他对大自颂轿州然、永恒结构的兴趣,而能抓住这永恒结构的就是色彩。塞尚毕生奋斗,为用颜料来表现他的艺术观念而斗争。他是画家中的画家,是绘画自身的革命者,他用色彩来认识这个世界并且对世界充满梦幻。
在1870年作的《田园诗》中他描绘的不是客观自然,而是沉浸于情歌之中的梦幻景象。早期的塞尚就以其热情洋溢的幻想摆脱着“现实主义”。
他1875年所作的《狂饮作乐》更直截了当地以放纵的画笔描绘了肉体的挣扎。
塞尚不是一般意义的画家,他用色彩创造了自然。他的意义和功绩在于他是20世纪绘画的导师。
1906年10月22日,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中最卓越的大师保罗- 塞尚逝世。
高更是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陶艺家及版画家。1873 年高更开始绘画,并收藏印象派画家作品。他拥有毕沙罗(Pissarro)、马内(Manet)、雷诺瓦(Renoir)、莫内(Monet)、希斯里(Sisley)及塞尚(Cezanne)等人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