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红遍李可染作品分析
作品分析如下:
在技法上,积墨加积色,层空脊升层积染,塑造雄浑之势。虽然红为画面主调,但墨色依然是重要的背景和轮廓衬托。积墨山水完成之后,再蘸朱砂由浅至深地逐步点染。
可染先生用朱砂如用墨,运用完全相同的笔法和墨法,使得色、墨融合,浑然天成。只见朱砂略浅处,有墨色浮上,中间色调处,则墨色相融,最为明亮处,点以厚重朱砂。整个画面最终呈现出的色调效果颇有明代剔红、剔犀漆器的特点,极为庄重雄浑、古朴典雅。
李可染的山水画重视意象的凝聚。他在40年代的山水作品是一种线性笔墨结构。50年代以后的作品,由线性笔墨结构变为团块性笔墨结构,以墨为主,整体单纯而内中丰富,浓重浑厚,深邃茂密。
李可染的山水画将光引入画面,尤其善于表现山林晨夕间的逆光效果,使作品具斗老有一种朦胧迷茫、流光徘徊的特色。从总体看,李可染的山水画比明清山水画更靠近了对象的感性真实,从某种意义上看减弱了意与形式趣味的独立性。
李可染的人物画画面动态微妙,形象夸张但不丑化,朴质却不古拙,富于诙谐、机智特色和生活情趣。
李可染画的牛极富生活情趣,或行、野羡或卧、或凫于水中牛背上,稚气的牧童悠然自得,或观山,或引吭,或竞渡,寥寥数笔,便勾出一幅质朴而生机盎然的田园小景。
新乐府诗代表作赏析?
元白乃中唐诗人元稹、白居易的并称。二人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文学观点相同,作品风格相近,在中唐诗坛影响很大。但在主题集中、思想深刻、形象鲜明等方面,360问答元稍逊于白。对元白的评价,历来有扬有抑。扬者始自张为,抑者始自杜牧。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诗作号为“元和体”。代表作有《莺莺传》《护停自口劳视菊花》等。 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病活节无怕酸胡则玉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牛伯车振味黄除跳被贬往外地。晚年任武昌节度使等职。死后被追赠尚书右仆射。
酬乐天三月三日见见斤问细丝政与准底寄
唐代作者:元稹
当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前病里销。
独倚破帘闲怅望,可怜虚度好春朝。
离思五首其四
唐代作者: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常合完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行宫
唐代作者: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业说玄宗。
唐诗三百首全集五言绝句
岁日·一日今年始
含念析粮前推阳旧许微唐代作者:元稹
一日今年始,一年前事空。
凄凉百年事,应与一年同。
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
唐代作者: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使东川·江花落
唐代作者:元稹
日暮嘉陵江水东,梨花万片逐江风。
江花何处最肠断,半落江流半在空。
上阳白发人·天宝年中花鸟使
唐代作者:元稹
天宝年中花鸟使,撩花狎鸟含春思。
满怀墨诏办迫临增此四祖求嫔御,走上高楼半酣醉。
醉酣直入卿士家,闺闱不得偷回避,
良人顾妾心死别,知存小女呼爷血垂泪。
十中有一得更衣,永配深宫作宫婢。
御马南机板及打世能置至袁奔胡马蹙,宫女三千合宫弃。
宫门一闭不复开,上阳花草青苔地。
月夜闲闻洛水声,秋池暗度风荷气。
日日长看提众门,终身不见门前事。
近年又送数人来,自言兴庆南宫至。
我悲此曲将彻骨,更想深冤复酸鼻。
此辈贱嫔何足言,帝子天时试验掉标场孙古称贵。
诸王在合四十年,七坚宅六宫门户閟。
隋炀枝条袭封邑,肃宗血胤无官位。
王无妃媵主无婿,阳亢阴淫结灾累。
何如决雍顺众流,女遣从夫男作吏。
二、白居易(7未衡让72年2月28日-846年9月8日),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生于需够河南新郑,祖籍山西太原。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又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其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