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下半叶的美国美术是如何发展的?

以美国南北战争为界线,标志着美国艺术开始走向全面成熟的时期,无论是在风景画、肖像画还是在风俗画方面都出现了一批掌握了纯熟绘画技巧,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并且链搏能深刻反映美国人民现实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家。

温斯洛·霍默(Winslow Homer,1836—1910)被认为是美国19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他出生于波士顿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一个善良的商人,母亲受过良好教育,这使霍默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艺术环境之中。后来霍默在纽约全国美术设计学院接受了正规的艺术教育。霍默的艺术是典型的美国艺术。他早年的作品表现美国人民愉快的生活,中年的作品则是战争时代的记录,晚年在缅因州海岸画手唤睁的反映渔民生活的画面,气势磅礴,感情深厚,成为美国精神的象征。

霍默又是美国第一代风俗画家。他早期从事版画制作,主要描绘美国人民乐观的性格,充满了生气,在构图与造型上都有一种临场效果,动作的随意性、构图的不完整性为其特征,这与当时版画的新闻性有关,运用于油画中则成一种新风格。南北战争成为霍默艺术的转折点。他作为美术记者随军采访并根据战地速写画了一批反映战争生活的油画,如《前方来的俘虏》。战后大批青年人赴欧学画,民族画派受到冷落,霍默有些失意,于是转向水彩画创作,在偏僻的乡村探索自己对自然和生活的感受。他画海洋瞬息变化的气候,用笔有一种自然力量。其作品1890年获得巴黎国际博览会金质奖章。代表作品有《海流》(1899)等。

托马斯·伊肯斯(Thomas Eakins,1844—1916)是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画家。伊肯斯生于宾夕法尼亚,最初就学于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1866年从费城到巴黎,在学画过程中受马奈影响很大。随后又到西班牙,受委拉斯贵支绘画的影响。1870年,伊肯斯回到费城任教于宾州美术学院附中,开始探索现实主义的教学方法,主要画日常生活题材,包括家庭风俗画、户外运动场景和肖像画。他的代表作品有《格罗斯病院》(1875)等。伊肯斯早先的人物画多表现行动中的人,构图较复杂,包含自然的与人文的形式,如桥、帆船、赛艇等,在《转过标桩》和《游泳池塘》等画中作为基本的因素组合在构图中。室外场景画也包括外光、色彩和气候等复杂因素,最后的室外题材《荒野上的牛仔》是他所有作品中色彩最响亮和最单纯的。他的后期创作主要是肖像画,他的肖像画不是组合形式的,而是单一的静态人物,通常衬以朴素的、无物体的背景,这是一种中心形式的构图,强化了造型感。伊肯斯是第一个接受当代美国都市生活的重要艺术家,并从中创造出有表现力的艺术,他使美国的现实主义传统走向成熟。

卡萨特(Mary Stevenson Cassatt,一1926),1844年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阿勒格尼城,曾随父母游历于欧洲。1861年她不顾家人的反对考取了费城的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开始了艺术生涯。但她对此院的教学感到不满,教条式的学院课程使她的创造力和自由受到压抑,于1866年夏天来到巴黎。除了临摹卢浮宫的先辈大师作品外,她也到巴黎沙龙学习同时代艺术家的作品。1867年她参观了库尔贝和马奈的画展毕岁,对马奈作品很有兴趣。1872年春,卡萨特向巴黎沙龙送的第一件作品《狂欢节日之前》被接受,其后两年她都送作品参加沙龙的展览。1874年,她的一幅中年妇女肖像画在沙龙展出,受到德加的高度评价。1879年,应德加的邀请,卡萨特参加了印象派画展,直到1886年这段时间,她始终是印象派的活跃成员。1879年展出的《蓝色扶手椅中的小女孩》和作于1883年的《穿黑衣的妇女》是她的代表作品。前者用笔豪放,传达出的却是一片宁静、安逸的气氛;后者则表现出东方艺术对她的影响,尤其是背景上的扇子,具有浓郁的东方风味。1886年以后她的作品进入新的风格阶段,开始追求简洁、稳定的构图,注意力多放在母亲和孩子的题材上。她的《埃米和她的孩子》(1899)用笔流畅,但避免了过分阔大的笔触,认为那是印象派的标签,可见她这时在内容和手法上都体现出与印象派不同的风格。1890年在日本版画的影响下,她创作了一套十色凹版画,包括《洗澡》、《梳洗》、《书信》等。1900年后,卡萨特的创作进入后期,这也是她多产的时期,作为母于题材画家的声望日益提高,在欧洲局势动荡不安的情况下,人们能从她的画中感受到一种亲切的怀旧之情。

约翰·辛格·萨金特(John Singer Sangent,1856—1925)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童年随母亲漫游欧洲各地,1870年到1874年在佛罗伦萨美术学院接受系统的教育,1874年定居于巴黎,考人卡罗勒斯一杜朗(Carolus—Duran)的画室学习。卡罗勒斯是一位肖像画家,运用着严格的现实主义手法,萨金特很快成了他最得意的学生,同时也将自己的才能集中到肖像画上。1877年萨金特的一幅画被沙龙接受。1878年他根据海景及渔民生活的速写创作的油画《坎卡尔的拾牡朗者》为他赢得名声,标志着他在职业艺术界的第一次成功。1879年,萨金特到西班牙旅行,临摹了许多大师的作品,其中受委拉斯贵支的影响很大,并完成第二幅大画《埃尔·杰莉奥》。此后他作为一名肖像画家名重一时,《卡罗勒斯一杜朗肖像》、《波依特的四个女儿》等都是这时期的代表作。在英国皇家协会展出的《维克三姐妹》、《少女和玫瑰》和《亨利·怀特夫人》体现了他敏锐的观察力及卓越的技巧,画面富丽典雅。到了80年代,萨金特的作品越来越精彩,他特别喜欢用光的效果来突出质感和面料的感觉。1884年在沙龙展出了《高特鲁夫人》肖像。1885年移居英国后,他对外光景色发生了兴趣,画了不少速写,并创作了《康乃馨、百合花及玫瑰》。整个90年代是萨金特事业的顶峰,1897年他被选人纽约全国美术设计学院、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和法国勋级会。他后期的肖像画代表作有《河格纽夫人》及《温德姆三姐妹》。1899年,他接受美国波士顿公共图书馆的建筑装饰设计及壁画设计的任务,此间还画了《埃及少女》。风景画是萨金特的另一主要成就,1905年以后水彩成为他旅行写生的工具,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如《修帆》(1905)、《阿拉伯马厩》。晚期他还创作过两幅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题材的壁画。20世纪以来,现代派潮流冲击欧洲画坛的时候,他始终坚持了现实主义艺术道路。

艾伯特·宾汉姆·赖德(Albent Pinkham Ryder,1847—1917)是美国19世纪最重要的浪漫主义画家。他出生于马萨诸塞州的新贝德福德。虽然他一直住在纽约的贫民区,但他的绘画题材大都是海景和其他风景。他的绘画充满了怪诞与梦幻,色彩奇丽,用笔厚重。虽然他访问过欧洲,但没有受欧洲绘画的影响,而是始终在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赖德留下的重要作品有《阿登的森林》(1888—1900)《海上月光》和《白马上的死神》(约1910)等。

著名的肖像画有哪些?

在滚滚流动的艺术潮流中免毫聚完,肖像画作为人物画中独具风味的一种形式而流传下来。在国内外众多著名大师的笔下,更是涌现出不少杰出作品,令世界眼前一亮,让我们来看下吧!《蒙娜丽莎》达·芬奇▲150触考束买抓刚独举诉讲条3年-1506年 莱奥娜多·达·芬奇 意大利 77cm×53cm 板 油彩 巴黎卢浮宫藏说到肖像画,大家脑海乙杀强县员车吃落在以一定会不由自主地出现《蒙娜丽莎》,这是一幅享誉世界的名画,也是达芬奇的辉煌艺术成就之一。在画中,一位有产阶级妇女形象被塑造得惟妙惟肖,她姿态端庄优雅,笑容温柔微妙,尤其是她奇妙妩媚的神韵,使人物的魅力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蒙娜丽莎背景中消失的蓝天、她嘴角神秘莫测的微笑与她不见的眉毛更是为这幅画蒙上一了层神秘的面纱,至今仍被许多艺术家不断地考证着。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妇女形象。据记载,蒙娜丽莎原是佛罗伦萨一位皮货商的妻子,当时年仅24岁。画面中的蒙娜丽莎呈现着微妙的笑容,眉宇间透出内心的欢愉。画家以高超的绘画技巧,表现了这位女性脸上掠过的微笑,特别是微翘的嘴角,舒展的笑肌,使蒙娜丽莎的笑容平静安祥而又意味深节就兵候心长。这正是古代意大利中产阶级有教养的妇女特有的矜持的美好表现,不少美术史家称它为”神秘的微笑”。《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维米尔▲1665年 约翰内斯·维米尔 荷兰44.5×39cm 布油画 荷兰海牙莫瑞泰斯序凯兰检书根皇家美术馆 藏《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是17世纪荷兰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的代表作品。被生的苗总认始香质磁场称为北方的蒙娜丽莎威水河胡。与同时代的男神伦勃朗画风不同,维米尔放弃宗教、历史题材,更愿意贴近生活,更专注于市井百姓的日常,以家庭妇女的肖像画为主,特别是忙碌的女仆。该画描绘了一名身穿棕色衣服,佩戴黄、蓝色双头巾的少女,气质超凡出众,宁静中淡恬从听容、欲言又止的神态栩栩如生,看似带有一种既含蓄又惆怅的、似有似无的伤感表情,惊鸿一瞥的回眸使她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光彩夺目,平实的情感也由此具有了净化人类心灵的魅力。该画采用了全黑的背景,十分烘托少女外形轮廓,似乎她是黑夜里的明灯,微微的光彩,不夺目不仅开最副附块错销福概耀眼,十分温和。画面之中构成强烈视觉效果。《珍珠女郎》柯罗▲1868-1870年 柯罗 法国 70cm×55cm 布 油彩 巴黎卢浮宫藏这幅油画作品在世界名画中位列第七,是一副用色优美的肖像油画。画中的年轻模特业身着意大利的民间服饰,面部没有微笑的表情,仿佛是凝视、沉思这什么。在她美丽的头发上,戴着用树叶盟系贵则编成的花环,而在阳光下,树叶的阴影投影在她的额间,仿佛是一颗镶嵌着的光泽饱满的珍珠酸三属至体游各师年。这虽是一个错觉,却包含着对这幅画的真理性的判断。这幅肖像标志着柯罗在厂孔里跳的饭人物画上的风格的衡定统一性,那就是始终以和谐和完整的艺术形象,使画面产生诗一般清新、浓郁的气氛,也如他的风景画那样。《割掉耳朵后的自画像》梵高▲18两重剂或规害承海让沉89年 梵高 荷兰 51x45cm 布 油画 伦敦 考陶尔德艺术学院画廊藏梵高是印象派的著名代表艺术家之一,他的画风中融合了东希西方的艺术画法与浓烈的个人气质,画风具有鲜明的特色。割掉耳朵后的自画像这幅画创作于1888年的二月,是梵高给后人留下的第一幅展现自己在阿一脱观司怕护达政露祖尔勒的精神状态的自画像。画中的人像有着高高的前额,一个挺挺的鹰勾鼻,但他的双颊下陷,颧骨突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梵高的这一幅自画像,是他自身性格的映射于剖析,毫不掩饰地展现出了他性格中与众不同的一面。《海伦娜·弗尔曼肖像》鲁本斯▲1620-1625年 鲁本斯 比利时 79cm×54cm 布 油彩 伦敦 国立美术馆藏《苏姗娜·芙尔曼肖像》英文名Portrait of Susanne Fourment,常被译作《海伦娜·弗尔曼肖像》,画中的人物是鲁本斯第二任妻子的姐姐。鲁本斯非常喜爱这第二个妻子,他晚年的许多重要作品都以她为模特儿。不仅如此,他还画了妻子的姐姐苏姗娜·芙尔曼许多肖像,这幅便是他最成功的一幅。这幅画的色彩极为漂亮和生动,线条也十分流畅。和他的主题性绘画一样,凡人体形象,都画得骨质健壮,过于肉感,皮肤细嫩,扭捏作态。这是鲁本斯笔下的妇女形象的特点,可能是他所处的上流社会环境,迎合上层贵族的审美要求,所以他笔下的人物,尤其是妇女几乎都是贵妇人。在这里画家还刻画了形象的性格特征:她的眼神流露出一种乐观幸福的样子,构图严谨,色彩对比强烈;服饰显示了她的贵族身份,但不傲气;从这幅肖像上,观众可以感觉到这位画家所寄托的那种与禁欲主义完全绝缘的生活热情。《无名女郎》克拉姆斯柯依▲1883年 I.N.克拉姆斯柯依 俄国 75.5cm×99cm 布 油彩 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馆藏这是一幅颇具美学价值的性格肖像画,画家以精湛的技艺表现出对象的精神气质。画中的无名女郎高傲而又自尊,她穿戴着俄国上流社会豪华的服饰,坐在华贵的敞蓬马车上,背景是圣彼得堡著名的亚历山大剧院。究竟”无名女郎”是谁,至今仍是个谜。画家在肖像画上创造了一种新的表现风格,即用主题性的情节来描绘肖像,展示出一个刚毅、果断、满怀思绪、散发着青春活力的俄国知识女性形象。《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委拉斯贵支▲1650年 迭戈·委拉兹开斯 西班牙 141cm×119cm 木板油画 罗马多利亚潘菲利美术馆 藏这或许是委拉斯贵支最为杰出的一幅肖像,画面中的人物是1644年登基的罗马教皇。在当时人的笔记中,这位教皇似乎从来就没有给人们留下过美好的印象,甚至他还被认为是全罗马最丑陋的男人。据说,他的脸长得左右不太对称,额头也秃秃的,看上去多少有点畸形,而且他的脾气也是暴躁易怒。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难看而阴郁的人,在委拉斯贵支笔下却成为一个绝佳的描绘题材。1650年,委拉斯贵支再次来到意大利,为教皇留下了这幅珍贵的肖像。画家选择了教皇正襟危坐的情景,这与他的身份很相称。整幅画面采用了单纯的色调,看上去如同一曲红色的变奏。肉红色的皮肤、血红色的嘴唇、闪着缎面光泽的主教披肩、头顶的小红帽、座椅靠背上的红色天鹅绒、暗红色的背景,这一切营造出了一种奇异的效果,让人觉得如果主教张开嘴,那么他的唾液也一定会是红色的。透过紧锁的眉头和直逼向我们的眼睛,可以让人大胆去猜测他的性格:敏感、狡黠、阴险,事实上,当画像最终完成的时候,教皇多少有些尴尬地不置可否,他虽然收下了作品,但却没有将它摆放出来,面对这张举世闻名的杰作,他本人只做了一句评价:“实在是太像了!”《拉斐尔 自画像》拉斐尔▲1506年 拉斐尔 意大利 45cm×33cm 板面油画 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藏拉斐尔是文艺复兴美术三杰之一。拉斐尔善于肖像画,在拉斐尔的《自画像》中,画家所描绘的自己瘦瘦的脸庞,有着温婉而卷曲的头发,给人以柔弱的感受;而那唯美细腻的眼眸深处,更是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忧郁和迷茫有意无意间望入观画者的内心,让人心悸。拉斐尔在23岁时绘制了这幅自画像。23岁本应是青年人的年纪,可画中的人物看起来总像是个少年一般,俊美、忧郁、恬静、平和。1520年春 ,拉斐尔已患重病 ,仍在绘制《基督显圣》,虽未能完成,但出自其手的部分仍气势磅礴、光辉照人,表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不断探索、丰富和完善自己的风格。《亨利·怀特夫人》约翰·辛格·萨金特▲1883年 约翰·辛格·萨金特 美国221cm×139.7cm布 油彩 华盛顿科克兰美术馆藏27岁的萨金特创作的这幅《亨利·怀特夫人》肖像已经显示出画家成熟的艺术技巧和独特的绘画风格。他以严谨的写实技巧描绘肖像的全貌,运用洒脱的笔触与简洁、精练而透明的色块创造肖像上那种英国式的高雅,这种高雅的形象正是萨金特的肖像画个性所特有的艺术趣味。该肖像被描绘得极其精细,夫人身上的长裙,从整体看显得银光闪闪,但都是一种较为灰暗的色调,因而有一种透明感。怀特夫人被描绘得举止端庄、冷静凝神,具有丰富的内涵。深色的背景使整个服饰富于节奏感,并且和谐统一。这种表现形式的肖像:高雅、光泽,有形有神气,在当时极受贵夫人们的欢迎。但是评论家舒尔兹认为萨金特追求表现的光“不是印象派的光,他不分析光谱,从任何意义上来说他也不是一位色彩专家,相反的他倒是墨守成规的明暗画法。”这幅肖像是“一幅稳健派的作品,是她最初画的上流社会的人物肖像中出色的一幅”。完整的形式、精湛的技巧为画家赢得了声誉。《伊拉斯谟肖像》汉斯·荷尔拜因▲1523年 荷尔拜因 德国 42cm×32cm木板油画 巴黎卢浮宫藏荷尔拜因艺术的最大成就是肖像画,画面中的人物表现得精致、结实有力、个性充分,而画家自己的想象和爱憎却完全收敛了。现实性表现得很充分,细节之处处理得精到且有说服力。他最成功的作品是他为伊拉斯谟画的3幅肖像,如今分别藏于巴塞尔、巴黎等地。伊拉斯谟既是他思想上的老师,也是他事业上的引导人,因此他笔下的这位学界泰斗令人觉得可亲可敬,荷尔拜因完美地塑造了体现他学者的性格和思想的艺术形象。以现藏巴黎的那幅为例:画中伊拉斯谟侧面而坐、全神贯注于写作,姿态表情与背景陈设皆饱含安详、冷静与文雅的气氛,虽只是一幅侧面半身肖像,但典型地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特点。从荷尔拜因长期为伊拉斯谟写生作画、底稿甚多的情况看,他最后选定伊拉斯谟侧身而坐、垂目凝神的典型姿态是经过长期观察的,而在这极富表现力的姿态上,他对面部皮肤、写字的手部的刻画不仅力求细致,而且近乎于精密,笔调与设色的柔和,衣帽与背景挂毡的色调完美的结合,从而使此画真而不俗,全而不杂,成为西方最著名的肖像画之一。

18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