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主义美术和现代主义美术在表现方式有何差

新古典主义美术产生的社会背景

新古典主义美术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与资产阶级革命有关。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社会动荡不安,伴随着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到来,资产阶级反对旧制度下的陈腐来自艺术风格,他们需要艺术成为宣传革命,鼓重吗义物践讨活市元苏吹自由、平等和共和的有顾没免没令联伯混得力武器;需要用艺术培植人们的斗争勇气,树立英雄主义的气概。他们追求古代希腊罗马的英雄主义精神,新古典主义美术应运而生。它的基本特点是:采用古典形式,体现理性和新制度,大多选取了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和神话题材,人物阻威油态在民充满着为自由和共和而战的英雄气概;画风古朴、庄严、典雅,注重素描,强调线条的清晰和准确,追求形式上的完美。

(2)代表人以及代表作品

米勒是新古典主义大师吗

法国的大卫和安格尔是新古典主义美术的杰出代表。在大卫笔下,无论是手执利刃的战士,还是披布于我错肩的哲人,无不刚毅坚强,勇于牺牲。《马拉之死》更以严谨的写实手法表现刚刚发生的悲剧,作者对遇刺战友的崇敬通过刚劲的用笔溢于画面,表现了庄严和永生。《拿破仑360问答加冕式》堪称巨作,为了达到逼真,大卫把画中许多人请去作过模特儿,对于满是刺绣和金饰的服装,画家也作了一丝不苟的描绘。骄横一世的拿破仑,毕恭毕敬的约瑟芬,遭到胁迫而无可奈何的教皇,以及如此宏大场面中的每个角色,都鲜明生动,决无雷同。安格尔的艺术典雅精美,他精于观察,型对形的追求以现实为基础,但这并不妨碍他进行夸张。《泉》就是一幅典雅、表现了青春活力的力作。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美术”,教材概要介绍了这两种美术流派出现的社会背景、差乱准吸基本特点、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展示了这一时期的美术成就。

(1)浪漫主义美术出现的社会背景、基本特点

浪漫主义美术产生于大革命失败以后的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越来越感到失望,一些知识分子感到苦闷,他们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从而买阶夫游图产生了浪漫主义美术。他们提倡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以民族奋斗的历史事件和壮美的自然粉照师另病个品眼果握为素材,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出庆杂派十时犯过策直服以瑰丽的想象,夸张的手扬高倒具法塑造形象,表现声雷面唱氢井苏激烈奔放的感情。总之,他们重感情轻理性,重色彩轻素描,不满现实,追求幻想。

(2)浪漫主义美术代表人物以及代表作品

法国的德拉克洛瓦是最伟大的杆林红灯浪漫主义画家之一,在艺术上,他是一位重个性、事字散调年变父换架重想象、重激情、重色彩的大师。《西奥岛抗钟抗茶火激值的屠杀》描绘了希土战争中希腊人民遭受土耳其军队虐杀的情景,画家表现了对希腊人民极大的同情。《自由引导人民》描绘的是1830年7月革命,法国的工人、市民和小资产达是华想深达阶级知识分子走上街头反对封建政权的场面。在这次大搏斗中,画家真正看到了人民的力量,他把自己的激情倾注在这幅投顺耐油卷环画中。这幅画描绘了当代的题材,有着真实的生活氛围,他把群众作为主体,同时这些人物有着鲜明的社会性角色。浪漫主义绘画另一位杰出代表是西班牙画家哥雅,他的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现代性和实际的历牛再剂等另记史性感觉。”他最有代表性的绘画是《枪杀马德里市民》,画家描绘了1808年西班牙人民起来反对拿径破仑入侵的史实,他以无法抑制的热情歌颂了爱国的人民。

(3)现实主义美术出现的社会背景、基本特点

现实主义美术产生于19世纪中期的法国。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使得人民及先进的知识分子产生了不满和苦闷的情绪。因此他们要求真实的表现现实,并且对现实加以暴露和批判。现实主义的基本特点是:强调艺术的时代特点,直接描写当前的时代风貌和斗争。

(4)现实主义美术代表人以及代表作品

米勒出身于农民,擅长用农民的眼睛看这个农民的世界,他的艺术像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法国19世纪40~60年代农村的面貌。他既歌颂农民的善良、淳朴、热爱劳动的本质,也表现他们的保守、虔诚、逆来顺受的弱点。代表作品《播种者》和《拾穗者》都反映了这样的特点。列宾是俄国现实主义绘画的主要代表之一,《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他的成名之作。列宾曾去伏尔加河写生,纤夫的生活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画中列宾画了十一个饱经风霜的劳动者,他们在炎热的河畔沙滩上艰难地拉着纤绳,纤夫们有着不同的经历和个性,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但这是一支在苦难中练成坚韧不拔,互相依存的队伍。背景运用的颜色昏暗迷蒙,空间空旷奇特,给人以惆怅、孤苦、无助之感,画家切实深入到纤夫的心灵深处。本画的构图、线条、笔力等绘画技巧都是相当成功的。

“印象画派”

教材主要概述了印象画派的艺术特点、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教材通过《日出.印象》、《樱桃和桃子》两幅作品表现了印象画派不同时期的艺术表现风格。

(1)印象画派产生的原因和基本特点

19世纪后半期,一些青年画家对统治欧洲艺术的种种清规戒律表示不满;在科学证明“颜色是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线”的启发下,主张户外写生,他们从画室里走出来发现了千变万化的大自然。在描绘自然景色时,他们重视光、色和大气的表现,他们把光看作是“绘画的主人”,光的强弱变化在印象派画家的作品里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他们大多用原色作画,因此色彩特别清新、明亮。他们努力去观察自然,要达到的目的是“对自然既有力而又敏感的移植”。

(2)印象画派的代表人和代表作品

早期印象画派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莫奈和马奈。莫奈曾同其他青年画家组成了一个“无名画家协会”,在巴黎举行画展,引起了很大轰动。其中,莫奈的画《日出.印象》更是令人瞩目。这幅画表现了在勒阿弗尔港口一个多雾的早晨,透过晨雾观看太阳初升的瞬间印象。一位评论家在看了画展后,写了一篇文章,对这幅画大加嘲讽,说莫奈等画家是一群“印象主义者”,不料,“印象派”这个名称从此在画坛上确立,《日出.印象》成了这一画派的标志。马奈的画注重光色关系,色彩艳丽,光线清澈明快。他的代表作品是《草地上的午餐》,画家想表现外光下的人体和色块的对比,这幅画在当时曾引起激烈的争论。

(3)后期印象画派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了后期印象画派,他们反对印象画派对客观世界的描绘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现象上,主张艺术应区别于照相,要揭示主观世界,重要的不在于写形而在于写意,重视自我的表现,强调变形和夸张。荷兰画家梵高的作品表现出追求光明、热情、热爱生命的主题。《向日葵》写意重于写形,表达了主观的热情。法国的塞尚特别注重物体的结构,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可以概括为球体、圆柱体和圆锥体”。他对几何形体的探索和变形启迪了后来的立体派,他被推崇为“现代艺术之父”。法国画家高更的艺术风格是人物的形象稚拙、单纯,平涂色彩,缺乏立体感,没有明暗,却有着浓郁的装饰味道。其代表作是《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

“现代主义美术”

现代主义美术产生的原因、艺术特点、代表人及代表作品。通过《舞蹈》《格尔尼卡》《那不勒斯来的男人》《紫红色上的黑色》等作品展示了现代主义美术的艺术特点。

(1)现代主义美术的概念、出现的原因和基本特点

20世纪以来出现的许多与传统美术流派不同的美术流派统称为现代主义美术。它出现的原因是:20世纪以来,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了巨大创伤;工业化带来的快节奏生活也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使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展了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野,他们开始用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精神进行创作;艺术家们敏感地关注到工业和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也由此造成了一些新问题;同时他们深受20世纪以来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他们更多的吸收了东方和非洲的艺术风格。在他们的作品中,可以感觉到时代的快节奏;感觉到现代人的精神创伤和心理困惑;感觉到强烈的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同时他们又具有用现代美学成果和现代科技成就进行创作的探索精神。

(2)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被称为野兽派的法国画家马蒂斯是现代主义美术代表之一。在1905年法国沙龙展览里,有一件雕刻作品摆在了马蒂斯等年轻画家作品的中央,这件雕刻作品是以十五世纪的手法制成的,而四周的绘画作品用色强烈、笔法狂野,两者之间有很大差异。于是一位艺评家写下了他的参观感想:“小孩被野兽包围了!”此后“野兽派”便成为这群年轻画家的代名词。他们认为绘画要表达主观的感受,要大胆地应用平涂式的强烈原色和弯曲起伏的轮廓线,应将描绘的景物简化,画面富于装饰性。马蒂斯不仅把东方的技法(毛笔画)发展到他的创作中来,还利用舞蹈、音乐等多种艺术元素来丰富自己的绘画语言。其代表作《舞蹈》。画中背景的蓝色,寓意着蔚蓝的天空,大片绿色让人联想到绿地,人物的朱砂色象征着地中海人健康的棕色身体。在这幅狂野奔放的画面上,舞蹈者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圆圈,疯狂地舞动着,表达了愉快的心情。现代主义美术最有影响的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他作为立体主义的创始人,以《亚威农的少女》一画完全颠覆了过去具象写实的传统手法,亚威农是巴塞罗那一条妓女街的名称,画中呈现五个少女,或坐或站,搔首弄姿,人物扭曲变形到几乎难以辨认,只能从中依稀认出五个女体的存在。这幅画说明画家受到了非洲原始木雕的影响。《格尔尼卡》壁画,反映的是在1937年,西班牙的格尔尼卡小镇被德国法西斯空军夷为平地,毕加索极为愤慨,对法西斯暴行表示强烈抗议。此画结合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风格表现痛苦、受难和兽性。

19世纪最后一位古典主义画家是谁

多米尼克·安格尔(JeanAugusteDominiqueIngres1780年8月29日-1867年1月14日)是法国画家,新古典主义画派的最后一位领导人,他和浪漫主义画派的杰出代表德拉克罗瓦之间的著名争论震动了整个法国画坛。安格尔的画风线条工整,轮廓确切,色彩明晰,构图严谨,对后来许多画家如德加、雷诺阿、甚至毕加索都有影响。巴伯罗·毕加索(PabloPicasso,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法国共产党党员。毕加索是20世纪现代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遗世的作品达二万多件,包括油画、素描、雕塑、拼贴、陶瓷等作品。毕加索是少数能在生前“名利双收”的画家之一。卡米耶·毕沙罗(CamillePissarro,1830年7月10日-1903年11月13日),是一位法国的印象派画家。弗朗索瓦·布歇(FrancoisBoucher)(1703年-1770年5月30日),法国洛可可时期的重要画家。又译做法兰撒·布歇或是法兰克斯·布雪。他以综合性,感官的绘画主题闻名。威廉·阿道夫·布格罗(WilliamAdolpheBouguereau,1825年11月30日-1905年8月19日)是19世纪末著名的法国学院派画家,毕业于巴黎的朱利安美术学院,在1850年得罗马奖学金。他一生坚持唯美主义的学院派风格,打击压制后起的印象派画家,他的作品很受当时人的欣赏,现代对他的作品也大有人赞美。由于他的夫人也是他的同学,所以当时受夫人的影响,极力帮助女性画家举画展列奥纳多·达芬奇1(意大利语:LeonardodaVinci,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名的艺术大师。他不但是个大画家,同样还是一位未来学家、建筑师、数学家、音乐家、发明家、解剖学家、雕塑家、物理学家和机械工程师。他因自己高超的绘画技巧而闻名于世。他还设计了许多在当时无法实现,但是却现身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明。总的来说,达芬奇大大超越了当时的建筑学,解剖学和天文学的水平,但是却未能推动其发展。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Dalí,SalvadorDomenecFelipJacintDalíDomenech,1904年5月11日-1989年1月23日)是一位著名的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画家,因他的超现实作品而闻亩念名。达利是一位具有非凡才能和想象力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将怪异梦境般的形象与卓越的绘图技术和受文艺复兴大师影响的绘画技巧令人惊奇地混合在一起。他有一种对做出出格的事物而引起他人注意的狂热爱好,并影响至他的公众艺术形象,使他的艺术爱好者与评论家异常苦恼。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LouisDavid,又译“达维特”,1748年8月30日—1825年12月9日)是法国画家塌轮,新古典主义画派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埃德加·德加(EdgarDegas,1834年7月19日—1917年9月27日),法国印象派画家、雕塑家。欧仁·德拉克罗瓦(EugèneDelacroix,1798年4月26日~1863年8月13日)是法国著名画家,1798年4月26日出生于法国南部罗讷河畔的阿尔代什省,曾师从法国著名的古典主义画派画家雅克·路易·大卫学习绘画,但却非常欣赏尼德兰画家彼得·保罗·鲁本斯的强烈色彩的绘画,并受到同时代画家热里科的影响,热心发展色彩的作用,成为浪漫主义画派的典型代表。他的画作对后期崛起的印象派画家和梵·高的画风有很大的影响。他的著名画作“自由领导人民”是对浪漫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名作“悲惨世界”的呼应,这幅画曾被印入法国政府发行的100法郎的钞票和1980年的邮票上。H·保罗·德拉罗什(Hippolyte-PaulDelaroche1797年7月17日-1859年11月4日)是法国著名的学院派画家之一。爱德华·蒙克(EdvardMunch,1863年12月12日—1944年1月23日),挪迅衫困威表现主义画家和版画复制匠。他对心理苦闷的强烈的,呼唤式的处理手法对20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的成长起了主要的影响。《呐喊》(挪威语Skrik,也译作《尖叫》,作于1893年),是蒙克最著名的代表作,被认为是存在主义中表现人类苦闷的偶像作品。像蒙克的许多其它作品一样,他一共画了四个不同版本的《呐喊》。蒙克在世纪之交时期创作了交响乐式的“生命的饰带”(TheFriezeofLife)系列,《呐喊》属于这个系列。这个系列涉及了生命、爱情、恐惧、死亡和忧郁等主题。文森特·凡高(VincentvanGogh(发音(说明·关於)),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后印象派代表人物。凡高的作品着意于真实情感的再现,但一直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直到死后他的作品才以其之震撼人心和富于想象力赢得评论界的赞扬。在他死后一些画家开始模仿他的画法,强调感情的宣泄,而对现实不一定作出如实的反映,这种创造性的态度被称为表现主义。此外凡·高的绘画风格对后来出现的野兽派也有一定影响。约翰·斐拉克曼(JohnFlaxman,1755年7月6日–1826年12月7日)是英国著名雕塑家和插图画家。让·昂诺列·弗拉戈纳尔(1732年4月5日-1860年8月22日),法国罗可可时代的代表画家。保罗·高更(PaulGauguin,1848年6月7日—1903年5月9日﹚,生於法国巴黎,印象派画家。大部份艺术史家将他归於后印象派。高更的作品趋向於原始的风格。其用色和线条都较为粗犷。高更的作品中往往充满具象徵性的物与人。此外他是印象派中融合了原始艺术风格的知名艺术家。现代艺术史中,高更往往被拿来与梵谷并论,他们曾经是很好的朋友,互相画过对方的肖像,但最後却步上不同的道路,并没有维持很好的友谊。高更不喜欢都市文明,反而向往蛮荒的生活,这些都在他的作品中看得出来。弗朗西斯哥·戈雅(FranciscoJosédeGoyayLucientes1746年3月30日-1828年4月15日)是西班牙浪漫主义画派画家。画风奇异多变,从早期巴洛克式画风到后期类似表现主义的作品,他一生总在改变,虽然他从没有建立自己的门派,但对后世的现实主义画派、浪漫主义画派和印象派都有很大的影响,是一位承前启后的过渡性人物。葛饰北斋(1760年─1849年),日本江户时代的浮世绘画家,葛饰派的创始人,其画风影响了後来的法国印象派。葛饰的笔名很多,如春朗、宗理、画狂人、戴斗、为一、卍等。托马斯·吉尔丁(ThomasGirtin,1775年-1802年11月9日)英国画家,蚀刻画家。吉尔丁出生在伦敦南华克区一个成功的绳索制造商家里。在他幼年时父亲病逝,他的母亲嫁给了一个绘图员瓦根。吉尔丁跟随继父学习绘画,后来又师从金属版画家爱德华·多耶斯(EdwardDoyes,1763年-1804年),他还结识了J.托纳(J.M.W.Turner)。让-安东尼·华托(1684年10月10日-1727年7月18日)是法国罗可可时代代表画家。萨托尼诺·赫兰(SaturninoHerrán,1887年—1918年),墨西哥画家。生于墨西哥阿瓜斯卡连特斯(Aguascalientes)。1903年,他父亲去世。两年后,全家搬往墨西哥城。1912年,25岁的赫兰认识了他的妻子罗莎里·阿莱拉诺。瓦西里·康定斯基(ВасилийКандинский,格里历1866年12月16日—1944年12月13日),出生于俄罗斯的画家和美术理论家。儒略历1866年12月4日,康定斯基出生于俄罗斯莫斯科,在敖德萨度过童年。进莫斯科大学后,就读法律和经济学。1896年在慕尼黑学习绘画(写生,素描和解剖学),在俄国革命之后的1918年返回莫斯科。因为前卫艺术与官方的现实主义艺术相悖,1921年他回到德国,在包豪斯从1922年开始任教,在1928年加入德国国籍,直至1933年包豪斯被纳粹关闭。此后定居法国,在1939年加入法国国籍,1941年法国被纳粹占领,康定斯基没有选择前往美国定居,他在1944年逝于巴黎近郊的塞纳的内依。约翰·康斯特勃(JohnConstable,1776年6月11日—1837年3月31日),英国风景画家。凯绥·柯勒惠支(KtheKollwitz1867年7月8日-1945年4月22日)是德国表现主义版画家和雕塑家,20世纪德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让-巴蒂斯·卡米耶·柯洛JeanBaptisteCamilleCorot(1796年7月26日-1875年2月22日)。法国著名的巴比松派画家,也被誉为19世纪最出色的抒情风景画家。画风自然,朴素,充满迷蒙的空间感。简称做柯洛,或译做让·巴蒂斯·卡米尔·柯罗彼得·冯·柯内留斯(1784年-1867年)是德国著名画家,出生于杜塞尔多夫。他的父亲是一位杜塞尔多夫画廊的巡视员,他15岁时父亲就去世,做为长子,为了帮助维持家境只得放弃继续学习绘画。但他一直没有放弃绘画。古斯塔夫·库尔贝(GustaveCourbet1819年6月10日-1877年12月31日)是法国著名画家,现实主义画派的创始人。主张艺术应以现实为依据,反对粉饰生活,他的名言是:“我不会画天使,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拉斐尔·桑乔(RaffaelloSanzio,1483年4月6日—1520年4月6日),意大利画家。拉斐尔出生于意大利西北威尼斯和佛罗伦萨之间乌姆勃利亚省的一个小镇,他的父亲就是一位画家。拉斐尔画作中的人物清秀,场景祥和,他可以说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一位画家,在文艺复兴“三杰”中(另两位是列奥纳多·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他的画以“秀美”著称。年轻时他曾在佛罗伦萨学习四年,有幸仔细观摩了另两位巨匠的作品,从中领悟了不少。他的著名宗教画圣母系列将宗教的虔诚和非宗教的美貌有机地融为一体;他的画即使是“圣乔治和龙搏斗”的场面看起来也是平静安详的。他为梵蒂冈教皇居室创作的大型壁画《雅典学派》(SchoolofAthens)是经典之作,他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将基督教和异教,统统融合到一起,创造出和谐的场面。同时也创作出许多著名的肖像如:“教皇利奥十世像”。他的性情平和、文雅,和他的画作一样。他短短一生创作出不少作品,于1520年早逝。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Pierre-AugusteRenoir,1841年2月25日—1919年12月3日),出生在法国巴黎的经典印象派画家。雷诺阿以画人物出名,这之中又以画甜美,悠闲的气氛还有丰满,明亮的脸和手最为经典。印象派中雷诺阿的特色在於描绘迷人的感觉,从他的画作中你很少感觉到苦痛或是宗教情怀,但常常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如母亲或是长姐般的笑容。雷诺阿认为绘画并非科学性的分析光线,也并非巧心的安排布局,绘画是要带给观者愉悦,让绘画挂置的环境充满了画家想要的感觉。雷内·马格利特(RenéMagritte,1898年11月21日-1967年8月15日)是比利时的超现实主义画家,画风带有明显的符号语言,如《戴黑帽的男人》。他影响了今日许多插画风格。全名是雷内·弗朗索瓦·吉斯来恩·马格利特(ReneFrancoisGhislainMagritte)。伊利亚·叶菲莫维奇·列宾(ИльяЕфимовичРепин,1884年8月5日—1930年9月29日),俄罗斯画家,巡回展览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彼得·保罗·鲁本斯(PeterPaulRubens,1577年6月28日—1640年5月30日),佛兰德斯画家,是巴洛克画派早期的代表人物。鲁本斯出生于德国锡根,父亲是一名原籍比利时安特卫普的新教律师,为了逃避宗教迫害而逃到德国。在他的父亲去世后,12岁的鲁本斯跟随母亲回到了西班牙统治下的家乡安特卫普,并在那里接受了天主教洗礼,而宗教也成为鲁本斯画家生涯中十分重要的一个主题。少年时期的鲁本斯曾在一个伯爵夫人家里做侍童,因此有机会接受正统的贵族式教育,精通多种语言。后来又在母亲的安排下从师几位画家,21岁时他便获得安特卫普画家公会的承认,成为一名正式的画家。西奥多·卢梭(tiennePierreThéodoreRousseau,1812年4月15日—1867年12月22日),法国巴比松派的风景画家。依全名又译做皮埃尔·埃提昂·蒂奥多·卢梭。他的中文译名有相当多种,有时做胡梭,有时做鲁梭。卢梭的风景画以强烈的色彩、大胆的笔触,和独特的主题闻名。评价是有褒有贬,他是提高法国风景画家地位的重要人物,在18世纪当时,他的作品被拒於主流画派长达10年的时间,最後终於在1848年获得大众的认可正式有公开展出,并被授与荣誉的十字勋章。并成为将巴比松派接续到印象派的重要画家。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RembrandtHarmenszoonvanRijn1606年7月15日-1669年10月4日)是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台湾简称为林布兰特。亨利马蒂斯(法语:HenriMatisse;1869年12月31日—1954年11月3日)是法国著名画家,野兽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画家。他以使用鲜明、大胆的色彩而著名。爱杜尔·马奈(douardManet,1832年1月23日—1883年4月30日),是出生在法国巴黎的写实派与印象派画家,。米开朗基罗·波纳罗蒂(MichelangelodiLodovicoBuonarrotiSimoni,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1475年生於佛罗伦斯加柏里斯镇,伟大的雕塑家、建筑师、画家和诗人。他与李奥纳多·达·文西和拉斐尔·桑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以人物「健美」著称,即使女性的身体也描画的肌肉健壮。他的雕刻作品「大卫像」举世闻名,梅第奇墓前的「昼」、「夜」、「晨」、「昏」四座雕像构思新奇,此外著名的雕塑作品还有「摩西像」、「大奴隶」等。他最著名的绘画作品是梵蒂冈西斯廷教堂的《创世纪》天顶画和壁画《最後的审判》。他还设计和初步建造了罗马圣伯多禄大殿,设计建造了教宗尤利乌斯二世的陵墓。米开朗基罗脾气暴躁,不合群,和达·文西与拉斐尔都合不来,经常和他的恩主顶撞,但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他於1564年在罗马去世,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1571年9月29日—1610年7月18日),意大利画家,1593年到1610年间活跃于罗马、那不勒斯、马耳他和西西里。他通常被认为属于巴洛克画派,对巴洛克画派的形成有重要影响。胡安·米罗(JoanMiró,1893年4月20日—1983年12月25日),西班牙画家、雕塑家、陶艺家、版画家,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oisMillet,1814年10月4日-1875年1月20日﹚法国巴比松派画家。以乡村风俗画中感人的人性在法国画坛闻名。习惯被称作米勒,实际按照法语发音应翻作“米叶”。居斯塔夫·莫罗(GustaveMoreau,1826年4月6日-1898年4月18日),法国象征主义画家。生于巴黎,死于巴黎。莫罗的绘画主要从基督教传说和神话故事中取材。正是出于这个原因,莫罗的绘画作品中往往包含着文学要素,因此莫罗往往被同时代的象征主义作家和艺术家尊为先驱。1891年,莫罗成为法国国立美术学院教授。在他的学生中有后来成为野兽派先驱的亨利·马蒂斯和乔治·鲁奥。克洛德·莫内(Claude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国印象派主要画家,印象派运动领袖人物。彼埃·蒙德里安(PietCorneliesMondrian;1872年3月7日-1944年2月1日),荷兰画家,风格派运动幕後艺术家和非具象绘画的创始者之一,对後代的建筑、设计等影响很大。以几何图形为绘画的基本元素。奥德·纳德卢姆OddNerdrum(1944年4月8日-)挪威画家。他是一个引起争议的人物。他宣称自己的作品不是艺术,只是一种浮躁虚夸。他的作品中表达出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传统,明显受到了伦勃朗(Rembrandt)和爱德华·蒙克(EdvardMunch)的影响。乔治亚·欧姬芙(GeorgiaTottoO'Keeffe;1887年11月15日-1986年3月6日)是一位美国艺术家,被列为20世纪的艺术大师之一。欧姬芙的绘画作品已经成为1920年代美国艺术的经典代表,她以半抽象半写实的手法闻名,其主题相当具有特色,多为花朵微观、岩石肌理变化,海螺、动物骨头、荒凉的美国内陆景观为主。她的作品中常充满著同色调的细微变化,组成具有韵律感的构图,某些时候欧姬芙画中的物品外轮廓,让观者感到此物品的轻脆感。尼古拉·普桑(NicolasPoussin,1594年6月15日-1665年11月19日)17世纪法国巴洛克时期重要画家。以《阿尔卡迪的牧人》为其代表作。常被简称做普桑。桑德罗·波提切利(SandroBotticelli,1445年3月1日~1510年5月17日),原名亚里山德罗·菲力佩皮(AlessandroFilipepi)是欧洲文艺复兴早期的佛罗伦萨画派艺术家。让·路易-安德尔·蒂奥道·热里科(法语:ThéodoreGéricault;1791年9月26日-1824年1月26日)是法国浪漫主义画派的先驱,对浪漫主义画派和现实主义画派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保罗·塞尚(PaulCézanne,1839年—1906年),法国人,是印象派到立体主义画派之间的重要画家。塞尚由毕沙罗(CamillePissarro)介绍加入印象派,并参加了第一届印象派画展。有人依他的风格也归於后印象派。塞尚认为“线是不存在的,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间的对比。物象的体积是从色调准确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来”。他的作品大都是他自己艺术思想的体现,表现出结实的几何体感,忽略物体的质感及造型的准确性,强调厚重、沉稳的体积感,物体之间的整体关系。有时候甚至为了寻求各种关系的和谐而放弃个体的独立和真实性。塞尚认为:“画画并不意味着盲目地去复制现实,它意味着寻求各种关系的和谐。”从塞尚开始,西方画家从追求真实地描画自然,开始转向表现自我,并开始出现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流派,形成现代绘画的潮流。塞尚这种追求形式美感的艺术方法,为后来出现的现代油画流派提供了引导,所以,其晚年为许多热衷于现代艺术的画家们所推崇,并尊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瓦西里·伊凡诺维奇·苏里科夫(ВасилийИвановичСуриков,1848年1月24日—1916年3月19日,俄罗斯著名画家,1948年莫斯科国立美术学院更名为苏里科夫美术学院。苏里科夫出生于西伯利亚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1876年毕业于圣彼得堡皇家美术学院,并且获得一级艺术家称号。成名作大部分取材于历史事件,表现人民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提香(TizianoVecelli约1477年-1576年8月27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的伟大画家,威尼斯画派的代表。提香出生于意大利东北部阿尔卑斯山地区的卡多列,10岁时随兄长到威尼斯,在乔万尼·贝利尼画室学画,与著名画家乔尔乔涅同学。蒂埃哥·委拉士开兹(又译委拉斯贵支)(1599年6月-1660年8月6日)是文艺复兴后期西班牙最伟大的画家,对后来的画家影响很大,弗朗西斯哥·戈雅认为他是自己的“伟大教师之一”。对印象派的影响也很大。委拉士开兹的全名为蒂埃哥·罗德里开兹·德·西勒瓦·伊·委拉士开兹(DiegoRodríguezdeSilvayVelázquez),出生于西班牙西南部的塞维利亚,父亲胡安·罗德里开兹·德·西勒瓦是祖籍葡萄牙的小贵族、律师,母亲罗里玛·委拉士开兹是塞维利亚的贵族世家,依据当地习惯,姓随父母中家世身份高的人,因此他随母姓。安德鲁·魏斯(AndrewWyeth1917年7月12日-)美国当代重要的新写实主义画家,以水彩画和蛋彩画为主,以贴近平民生活的主题画闻名,作品已被相当多的博物馆、艺廊重视与收藏,包括了美国国家画廊。他的全名是AndrewNowellWyeth。又译作安德鲁·奈维尔·维斯。马克·夏卡尔(俄语:МаркШагал;白俄罗斯语:МойшаЗахаравчШагала;1887年7月7日-1985年3月28日),是超现实主义画家之一。出生於俄国的犹太家庭。父母只靠著微薄的收大以养育10个子女,家境贫困。黑暗的木屋、迷信的乡民、演奏著小提琴的人、牛、羊、鸡以及马等都存在於少年夏卡尔心中的,这一幕幕的印象,成为了他的创作泉源。乔治·皮埃尔·秀拉(Georges-PierreSeurat,又译做乔治·修拉,1859年12月2日—1891年3月29日),是点彩画派的代表画家,后印象派的重要人物。他的画作风格相当与众不同,秀拉的画充满了细腻缤纷的小点,当你靠近看,每一个点都充满著理性的笔触,与梵谷的狂野,还有塞尚的色块都大为不同。秀拉擅长画都市中的风景画,也擅长将色彩理论套用到画作当中。

47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