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卢米埃尔的作品特点

在卢米埃尔所拍摄的作品中,就题材和内容大致可以区分为四个方面:
劳动和工作的生活
被称作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部影片的《工厂大门》,是以设在里昂的卢米埃尔兄弟自己家的工厂作为背景,拍摄下来的工人下班的景象。当工厂的大门打开,系着围裙的女工们和骑着自行车的男工们有说有笑地从工厂里出来,随后,厂主乘坐着一辆由两匹马拉着的马车驶进工厂,大门又重新关上。平凡的形象,活动的人群初次出现在银幕上,令人们感到万分惊奇。而那自然、朴实的工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景象,即使是今天的人们看上去,也会被其朴素的艺术魅力所感染。在以后的作品中,卢米埃尔更是以那些普通的劳动者作为拍摄对象,热情地表现了他们的生活。比如:《木匠》、《铁匠》、《拆墙》、《烧草的妇女们》、《照相师》、《水浇园丁》以及《消防员》(四部)等等。
家庭生活情趣
萨杜尔曾对这些影片做出过这样的评价:“这些敬清影片既象一本家庭的照相册,同时又象无意中拍摄下来的——部描写上世纪末一个法国富裕家庭的社会记录片。卢米埃尔拍下了一些很成功的情景,使观众在银幕上能够看到同自己一样的生活,或者他们所向往的生活”。这些富有情调和诗意的影片,洋溢着家庭生活的情趣,同时充满了资产阶级的闹情逸致。

政治、文化、新闻
卢米埃尔和他所培养的摄影师们,还将摄影机镜头对准了那些具有社会政治、宗教文化、实事新闻等方面的内容和状态进行拍摄,表现出了他们开阔视野和广泛兴趣。比如:《耶路萨冷教堂》、《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礼》、《日本内宅》、《代表们登陆》、《一艘新的船下水》等等。这些影先以不同的景别、角度,准确地拍摄出那个时代异国政治、文化的色彩与特征。同时,就今天而言,这些作品也是人们了解、认识上世纪末的最直观、最真实可信的例作。
自然风光和街头实景
户外实景拍摄是卢米埃尔作品的主要特征。在这一部分作品中,卢米埃尔更出色地表现出了一个摄影师的才华和他对电影的思考。作品:《出港的船》、《火车进站》、《警察游行》、《街景》、《骑兵表演》,以及由卢米埃尔的两个摄影师分别拍摄的两部影片《在美国拍摄的39个景象》和《威尼斯景象》等等,真实、自然地“抓住了生活实景”,记录了人类所生存的富有魅力的自然空间和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状态。在影片《出港的船》中,出海的人迎着冲向岸来的一次次波浪,艰难地把船划出去。画面右上角,站在堤坝上的卢米埃尔夫人和孩子,迎着海风向划船人挥动着手帕,衣裙也随风飘动。卢米埃尔使用逆光拍摄,使整个画面诗意盎然。在这一部分影片中,摄影机位的安排和画面构图的处理上都十分的考究,卢米埃尔更多的运用景深、移动摄影等方式进行表现肆大,使他不愧为赢得早期电影最出色的摄影师的美誉。
在卢米埃尔所拍摄的不足50部的短片中,他还为人们显示出电影所具有的创造不同的表现手段、不同的叙事形式的可能性。其中,
《代表们登陆》被称作是“新闻片”:1895年6月,法国摄影协会议在梭园河上的维尔市召开一次照相会议,卢米埃尔便将与会代表离船上岸的瞬间拍了下来,井在24小时之后,影片和代表们见了面。为此,卢米埃尔被称作为新闻片的先驱。
《消防员》被称作是“记录片”:这部由《水龙出动》、《水龙救火》、《扑灭火灾》、《拯救遭难者》(每部一分钟》4个片段组成。受当时的放映设备、胶片长度的限制,只得将作品分切开来。而后再将作品重新连接起来,结果从不同角度、不同地点拍摄下来的里昂街头消防队员救火、救人的动人情景,却形成了一种“蒙太奇”形式,产生了富有戏剧性的变化。
“有名的《水浇园丁》是一部蕴含着噱头的、萌芽状态的喜剧片”:影片取材于一套连环画,规模很小但包含着许多的喜剧因素,是“后来出现的一切喜剧片的胚胎和原型”。在卢米埃尔的影片中,还可以发现其它不同样式的表现,比如:《假膝行人》就可以被看作是最早的“追逐片”的雏形;而由卢米埃尔的摄影师梅斯吉希拍摄的《在美国拍摄的39个景象》(纽约、波士顿、芝加哥、华盛顿、尼亚加拉瀑布),又可以被看作是最早的“旅行片”的先声,等等。
艺术形式
在形式上,卢米埃尔的影片,大都是由一个固定视点的单镜头拍摄而成的。当然,这里不包括以后的几部由卢米埃尔的摄影师们借助于交通工具拍摄的、具有移运效果的影片。在卢米埃尔的“固定视点的单镜头”的表现形式中,《火车进站》是最为典型的一部作品:亮雹前摄影机架在站台上,朝着远处延伸的火车轨道。站台上空无一人,景深处一列火车迎面驶来,火车头驶出画左沿站台停下,旅客们上下火车,其中有一位少女在摄影机前迟疑地经过,并露出自然、羞涩的表情。火车离开站台驶出画左,影片结束。在这部影片中,物体与人物时远时近,不同景别的视觉变化,形成了纵深的场面调度。这恰恰是人们今天通常使用的“长镜头”的拍摄方法,即固定视点的单镜头拍摄下来的一个时间和空间的连续体。有意思的是,让一吕克·戈达尔在他的影片《卡宾枪手》(1962年)中,对《火车进站》做了又一次幽默的模仿。在卢米埃尔的影片中,在景深镜头的运用上《代表们登陆》和《假膝行人》等,同样是极其富有特点的作品。
卢米埃尔的绝大多数影片都是在记录着周围世界的运动,他无意让“活动电影”成为一种叙事艺术。梅斯吉希曾谈到:“卢米埃尔兄弟已经很恰当地规定了影片的真正领域。小说、戏剧主要是表达人类的心灵。至于电影,它所表现的乃是生活的动态、自然界和它的现象、人群和人们的变动。凡是运动的东西都在电影机的拍摄范围之内。电影机的镜头是向世界开放的”。这段话既准确地概括了卢米埃尔的电影观念,同时也体现了电影与生俱来的记录的本性。
可是,对于这一点电影理论界和电影史学界开始给予应有的重视,却是50年代以后的事情。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和德国电影理论家克拉考尔,主张从“电影本体论”出发,深入探索电影美学,并将卢米埃尔“活动电影”所具有的“当场抓住的自然”的“照相性”,视为电影的本性。从此,人们对于卢米埃尔的影片才有了更为恰当的评价。尽管电影艺术的历史深受传统艺术的影响,不断地向着探索“人类的心灵”的方向发展。然而,卢米埃尔的“电影机的镜头是向世界开放的”这一点,却为我们研究电影美学奠定了更为广阔的、更为科学的基础。
“虽然,卢米埃尔兄弟依然认为自己是制造家、科学家,而不是艺术家”。他们使用“活动电影机”拍摄和放映影片,更多的是为了向世人展示自己的科学发明及其机器的性能。他们始终没有改变“风吹树叶,自成波浪”的记录景致的方法和目的。但是,在卢米埃尔的影片中却无可否认的存在着一种潜能,即电影可以运用于叙事,可以变为一种讲故事的工具。因此,电影便很快地被艺术家们所利用。

17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