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发明物的作品赏析
1934年马格利特阅读了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的名著《变形记》,受到书中所描述景物的启发,创作了这幅《集体发明物》。远处辽阔的大海,海浪拍岸、波涛汹涌。在近处的沙滩上躺着一条半人半鱼的怪物。上半身是鱼身,大大的眼睛、长长的鱼嘴;下半身是人形,两条腿光滑、细长。如果说是美人鱼,在我们通常的印象中,美人鱼都是人身鱼尾,看上去漂亮、美丽,惹人遐想。而马格里特一反常态,彻底颠覆了这个形象,给人一种啼笑乎铅皆非的突兀感觉,可是你又无话可说,仿佛进入了一个与人世迥异的奇特、梦幻世界。马格利特认为,虽然这怪物与民间传说中的美人鱼不一样,但也是受其启发,幻想出来的形象,既然幻想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这一形象也是想象的产物,就给它取了个“集体发明物”的怪诞名字。
作为一个超现实主义画家,马格利特认为:物体的形象与物体的名词名称之间不存在所属或不可转移的关系。树叶也完全可以用大炮的形象来代替。这样的理论无疑为他的创作打开了无限的发挥天地,他也常常在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之间,寻找到可能的相似点,把一些互不相干或者根本不可能出现的情况组合或者扭曲排列在一起。比如上方是白云朵朵的明亮白昼,下面却是屋里点着灯火的漆黑夜晚;头的后面突然长出一张人脸;满天都是降落的小人,铺天盖哪顷闭地,无休无止。不过,然而马格利特对这些形象的局部却描绘的很写实、逼真。就如同这幅画上的人腿一样,非常形象和真实。可是,就在这种种真实的错位和荒谬的组合中,真实的空间与空间的幻觉彻底地被搞得面目全非。马格利特认为:世界上没有见到的“真实”,只有感到的“真实”,绘画的“真实”本来就是一种人眼的幻觉,而绘画就是为了打破人们日常习李裂惯中的参照系。这还可以从他还擅长玩弄的文字游戏中看出来,比如他在画面上画上一只烟斗,却在下面美其名曰:“这不是烟斗”;把一个单词故意遮去一个字母,从而,形成一种奇特的幻想效果等等。他通过这些概念的转换打破人们头脑中一些固定的观念,赋予形象本身完全独立的地位,就是说,形象就是形象本身,什么都不是,什么都是人为的称谓罢了。
马格利特一生都坚持着自己独特的超现实主义风格,用自己独特的思维、富有幻想和荒诞的视觉形象,在美术史上留下了奇幻而瑰丽的一页。他的创作理念深深地影响了同时代的许多年轻的超现实主义者。由于他奇思怪想的创作风格,被誉为“魔幻现实主义画家”。
关于马格利
在大学之前对于现味跟逐片顶代艺术是没有什么关怀心的,如果不是黄梵老师开设的文化素质选修课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知道马格利特,当然我来自并不太喜欢他,就像我不怎么喜欢毕加索以及杜尚,他们挑战了我对美的理解,无疑就像学高数的时候知道有个东西的平方可以为负一样。黄梵老师也介绍了很多我比较喜360问答欢的,比如那个基本功福效振映标不怎么扎实,技巧不太好,自学成材的卢梭。之所以要了解马格利特也完全是因为黄梵老师布置了一篇题为“谈马格利特与卢梭的异同”的考试论文,我想了挺久的,写了《同为画梦的考请晶派用子人》一文,顾名思义,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化的都是梦,都是不真实,不同点就是画的梦不一样。答喜本想把当时写的论文发上来,结果只有当时找的资料,今天整理了一下。
勒内马格利特(Rene Magritte,189粒间往训充含照征需8-1967),比利时画家,超现实主义运动的主要成员之一。
1898年别片土级损被跟硫断倒生于莱锡内,性格内向,他14岁时,母亲自杀,这件事给当时马格里特幼小的心灵带来了很大的创伤。18岁时,马格里特进入了布鲁塞尔艺术学院,时断时续的学习了几年。在他成长过程中,诗人布尔乔亚以及马宋对他起了很大的影明孔跟聚度短响。
1922年,马格里特看到了契里柯的复制作品《爱之歌》,马格里特从此确定了自己的风格。1925年,马格里特进入了超现实主义时期,他做于这一年的《汉与两姐妹》,实际上是一个鱼况传茶年年知刘陆革女孩白天和夜晚的双重形象。1926年他创作的《受威胁的凶手》,则是比较典型的,味领歌以日常生活为基础,然而是十分恐怖的、色情的马格里特惯用的题材。1927年8月,马格里特迁居法国郊区,与勃勒东、艾吕雅又密切交往。此后的3年,是马格里特创作上的丰收时期,他的杰出的作品都作于这一阶段。
由于对巴黎争论和癫狂气氛的厌倦,马格里特于1930年回到布鲁塞尔,与巴黎这个世界艺术中心远离,他不再引措仅客绿起人们的注意。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美国纽约举办的现代艺术回顾展上,马格里特再次被人们所认识。
马格里特一生的风格变化不大,他不受亮书问滑她光确剧流行的新技巧影响,而须专注于创作奇幻的、恐怖的、充满特殊构想的形象.他的绘画作品仿佛谜语一般让人猜想,作品里浮现一种死寂的安静,表达的观点含括了从政治到哲学的理性世界,对于边感的回业其他大师们常用的九意观兵染有关男女情爱的题材,马格里特极少涉及。
勃勒东称马格里特的作品是“最清担诗知坐况助急世镇晰的超现实主义”。马格里特的创作对西方现代绘画,特别是对达利、马宋及年轻一代的波普艺术家有较大的影响。
马格利特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流亡法国。后多次参加在欧美举行的重要画展,逐渐成为国际知名画家。1960年在美国举办第一次个人回顾展。其国际声誉尤以1965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回顾展达到高潮。 马格利特的绘画风格基本保持了被称之为精密、神秘的现实主义,或魔幻现实主义的超现实主义风格。作品真实地表现日常场景,不作变形歪曲,但事件与细节的意外组合,产生奇特怪诞的神秘意味,如同睡眠中醒来一瞬间,在不清醒状态下所产生的错幻视觉,具有超凡的想象力,形成了超现实主义绘画中独具一格的画风。望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