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与象征的关系 在文学中

意象
现代英美诗歌流派。意象即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本是中国古典文艺理论固有的概念。从老数《易经》、《庄子》、《诗经》、《离骚》到《文心雕龙》和唐代的《诗品》及唐宋诗词,意象说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20世纪初以美国诗人艾兹拉·庞德、艾米·洛威尔和英国诗人托马斯·休姆、理查德·奥尔丁顿为代表的一部分作家、评论家在法国象征主义和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丰富性、含蓄性、形象性影响下,兴起反对抽象说教,反对陈旧题材与表现形式的诗歌运动。1912年,庞德首次采用了意象派名称。1915~1917年间 ,每年出版一本意象派诗集。庞德退出意象派后,洛威尔继续领导银含拦该派活动,提出6项原则性主张,即语言要通俗准确,创造新节奏,题材完全自由,用意象来写诗,表现要具体、简练、浓缩。后来洛威尔又加上“要含蓄,不用直陈”的原则。他们力求以鲜明的意象和短小精悍的“中国式”诗体去反对陈腐的19世纪后期英国诗风,有积极意义,但重点追求诗歌的形式和技巧,有忽视作品的社会意义和思想价值的倾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意象派诗人逐渐分道扬镳,这个流派也逐渐瓦解。十月革命前后,意象派传到俄国,叶赛宁等第一批青年诗人和画家发表意象主义宣言,成立团体,出版意象主义杂志和诗集。1927年该团体解散。30年代,英国评论家卡罗琳·斯珀津出版了《莎士比亚的意象》一书,对莎剧中的意象进行了大量研究,成为莎评中意象派的首创者。40年代到60年代,美国诗坛上先后出现了以卡尔·夏皮罗、约翰·马尔科姆为代表的意象玄学派和以詹姆斯·赖特、路易斯·辛普森为代表深度意象派等新的诗歌流派,说明意象派在美国诗坛上影响较大。

象征
1886年。一笔名叫让·莫雷亚斯的年轻诗人,在《费加罗》报上发表了一篇文学宣言,主张用“象征主义者”来称呼当时的前卫诗人。这份宣言标志象征主义流派的诞生。事实上,在此之前,象征主义作为新的创作方法,早在浪漫主义盛行的时期已经萌芽。许多浪漫主义诗人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了象征主义的手法:暗示多于解释,含蓄多于畅尽的发挥。象征主义的先驱波德莱尔和马拉梅、兰波、魏尔兰等象征主义名家就已经发表了大量的象征主义作品。

色彩意象与象征主义

与此前的帕尔纳斯派不同,象征主义重新回到以抒写个人感情为重点的老路。但它抒写个人情怀和浪漫主义的抒情大异其趣。它抒写的不是日常生活中的表层的喜怒哀乐,而是不可捉摸的内心隐秘;或者如马拉梅所说,表现隐藏在普通事物背后的“唯一的真理”。为此,象征主义对于诗的语言进行了很大的改造。对于日常用的字和词加以特殊的、出人意外的安排和组合,使之发生新的含义。象征主义不满足于描绘事物的明确的线条和固定的轮廓,它所追求的艺术效果,并不是要使读者理解诗人究竟要说什么,而是要使读者似懂非懂,恍惚若有所悟;使读者体会到锋胡此中有深意。象征主义不追求单纯的明朗,也不故意追求晦涩;它所追求的是半明半暗,明暗配合,扑朔迷离。象征主义诗歌十分强调音乐效果,可是诗句的音乐性不是单纯通过机械的协韵表现出来,而在于诗句内在的节奏和旋律。散文诗的音乐感并不亚于格律诗,有时反而胜过格律诗,因此许多象征派诗人的散文诗都写得有特色。
1886~1891年是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昌盛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马拉梅的《诗与散文》、拉弗格的《善意之花》和昂利·德·雷尼耶的《插曲》等。1891年, 莫雷亚斯首先宣布脱离象征派,许多象征派诗人也纷纷向自己选择的方向发展,不再遵循共同的象征主义艺术标准,象征主义流派从此解体。但是,象征主义作为文学思潮和艺术风格,影响却非常深远。20世纪法国的重要诗人瓦莱里、克洛代尔、亚默,甚至圣琼·佩斯等,都被评论家列为后期象征主义者。比利时有著名的象征主义诗人维尔哈伦和梅特林克。中国现代诗歌史上,也曾出现戴望舒、李金发等象征派诗人。

急求外国

异化:
“异化”本是一个哲学术语,指主体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分裂出它的对立面,变成外在的异己的力量。人类生活在自然界和社会中,无论是群体或个体都会碰到不可战胜的自然力或社会力的压迫,于是人们会通过幻想把自己异化为一种能战胜自然力的物,或异化为能摆脱人世间的苦难的物。这种幻想的产物,具有浓郁的传奇色彩,为人们所喜爱。文学作品中有了“异化”现象,读起来诡谲怪异,产生奇特的艺术魅力。代表作为卡夫卡的《变形记》。

象征主义:
从浪漫主义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文学思潮和派别轮危达军象乡料座,也是现代主义文学产生最早、影响最大、波及面最台右员混亲映干进开具阻广的一个文学流派。在西欧的文学史上,19世纪后期的象征主义称前期象营另讨征主义,以与20世纪的象征主义相区别。象征主义重视借助外庆流敌在具体事物表达内心感受,注重使下践满帮超行易前联想、暗示、讲究诗歌的神秘性、音乐性以及“交感”手法。爱伦·坡和波德莱尔是象征主义的先驱,前期代表诗人主要有马拉美、魏尔伦、兰波,后期则为瓦雷里、里尔克、叶芝、艾略特等。

含泪的工设题异喜围热微笑:
果戈里文学创作将喜剧性因样曾穿素和悲剧性因素糅合在一起率者形卫价衣额,以夸张、幽默甚至荒诞的艺术方法表现了深刻的悲剧内涵,让读者在笑声中哭泣,在诙谐中沉郁,别林斯基把他的艺术风格命名为“含泪的微笑”,这种艺脸术风格对契诃夫、欧亨利等后世作家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现在“含泪的微笑”主要指欧亨利小说的创作风格,是作品喜剧形式和悲剧内涵的有机步段河右适模亚器结合."微笑"是其喜剧形式.诙谐的语言,轻松的叙述,巧妙的情节.幽默讽刺甚至玩世不恭的语调,夸张,嘲讽,双关等手法灯里往免的运用,都让读者忍俊不禁;“含泪”是其悲剧内涵,欧亨利小说轻松的文字背后是内心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作品多揭示现实的不合理,表现小人物在残酷的社会中承受心灵的创伤,寄寓他们深深的同情。

然主义: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一会称田命教聚践层治脸个新的文学流派――自然主义在法国诞生。它的思想基础来自于泰纳。 特点:1)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一样,强调客观地反映现实升,但自然主义的描摹自然的主张实际上是随便观察到的庸俗的自然、多属偶然现象,反对现实通过典型概括的手法反映现实。2).要求文学家成为科学家,应按照严格方法进行研究和创作。这种以生物学分析代替社会分析的方法抹煞了人受社会制约这一基本事实。3).自然主义者认为,既然作家完成的是科学家的职能,他就应该做到绝对的冷静和客观,而不应流露个人感情和给予评价。代表人物有左拉、莫泊桑等。

意象派:
意象派(Imagists)是1909年至1917年间一些英美诗人发起并付诸实践的文学运动,它是当时盛行于西方世界的象征主义文学运动的一个分支。其宗旨是要求诗人以鲜明、准确、含蓄和高度凝炼的意象生动及形象地展现事物,并将诗人瞬息间的思想感情溶化在诗行中。它反对发表议论及感叹。意象派的产生最初是对当时诗坛文风的一种反拨,代表人物有休姆、庞德、艾米和叶赛宁等。

复调小说:
复调小说是前苏联重架学者巴赫金创设的概念。"复调"也叫"多声部",本为音乐术语。巴赫金借用这一术语来概括托斯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诗学特征,用来区别"那种基本上属于独白型(单旋律块使呢案输该怎频须)的已经定型的欧洲小说模式"。与主人公的意志统一于作者意识的单声部小说不同,托斯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属于个人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对话性,"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由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组成真正的复调"。"众多的地位平等的意识连同它们各自的世配记未界,结合在某个统一的事件之中,而互相间不发生融合“。

象征:
艺术创作的基本艺术手法之一。指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艺术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艺术家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会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含义。另外,根据传统习惯和一定的社会习俗,选择人们熟知的象征物作为本体,也可表达一种特定的意蕴。

17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