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的发展?

16、17世纪之交产生的意大利歌剧,是文艺复兴运动在音乐上的最大成果,它标志着一个新的音乐时代——巴罗克音乐时期的开始。歌剧是集音乐、戏剧、舞蹈等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由于歌剧在意大利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它的发展史也可以说是意大利的音乐史,意大利歌剧在整个欧洲音乐的发展中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1、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的特点意大利歌剧产生于巴罗克时期,并在这一百五十年的时间里辗转于意大利各大城市,期间它经历了产生、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并影响了欧洲各国。佩里和卡契尼等作曲家使歌剧初具雏形,蒙特威尔第和A.斯卡拉蒂使歌剧趋于完善,并使它在欧洲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随后意大利歌剧在发展中经历了三个重要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和真实主义时期,其中后两个时期最关键。音乐史上的浪漫主义时期大约是19世纪前后的100多年,该时期的音乐不像巴罗克音乐那样壮观、华丽,在细节上精致修饰;也不像古典主义音乐那样具有精练、朴实的音乐语言,形式结构明晰匀称;它更多地强调个性与自我感受,无拘无束地表达情感世界,体现了浪漫主义所特有的激情。浪漫主义音乐的这些特点都在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中得到了体现,它强调强烈的感情渲染、个人主义精神的展现以及强烈的个性表现,重视歌唱性和抒情性,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创作宗旨,反对古典主义音乐的传统形式和内容,作曲家们期望最大程度地体验各种感受。这些都是当时意大利歌剧的鲜明特点。2、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发展的背景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的发展和成熟与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是不可分割的,法国大革命促进了意大利民族意识的觉醒,整个19世纪意大利人民都在为民族统一和独立而斗争,所以民族主义问题成为影响当时音乐发展的主要因素。浪漫主义者强调音乐文化的民族精神,作曲家们也在关注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这使得一些民族文化复兴运动高涨的国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传统音乐。同时,浪漫主义思潮与现实的民族斗争结合在一起,带来了意大利文化的繁荣,使18世纪末衰退的歌剧艺术重获新生。虽然浪漫主义因素对欧洲各国有着深远的影响,但对意大利歌剧来说,它没有像德奥或法国音乐那样具有激进的浪漫主义倾向,而是更多地扎根于本民族生活的原有传统,遵循本民族的审美习惯和歌剧体裁的传统,所以浪漫主义因素只是逐步地渗入意大利歌剧。意大利喜歌剧和正歌剧两种体裁直到19世纪仍然并存发展,但是它们的基本任务从体现民间生活转向为发展民族文化而斗争,使歌剧艺术受到时代生活的影响而形成新的风格。
3、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的发展过程浪漫主义风格的意大利歌剧从罗西尼开始,经过贝里尼、唐尼采蒂到威尔第早期,内容主要体现了爱国情感与英雄主义。到威尔第的创作后期,出现了新的音乐潮流——真实主义歌剧,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1890)、列昂卡瓦洛的《丑角》(1892)、普契尼的《艺术家的生涯》(1894)等作品是推动这股潮流向前发展的代表作。真实主义歌剧不仅保持了真实主义文学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特点,而且还继承了来自法国比才《卡门》的现实主义传统。19世纪早期浪漫主义风格的意大利歌剧代表作曲家:罗西尼(1792-1868),意大利歌剧最多产的作曲家,他生活在浪漫主义早期,是古典主义歌剧与浪漫主义歌剧过渡时期的重要作曲家。他创作的近四十部歌剧为意大利歌剧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色彩,他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集意大利喜剧的精华,语言生动,形式自由,是意大利喜歌剧的代表作;《威廉·退尔》则是大歌剧的经典作品,为19世纪的歌剧创作提供了新的经验。他在遵循意大利传统歌剧创作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歌剧改革,缩小了宣叙调和咏叹调的区别,把歌剧中独立的分曲形式发展成“场”的结构,并在音乐高潮时创用了“罗西尼渐强”的表现方式。他复兴了意大利歌剧艺术,使它与德国歌剧、法国歌剧形成抗衡。如果把1820——1850年称为美声时期,那么罗西尼就是这个美声时期的缔造者。他为歌剧带来了神奇和欢笑,使人们重新回忆起意大利歌剧一枝独秀的魅力。唐尼采蒂(GactanoDonizetti,1797-1848)和贝里尼(V.Bellini,1801-1835)延续和发展了罗西尼的歌剧风格,前者旋律丰富多彩,炫耀声乐技巧,由于过多强调感官上的愉悦而缺乏内涵,但对意大利“美声”学派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拉美摩尔的露西亚》和《爱的甘醇》是他的倾情之作;后者重视音乐与语言的关系,强调音乐的表情作用,旋律纯朴自然而富有感染力,《诺尔玛》、《清教徒》,特别是《梦游女》,以其抒情和细腻令人陶醉。他们使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逐渐成熟,通过努力确立了意大利歌剧的地位。意大利歌剧在唐尼采蒂、贝里尼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超越这两位大师的作曲家出现,直到威尔第的出现才真正使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有了起色,并将它发展到极致。威尔第(GiusppeVerdi,1813-1901)是一位革新者,他受民族独立运动思潮的影响,作品内容涉及社会各阶层的人物,使意大利歌剧摆脱了思想和创作方面的危机;他把意大利的文学艺术和现实主义结合在一起,使作品既具有崇高思想,又被人们广泛接受。音乐上,他在大多数歌剧作品中依旧遵循分曲结构的写法,同时又着重研究瓦格纳歌剧的特点,并对它分场而不分曲的结构和主导动机的手法加以创造性的运用,在保持民族风格与传统习惯的同时,创作出富于戏剧力量、光彩动人的旋律。他一生共创作了26部歌剧,较著名的有:《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唐·卡洛斯》、《阿伊达》、《奥赛罗》。威尔第创造出真正意义的现实主义歌剧,他使意大利歌剧传统在欧洲浪漫主义时代,不仅保持着民族本色,而且焕发出勃勃生机。到19世纪晚期,欧洲文学界掀起了以法国左拉(1840-1902)为代表的真实主义运动,同时意大利也兴起了真实主义文艺思潮。真实主义作家们力求真实地描写和表现社会生活的现实状况,并客观地再现生活。第一部真实主义歌剧是马斯卡尼(PietroMascagni,1863—1945)创作的《乡村骑士》(CavalleriaRusticanA.,这部歌剧吸引了众多观众,开真实主义歌剧的先河,并确立了真实主义歌剧作为一种风格流派在音乐史上的地位。紧随其后的另一部作品《丑角》(Paliacci英文译为“Punchinello”或“Clown”)是同一时期作曲家列昂卡瓦洛(RuggieroLeoncavallo,1857—1919)的杰作,虽然《丑角》的音乐不如《乡村骑士》那么优美,但它却更获得群众的理解,更真实地再现现实生活的情景。在同一时期最卓越的作曲家当属普契尼(GiacomoPuccini,1858-1924),他创作了一批具有真实主义歌剧特征的经典作品,如《绣花女》、《托斯卡》、《蝴蝶夫人》、《图兰多》等。他的歌剧结构简练,力求直接地表达剧本所提示的戏剧感染力,注重旋律与戏剧的贯穿发展,抛开咏叹调与宣叙调截然分开的传统,善于用音乐渲染气氛;擅长塑造各种柔弱的、生活苦难的妇女形象,如绣花女咪咪、歌伎巧巧桑、歌女托斯卡、女仆柳儿等;另外他还喜欢把东方异国情调的音乐作为创作素材。普契尼歌剧改变了意大利歌剧只重人声不重器乐的状况,他在继承威尔第等大师传统的基础上,揭开了20世纪意大利歌剧的新篇章。
4、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的影响意大利歌剧从16、17世纪开始,经过了18世纪的歌剧改革,到19世纪的成熟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它们使意大利歌剧的结构更完美,也使音乐、舞蹈、文学、舞美、音响等形成一个整体,共同构成歌剧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的内容、旋律、美声演唱等,对当时的欧洲各国甚至后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简述歌剧的发展历程(西方音乐)

人类已经迈入一个新的世纪。

回顾过去百年来的西方音乐,在整个西方历史发展中,它究竟起了什么作用?有什么意义?得失如何?这些问题也许几十年后回过头来可以看得更加清楚。

但是,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

即便是现在,我们也能从回顾中提出一些问题来加以探讨,以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借鉴西方音乐。

(一)

浪漫主义时期法国歌剧的发展情况

1909年在20世纪音乐史中或许是很重要的一年。

那年8月,勋伯格完成了他第一首无调性作品《钢琴曲三首》(op.11)。

无调性音乐语言显得夸张、怪诞,是与世纪初流行于德奥的表现主义流派相联系的。

表现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用极端主观的方式,把内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新音乐的实验非但没有降温,反棚扮族而愈演愈烈。

不仅流派繁多、风格各异,参与人数亦大为增加。

1945年以前,进行音乐实验的只是少数作曲家;1945年以后,继续按照传统风格写作的作曲家成为少数,出现了一大批以进行各种音乐实验闻名于世的作曲家,如梅西安、布列兹、施托克豪森、凯奇、卢托斯拉夫斯基、潘德雷茨基、诺诺、亨策、利盖蒂、吉纳斯特拉、贝里奥、克拉姆等。

他们离开19世纪浪漫主义传统已经很远,却代表了西方音乐发展的主流。

在这纷繁杂多的现象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出,战后的新音乐主要集中(不是惟有)表现在下列四个方面:

1.序

(三)

对于”新音乐”的各种看法,可以大链弊致归纳如下:

1.新音乐最终是会被接受的,只是时间而已。

就像西方历史上中世纪的”新艺术”(Arsnova)、文艺复兴时期的”新音乐”(NuoveMusiche)、古典主义早期的”华丽风格”(goutgalant)一样,一开始,也不被普遍接受,但逐渐地,它们就站住脚了。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从一个音乐时代转向另一个时代,总是伴随著进步人士的主张和保守阵营的反对意见。

“当蒙特威尔第从文艺复兴时期风格逐渐向早期巴洛克风格发展时,当时的评论家对于他使用没有预备的不协和音,就发出警告,认为这是一种”最危险的革

(四)

70年代以来,严格地说,60年代末以来,作曲家们很少再固守什么教条,忠实于某一特定流派,达姆施塔特(暑期班)独领 *** 的时代过去了。

不少作曲家继续运用以往的音乐语言写作,各种流派和风格仍然存在。

与此同时,出现了新的动向,即一定程度的所谓”回归”现象,传统又受到重视。

例如,50年代时,威伯恩是那么受人推崇,而同属新维也纳乐派的贝尔格却因为他的作品更多的结合了19世纪浪漫主义传统而显得”陈旧”,如今,当传统再次受到重视的时候,贝尔格又变得”新鲜”起来;美国作曲家巴伯,曾被认为是一位守旧的浪漫派,如今,也被当作”先知缺绝”受到重新评价

歌剧起源于巴洛克时期(1066-1750),他的发源地是意大利所以当时的歌剧主要以欧洲歌剧为代表,一般认为欧洲歌剧产生于16世纪末。

第一部被西方公认的歌剧,是在人文主义影响下,在1599年由佩里创作的《达夫尼》但是最后由于乐曲丢失 也有人把佩里在1600年为庆祝亨利四世婚仪而写的《优丽狄茜》做为最早的一部西洋歌剧。

由于公众对歌剧的欢迎,1637年威尼斯创设了世界上第一座歌剧院。

不过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歌剧是1607年蒙特维尔第创作的《奥菲欧》作者运用了相当近代化的管弦乐队为戏剧配乐,用不谐和音烘托气氛和展现矛盾。

在他的歌剧里,独唱,重唱、管弦队和舞蹈综合在一起为剧情服务。

并为次种歌剧的体裁起了奠基性作用 ,所以蒙特威尔第被誉为“近代歌剧之父。

再次同时威尼斯歌剧学派正式兴起。

并在1637年威尼斯开放了第一家公共歌剧院—圣卡西亚诺剧院,使得这门艺术走出了少数贵族门槛。

进入了平民的生活当中,从此歌剧被搬上大舞台,让更多的人去接触和了解他,并有了他自己独特的发展空间。

同时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威尼斯前后开放了十几家歌剧院,为歌剧的发展创造了更大的平台和空间,也预示着歌剧爱好者之多,他已是世界人民正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了,所以当时有一大批有才华的作曲家拼命的创造歌剧,比较有名的有切斯蒂、卡瓦利等人。

这样为世界歌剧的发展有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当时的剧院虽然比较奢华但是开始运用灯光和道具,在一定程度上使歌剧院正式成型并更好的为歌剧的发展所服务。

在此同时的17世纪中期,出现了以A·斯卡拉蒂为代表的那不勒斯学派,并统治了意大利乐坛和欧洲舞台近一百年。

这个乐派特别注重在歌剧中发挥人声美的作用,使声乐独唱水平空前提高,更加强了歌剧的主调风格。

当时的咏叹调已固定采用A—B—A的反复三段体形式,在第三段重复第一段音乐材料时,歌唱者可以随意炫耀自己的歌喉,在重视人声的同时,也重视器乐的独立表现,根据剧情给于相同的配乐,并首创了歌剧启幕前的器乐合奏—序曲由快—慢—快三部分组成。

他树立的这种歌剧典范形式,被称为意大利正歌剧(opera seria)。

但是由于过分对人声的表现,歌剧本身空洞单调,形式趋忽略内容的倾向,所以最终走向了衰败。

至于罗马歌剧,由于处于罗马教廷的心脏地带,教会的保守势力对其百般迫害,最终地内禁演歌剧,从此罗马歌剧也一蹶不振。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歌剧将没落将在世间消失,而是歌剧又以最新的新式最适合当时社会潮流的新新式依然屹立与世界艺术之林。

就在意大利正歌剧和罗马歌剧衰落的同时具有民族性质的歌剧兴起,如在德国和奥地利,涌现出了一批歌剧作家,如莫札特、韩德尔、贝多芬等,主要作品有《魔笛》、《费加洛婚礼》、《唐璜》、《费德里奥》《月球上的世界》等不朽之作。

在英国也出现了向《狄多和伊尼阿斯》和《乞丐歌剧》的优秀歌剧,特别在法国出现了向古诺、比才、托马、马斯奈(Jules Masse)、德布西、拉威尔等优秀的作曲家。

同时兴起了喜歌剧和大歌剧 并留下了永远不朽的《乡村卜者》 《塞尔维亚的理发师》和《安娜.波莲》等让世人惊叹的作品。

这一切都为歌剧的整体发展和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如当时法国的歌剧就加入了传统的宫廷艺术—芭蕾舞,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歌剧同时也给歌剧注入了新活力。

就在意大利正歌剧和罗马歌剧衰落的同时,歌剧这门古老的艺术也经过百年的发展了,其中一些华而不实的弊病逐步显露出来。

歌剧在100年的发展过程中,人们的审美也在这百年里起了变化有了提升,所以以往那些不变的故事在没法留住观众的眼球了,歌剧急切的需要做出改革,所以一些有识士开始了改革的尝试。

拉摩算是改革的先行者,而最彻底、影响最深远的是格鲁克的歌剧改革。

他的主旨是:“质朴和真实是一切艺术美的伟大原泉,在次基础上各地也在对歌剧悄然的做出改革,一些有才华的作曲家也在尝试着对歌剧作品的新新式进行创作。

同时格鲁克对老式歌剧做出了大胆的改革,删除了很多不利歌剧表现的东西,使当时改革后的歌剧为之一新,并影响了整个19世纪的歌剧发展,其中罗西尼、瓦格纳等作曲家一直在此影响和启蒙下进行着创作和发展。

此后在歌剧艺术的舞台上有涌现出了很多有贡献的作家如威尔第和普契尼等,他们用他们特有的才华对歌剧进行了不同的改革,使之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

歌剧从起源到现在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新式繁多大小不一,他的发展历程是坎坷的,但是他给人类带来的是无尽的精神享受,虽然在当今社会中各种新型艺术对歌剧的冲击很大,歌剧的爱好者也在越来越少,但是我还是相信歌剧还会以他独有的魅力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并重新占据每个懂音乐和爱音乐人的心。

33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