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塞尔·杜尚的作品历程

(1)1911创作完成《下楼的裸女一号》。
(2)1912年创作完成《下楼的裸女二号》;
(3)1913年创作完成《现成的自行车轮》;
(4)1915-1923年创作完成《The Large Glass》(译:《大玻璃》);
(5)1917年创作完成第一件装置艺术作品《喷泉》;
(6)1919年创作完成《在蒙娜丽莎的脸上画上胡须》(L.H.O.O.Q);
1887年7月28日出生于法国薄兰韦勒(Blainville)。
1902:开始作画,画了《薄兰韦勒的风景》,是迄今所知道的他的第一张作品。
1904:中学毕业,到巴黎和他哥哥在一起,进朱丽亚艺术学院学习。
到1905年7月离开朱丽亚艺术学院。开始用后期印象派风格画家庭成员、朋友和风景。
1905:为两份报纸画漫画插图,这件事断断续续做到1909年。在里昂学印刷,在军队中服务一年。
1906:从军中退役,继续回到巴黎学画。
1908:在巴黎郊区纳衣(Neuilly)定居,一直住到1913年。
1909:以类似杜尚的风格画人像和裸体,到1910年渐渐转向野兽派那种比较自由的表现风格。第一次参加巴黎的独立沙龙展览,在星期天常去他哥哥的住处参加一些艺术家、诗人的聚会,并在那里知道了立体主义。
1910:这一年中画了好些重要的早期作品。
1911:开始画立体主义风格的画。
1912:创作他重要的油画作品的最后一年。7、8月访慕尼黑,开《新娘,甚至被光棍们剥光了衣服》的草图。他的作品《下楼的女人》被“独立画展”拒绝。
1913:叛离流行艺术观的开始,停止创作传统手段的油画和素描,离开巴黎的艺术家圈子,做图书管理员,在艺术上开始转向机械的描绘手段,作一些类似科学的设计。继续构思他的《新娘》(后来以《大玻璃》闻名,因为此画是画在玻璃上的)。做了《三个标准的终止》表现了对科学度量标准的嘲弄意味,同年还做了用自行车轮固定在凳子上的雕塑,这是现成品的开始。送军械库画展的作品反应强烈,参展的四张画全被卖出去了。
1914:构思《大玻璃》,画草图,试验方法,并开始收集历年的笔记,创作心得,后来这些卖兄在1911-1915年的笔记成为在1934年做的《绿盒子》里的内容之一,其中几乎集中了杜尚在后来的创作中的主要思想。再画《咖啡磨,二号》,买瓶架子回来作为自己的艺术创作。用现成的印刷品——在一张印刷品的风景画上点了两点,名《药房》作为自己的创作。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两个哥哥都应征入伍,杜尚因为身体的原因免役,帕克邀请他去美国。
1915年6月坐船去纽约。他被美国人当成著名欧洲艺术家而受到欢迎。帕克把刚下船的杜尚直接带到爱伦斯伯格寓所,爱伦斯伯格热情接待。杜尚在他那里住了3个月,就搬入自己新找的寓所,并有了自己的画室,他购了两块大玻璃,开始动手画他的《大玻璃》。买雪铲,在铲上题“折断胳膊之前”,作为他的作品,并为这类作品想出“现成品”的称呼。美国报纸上开始有采访他的文章出现,他的艺术主张已经形成。
1917:又搬回爱伦斯伯格楼上的寓所,爱伦斯伯格希望得到《大玻璃》的拥有权,以替杜尚交房租为代价,《悔配缓大玻璃》完成之日当归爱伦斯伯格。送现成品出去展览。和爱伦斯伯格等人开始筹备“独立艺碧模术家展”。
1917:独立艺术家展,送《泉》参展,未获准展出。出《盲人》和《仑仑》两种艺术小杂志,但都只出了一两期即停刊。给3个有钱的美国姐妹教法文,在一个法国机构里服务了几个月。
是他一生中最后一张油画《Turn》。这一年美国参战,为避免服兵役,杜尚去了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在那里租了一个小公寓,继续构思大玻璃,热衷下棋,筹划在纽约的立体主义展览,但写信给爱伦斯伯格说,他不希望展出自己的任何作品。法国诗人阿波里奈尔和他的二哥杜尚一维龙均过世,杜尚很难过,计划回法国一趟。
1919: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参加了一个棋俱乐部,痴棋。他妹妹在巴黎结婚,他从布宜诺斯艾利斯送她的结婚礼物是:《L.H.O.O.Q.》,是一本几何学教科书,他让妹妹把它挂在阳台上任凭风吹雨淋。6月回巴黎,有时去里昂看看父母。与当时在巴黎的达达们有联系,有时去超现实主义者常聚会的咖啡馆。《L.H.O.O.Q.》(《为蒙娜丽莎画胡子》)问世。
1920:初回纽约,把一个玻璃容器称做《50巴黎的空气》,作为礼物送给爱伦斯伯格。他的《L.H.O.O.Q》被比卡比亚出版在达达刊物《391》上,成为达达的招牌。在纽约西73街租了个画室,和美国现代艺术收藏、赞助者德莱厄太太及美国艺术家马雷组织了“无名者协会:现代艺术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在20年中组织了84次展览和无数的讲座,还有出版物。杜尚开始任组织展览的主任,后来做秘书,做了多年。他的女性身份“罗丝·瑟拉薇”出现。
1921:和马雷一起出版了一期刊物《纽约达达》,巴黎的达达俱乐部要他送作品去展览,他发电报给他们说“给你个球”。6月回巴黎,《大玻璃》的所有权从爱伦斯伯格转到德莱厄太太手里,因为爱伦斯伯格迁往加州,无法携带这件作品,此时,杜尚仍在制作这件作品,尚未完成。
1922:l月回纽约,教法文课。继续画《大玻璃》。法国超现实主义的领袖普吕东在他的《文学》杂志上撰文《杜尚》。
1923:停止创作《大玻璃》。2月回到欧洲,从此在欧洲呆到1942年左右。这期间他在欧洲进行了一次旅行,去了纽约三次(1926-1927,1933-1934,1936)。
1924:和比卡比亚、马雷等人在一个试验电影上露面,并上台做过一次表演,动手做旋转的轮盘的作品。
1925:杜尚的父母在同年去世,两人谢世的时间只差5天。参加棋赛,到意大利旅行。
1926:买画卖画做一点艺术生意。到纽约去组织布朗库西的展览。并帮德莱厄太太组织现代艺术国际展览,他的《大玻璃》在这个展览中第一次和观众见面。展览后在运送过程中,《大玻璃》被损坏了。
1927:6月在巴黎和一位法国汽车制造商的女儿结婚,6个月后离婚。
1928-1932:参加各种棋赛,写棋书,成为法国棋协会会员,参加国际比赛。有时帮德莱厄太太在欧洲选画,组织纽约的画展。普吕东为杜尚的下棋而废画,在出版物上微有责备。
1933:把一本英文棋书翻译成法文。10月去纽约组织布朗库西展览。
1934:2月回巴黎。准备并出版了他的《绿盒子》。
1935:作为法国队员参加国际棋赛。开始着手做《手提的盒子》——他的另一个作品和笔记集。普吕东在巴黎的一家刊物上写文章介绍杜尚的艺术创作,这是第一篇重要的对杜尚艺术的介绍文章。
1936:作品在法国、英国。美国的各种展览上展出,3月为组织展览去纽约。并坐火车旅行美国,到加州访爱伦斯伯格夫妇,9月回法国。这年在纽约的“达达超现实主义”展览中杜尚有11件作品展出。
1937:第一个个展在芝加哥举办。给巴黎的杂志写棋的专栏文章,每星期一篇。帮古根海姆在欧洲选现代艺术收藏作品。
1938:参加了巴黎的“超现实主义国际展”,是杜尚设计的展览厅,他自己有4张以前的作品参加展览。
1939:出版双关语集。
1940:继续做《手提的盒子》。
1941:《手提的盒子》正式出版。
1942:为躲避二次大战到美国,此后基本上一直住在美国。和一批逃难到美国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有往来,与他们一起出版超现实主义刊物《VVV》。
1943:在纽约西14街租了一间画室,这间画室他租用了二十二年。
1944:开始着手秘密地创作他的最后一件作品:《给予:1.瀑布2.燃烧的气体》。这作品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做了有20年的时间。
1945:美国的《观察》杂志出了一期专号介绍杜尚。
1946:秋天去巴黎,和普吕东着手组织巴黎的超现实主义展览,在展览开幕前杜尚回到纽约。
1947:打算申请做美国公民。
1949:芝加哥举办了爱伦斯伯格夫妇的收藏品展览,其中有30件杜尚的作品。
1950:女友玛丽病重,杜尚去巴黎看望,女友去世。
1951:美国画家马塞韦尔编辑《达达画家和诗人文选》一书,得到杜尚的帮助。
1952:纽约一家画廊办“杜尚兄妹展”展出了杜尚一家兄妹4人的作品。
1954:与美国女子蒂尼结婚,蒂尼曾是马蒂斯的儿媳,后离婚,有3个孩子。爱伦斯伯格的收藏被费城美术馆接受并展出,作为该馆的永久性收藏,其中杜尚的作品共有三十四件。
1955:正式成为美国公民。在这些年头杜尚帮助出版书籍,接受采访,比他前些年要“人世”得多。
1957:帮助在古根海姆美术馆组织“杜尚三兄弟展”,杜尚选作品,设计目录,并随展览到得州,在那里办讲座。
1958:巴黎出版了杜尚的文集。
1959:由莱伯编辑的第一本关于杜尚的论文集《杜尚》在巴黎出版,同年出了英译本。此后,关于杜尚的研究作品不断问世。在法国接受某一学院的“杰出人士”的荣誉。
1960:《绿盒子》被翻译成英文出版。那时年轻的波普艺术家如劳生柏、约翰斯等人,对杜尚的艺术都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并与他往来,想得到他的指导。杜尚与他们做朋友,有时出席他们的画展。
1961:被美国的三所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专门研究杜尚的博士论文出现。被邀请到美国的许多大学讲演。被英国BBC电台采访。
1962:大哥雅克·维龙6月去世,妹妹苏珊9月去世。
1963: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办作品展,并同时出版关于杜尚的论文集。纽约举办了“杜尚、比卡比亚、斯维特斯展”。杜尚最大的回顾展在加州的帕莎蒂纳美术馆举办,一共有114件作品。
1964:法国电视台制作了“和杜尚下棋”的节目。该节目获得电影节的大奖。杜尚的现成品在意大利米兰被复制并展出。
1965:纽约的杜尚艺术展。美国作家汤姆金斯为《纽约客》撰文写杜尚。同年出版了关于杜尚的书《新娘和光棍》。
1966:BBC制作关于杜尚的影片:“现成品的反叛”,同年6月在BBC电视台播出。英国泰特美术馆举办杜尚的大型回顾展。英国《艺术和艺术家》杂志出版关于杜尚的专号。纽约出版新发现的杜尚的笔记。
1967:法国专栏作家卡巴内采访杜尚并出版了《杜尚访谈录》。
1968年10月1日在法国巴黎的寓所去世。
杜尚在一次大战期间来到纽约,继续从事他在巴黎开始的“现成品”(ready-made)的实验。“现成品”是指选取日常生活用品或废旧物品制成的艺术品。杜尚将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物体本身内在的固有属性;是艺术家本人通过先占了这一个(或任何一个)物体,将它放在特定位置上,才将它变为艺术品–成为一个艺术品关键不在“为什么”,而在“在哪里”。
1966年在BBC在Jasper Johns和Robert Rauschenberg的作品里我们能明显的看出他对后世的影响,而位于巴黎的Centre Georges Pompidou每年都会颁发一次马塞尔·杜尚奖金予继承其创新精神的年轻艺术家。针对其作品的性质和他对双关语以及非传统画布和媒介的偏爱,我们认为他对之后的街头艺术和电脑黑客也带来了一定的启发和影响。

网络文学的特点

们知道,传统文学是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学在其特殊的文化背景下形成了强调教化作用,实用功能,表现性突出,讲求”形神兼备”及题材的多样性、风格的丰富性等特征。网络文学从一教宣开始就呈现了与传统文学不同的特点。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影势下际诉仅命据甚学既有相同之处,小光志次国几又有很大不同。相同的方面是,文学的教化作用是一样的,但网络文学似乎更强调它的娱乐性;实用功能也一样,网络也更强调实用性;风格的多样性也没变,网络文学的作者烈接久春再背今广泛,风格更加多样化。不同的是,网络文学表现力更强,传统文学不能表现的事物,网络文学都能表现。比如诗歌舞的一体化,使表现力增强。网络文学的题材更加丰富,传统文学由于严格的审稿制度和报刊杂志审查制度,松亲使有关题材不能涉及措怕史武演娘汽山展农药,有的甚至给枪毙。网络文学不存在这个问题,只要在政治上不违法乱纪,所谓的性跑诉械预火素王普责问题、个人隐私心理父需不秘密都可在网络上表现。传统文学强调文以载道,网络文学出现了许多无主题、无思想作品。文品浓困垂取领满全学的娱乐性在网络文学中体现得更充分。从文学样式来看,网络文学出现了许多新样式,如小说接力,散文诗接力、诗歌跟贴赛等。当然,必须看到,目前绝大多数网络文学作品大多是转发作家的现成作品,即便不是著名作家,也是在下面写好再贴上来的。只能说是传统文学作品的数字化、网络化,只是在传播方式、存在媒介上截然不同。只有部分网络文学作品则只存在于互联网络的虚拟空间之中,其创作手法、风格、传播与接受方式是特有的。
网络文学有一部分是把原来的传统文学作品贴上来,世呼面供大家阅读欣赏。这一部分作品不是原创,却满足了大众的欣赏与收藏欲望。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不再是离自己的居所相当距离甚至自己完全不能抵达的场所,这些场馆里的文学艺术作品,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公共收藏品,而是通过个人电脑,值着爱省蛋了艺边侵小轻点鼠标就可随时欣赏的”虚拟收藏品”。文学艺术世界从外在进入室内,从实在进入虚拟,从公共进入个人,从过去进入现在,从经验进入体验,从鉴赏进入浏览。这也是二者不同的功能。
概而言之,网络文学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特征。

一是创作主体的平民性。
盟掌执爱领观的个人性。由于网络上的艺术作品都是以数字形式存在的,因此它们都可以被随意复制而且易于改造。个人主观意愿能够更大程度地得以实现。
传统艺术更多体现”公共性额影”,艺术是为更多的人服务的,艺术创作完成之后要进入公共场所或公共媒介,而网络艺术由于更为强烈的开放性、随意性,反而更具有”个人性”,个人的随感,一点点旧敌距夫销老送也组灵感,一点点艺术的娘号措硫服数度益声火花,都可以记录下来、制作出来,放入个人主页中去,被人浏览,接受他人的反馈意见。网络释放了人们的”写作情结”,实现了人们的”发表欲望”。
如尼葛罗庞帝描绘的那样,计算机网络技术将使问工它胜岩移燃缩充“已经完成、不可更改的艺术作品”的说法成为过去。给蒙娜丽莎脸上画两撇胡子不再是艺术大师的专利。现代艺术大师马塞尔·杜尚在一张复制的《蒙娜丽莎》上为蒙娜丽莎画上了小胡子。这幅被修改了的”蒙娜丽莎”被冠以新的标题,成为杜尚的艺术”名作“。在互联网络上,将能看到许多人在”据说已经完成”的各种艺术作品上,进行各种数字化操作,将作品改头换面,随心所欲地复制、涂抹与删改。
从欣赏角度看,网络艺术把电影剧场、音乐厅、图书馆等艺术鉴赏的公共场所缩小、拉近到个人计算机的”桌面”上来逐历二重厂极。
网络软件研制也正向这个方向发展。电视的特点是所有观众看到的节目能够针对特定的团体或个人播出,甚至能够把节目送到你的寻呼机或者蜂窝电话中。这种”窄范围广播”正在把互联网络变成一种个人广播系统。
网络艺术语言具有平面化、大众化、公共性的特点。网络艺术是开放的、可修改的,考虑到作品要面向广泛的大众,网络艺术创作语言上更为平实,更具有公共特点。目前网络艺术的创作绝大多数都是一种面向大众的个人自我展示。
电脑绘画产生以来,专业画家和业余爱好者的界限也趋于消失。如,电脑使一些有鉴赏力而美术基础不够好的人进行艺术创造成为可能。有时候,用电脑从事绘画创作,常因一时疏忽而获得一种意外的效果,这种偶发效果是传统技法不能带来的。越来越多的非专业人员通过电脑进入艺术创作领域,电脑使非专业艺术创作人员的潜在才华有了极大的释放空间。
综合性。网络艺术是一种交融性的综合艺术。计算机技术使信息的物理性从模拟信号变为数字信号,存储形式同时发生改变。网络艺术的存在,使艺术的保存、传播发生了质的变化。多媒体技术把多种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达到图、文、声、像并茂。在网络上,诗歌、小说、广告、戏曲、散文、绘画、动画、流行音乐、电影(画面)、电视等均可相互交融,相互拼凑、剪切、粘贴在同一主页上,或者建立起从一种艺术样式到另一种艺术样式的超文体链接。
由单文本转为超文本是这种综合艺术的一个根本特点。以往,读者、研究者面对的是某一个单一的文本,而进入因特网后,艺术的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不再仅仅是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形式,而是一个”超文本”。超文本是这样一种文本文件,其中的某些字、词、符号、短语或图像起着”热链路”的作用,显示在屏幕上,其字体或颜色发生变化,或者有下划线,以区别于一般正文。当用鼠标器的光标移至该字词或图像时,光标的形状由箭头变成手的形状,点击鼠标,屏幕显示主页会跳到链接的新内容上,亦即链接到另一个文本。超文本的另一种链接方式是将信息按类别链接到Map图上,Map图实际上就是万维网导航地图,使用者可根据图示的引导来查找信息。网络搜索引擎就是按信息分类的形式提供信息查询的便利的。
这样,超文本成为文本之间相互链接所形成的文本网络。
各种材料、媒介的综合运用,现代艺术家们已经操作得很熟练了。1998年夏天,北京的炎黄艺术馆举办了一个”图像艺术展”,从平面效果看,类似于绘画作品,但每幅图像都是摄影、计算机绘图、喷涂等多种艺术手段的结合。与这种现代图像艺术的特点相类似,大杂烩艺术、大拼盘艺术将普遍流行于网络之中。
动态性。网络艺术与传统艺术不同的另一特点是:从静态到动态。甲骨文、金文和铅字一经造就,除非毁坏,永世不变;电影电视制成拷贝、录像带,难以更改;网络上的一篇小说,一幅画,明天就有可能因为网站主人的修改而发生变化。在某种意义上,网络艺术作品是永远创作中的作品,随时有浏览者加以评述、修改、补充,这些评述修改意见可以被附加在文本之后,成为超文本的一个链接,也可以由制作者根据浏览者的意见对文本加以修改,使文本以新的面貌出现。这样,网络艺术就成为一种动态艺术。
一部小说的内容简介或部分章节在网上发表后,作者和出版部门可以对访问该小说的读者进行调查,分析他们的文化程度、信仰、爱好、反馈意见等,据此判断该小说适合的读者进行调查,分析他们的文化程度、信仰、爱好、反馈意见等,据此判断该小说适合什么样的读者群、小说畅销程度、再版时需要作哪些修改等。
阅读印刷艺术作品时,顺着句子、章节、段落,从一页翻到下一页,一个情节到下一情节,一个故事进入下一故事,这是一个不可逆的线性阅读过程;而网络艺术作品,浏览时往往可以链接到相关主题、情节、故事,类似于电影画面蒙太奇式的切换,导演是浏览者本人。
传统艺术是一种”只读艺术”,只可被动观看,空间上有一定距离,网络艺术是一种”可读写艺术”,空间上距离缩短为不到1米,一旦操起鼠标进行修改、反馈,距离消失为零。
网络上与艺术有关的许多站点也是日日更新、甚至时时更新的,只要网络艺术作品传播者愿意,可以随时对这些作品进行修改、补充与完善。
交互性。网络用户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参与者、制造者,只要用户有参与、制造的兴趣。其它电子媒介传递信息的方式是发布→传输→接受,而网络媒介的信息传递是发布←→传输←→接受,是双向的、可逆的、互动的。每个不同的网络用户由于性格、趣味的不同,对接受的信息有不同的反应,也可以有不同的信息反馈。这种交互性与电子游戏的特点是相同的。从这个角度来说,网络上的艺术作品都是极具个人特点的艺术。
网络艺术是一种交流艺术。这种交流,是创作者和欣赏者、制作者和浏览者、浏览者和其他浏览者之间的交流。正是这种双向交流的特点,使原初的艺术作品被重新阐释,被重新配置,被”翻译”,因而也使艺术作品有可能变得更丰富、更复杂、更精巧、更有意味。然而,在这种可能性实现之前,艺术作品创作时独一无二的历史性情境(原初语境)失去了,原初的真实被歪曲、修改了。艺术作品进入了现实情境之中,这种现实情境因为艺术接受者的不同而各不相同。网络进一步使日常生活科学化和艺术化,网络艺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尚未述说、尚未看见、尚未听到的情境的展示,使浏览者体验到别处的生活。
对于读者可以对上网文学作品作任意修改的可能,亦即网络艺术的交互性与作家创作的个性化是否矛盾,多数作家认为并不妨碍他们自己的创作。有的作家说,在这一点上不存在任何问题,”因为基本的文本是永远存在的,经读者修改过的已不是作家的东西。””正如100个人读《红楼梦》会有100种理解,但这种分歧同样不妨碍曹雪芹自己创作的小说一样。”来自网络上的各种批评、争鸣对作家不会形成伤害。(刘震云)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网络作为一种现代信息交流的方式,其操作过程缺少人文气息,而读书人仍喜欢对图书的有形占有。
短暂性。在美术领域,”既兴作品”的创始人阿伦·卡普劳描述过”即兴作品”与日常生活中”用过就扔”的文化之间的关系。他认为,这种”即兴作品”以展出一次最为理想,仅仅一次而已。即兴作品就是美术的卫生纸。另一种”活动艺术”流派将创造最大限度的可就性和短暂性为自己的创作目的,其代表人物、以色列活动艺术家耶亚柯夫·阿甘姆阐述了他们的信念J:”我们与三分钟前的自我不同了,再过三分钟,我们又变了。……我试图创造一种不存在的视觉形态为这种看法造型。形象一出现又消失,什么东西留不住它。”(【美】阿尔文·托夫勒:《未来的冲击》148页,149页,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
与”即兴”是”即兴作品”流派的根本特征相类似,”短暂”是当代大众文化产品的普遍特征,这一特性使多数大众文化产品失去了持久的魅力。不幸的是,这一特征在网络艺术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
从传统艺术到网络艺术,由屏气凝视到短暂浏览,沉浸其中的凝神浮想被”到此一游”的浮光掠影取代。碎片是后现代文化形象的基本形态。今天的网络艺术,是一种碎片拼贴起来的艺术,是一种拼盘艺术。美国作家保罗·罗伯茨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就为一些光盘只读存储器公司撰写了1000篇”非线性文本”这样的”碎片”–一种每篇不超过200字的短小文本,用于对有可能引起读者兴趣并轻点鼠标作进一步浏览的某些词句的短语的注解。传统的”被鉴赏”的艺术变成一种”被浏览”的艺术。网络用户在”碎片”上不再作长时间的逗留,只是跑马观花,匆匆浏览。为了吸引网络用户的注意力,网络艺术的制作者刻意向浏览者的展现的,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各种新奇独特的万花筒艺术。一个主页制作的好坏,由网络用户的访问的次数多少来衡量。绝大多数网的主页都设置了一个自动计数器,自动统计网民点击该主页次数。史诗性的影片风光不再,类似《解放》那样长达5个多小时的影片,恐怕今天的观众再也不会有看完的耐心。观众们饕餮的是像北京电视台”环球影视”栏目中10分钟介绍一部的”电影精选”那样的文化小吃、文化快餐。
虚拟性。网络艺术是一种数字化的虚拟艺术,它只存在电脑空间。这种虚拟性使艺术品的现场感不复存在。
就音乐而言,电脑里的音乐再美妙也无法与音乐厅里的演出相比,因为后者耳朵里捕捉现场音乐的”质感”在电脑上是无法捕捉的;就绘画而言,显示器里的真彩色画面,再逼真也不会使人产生画框前的那种真实、可触的感觉。就电影而言,电影院里灯光暗下来,神秘的黑暗的气氛,使观众一下子就融入影片情节之中。
正如电视问世之后,就有人提出电影将会消亡的论断,面对最新的娱乐方式,面对虚拟现实技术,又有人对电影的未来忧心忡忡。在电影的一片哀歌声中,人们没有认识到,衰落的并不是电影艺术本体,而是已有的传统电影技术与多媒体技术难以匹敌。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现有的家庭影院、高清晰度投影电视等电子媒介尚不具有高科技影院的特殊氛围和视听感觉。网络艺术的一个致命弱点就是现场感的消失。
可下载性。一百多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我们的艺术也从”复制艺术”发展到”下载艺术”。
工业革命为大规模复制艺术作品提供了条件。19世纪中叶照相术发明,19世纪末可以”拷贝”的电影艺术诞生。照相复印机虽然早在1907年就在美国纽约面市,但直到施乐914型静电复印机于1959年推向市场后,复印技术才被广为利用。从照片洗印到电影胶片洗印,从铅字排版到激光照排,从复印到电子扫描,除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之外,使艺术由原创时代进入复制时代。
大多数花朵在开放过程中颜色都会发生变化。一般而言,多是由深色逐渐向浅色方向演变。这是由于单位面积花瓣所含的色素量下降所致。原来花朵开放时,花瓣的面积不断扩大,而新合成的色素却十分有限,供不上花瓣伸展的需要,这样,随着单位面积色素量下降,花色也变得越来越淡了。在日光下氧化变质,不断分解,是造成花色变淡的另一原因。
当代艺术之花,花瓣的面积与一个世纪以前的相比已经扩大了无数倍,而单位作品的艺术含量也下降了,”花色”也越来越淡了。艺术作品数量日益增加,寿命却日益下降。今天没有哪一本书能够象过去一样具有珍品的价值。一本书所含的知识量正日渐缩小,书的阅读时间也日渐缩短。现代科技的进步,创作手段的便捷,使艺术创作变得容易了,加上艺术品的大量的无限度复制,产生了大量的艺术膺品、艺术垃圾。
今天的网络艺术更使艺术进入下载时代:只需用鼠标点菜单”选定”栏,再点击”另存为”,敲击一个新的文件名,就能将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存进个人电脑的硬盘,需要时再随时调看,或者打印出来。大规模复制艺术是一种商业行为,使与原作一模一样的艺术品进入消费市场。而下载艺术纯粹是一种个人行为,使艺术品进入家庭的显示屏。

41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