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时期
一、音乐中的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这一词的含义齐烟判考松专饭,原来是指用罗曼语(Roman)书写的故事,进而专指长篇小说或骑士故事,后来也包括传奇小说等。浪漫主义在艺术上的兴起,首先出现于十八世纪的文学中。在作品里,将一切个人的感情、360问答趣味和才能完全不受限制地表现出来。就是说,作曲家强烈地表现出自己的癖好。这与受形式支配的古典主义在理论上相对立。古风协注组反里典主义的音乐是线条式的而且是鲜明的,浪漫主义的音乐富于色彩和感情,含有许多主观、空想的因素。然而,这只是原则上的区别,实际上在古典主义音乐中,城儿刘抓热倒注已含有浪漫主义的因素,而浪漫找间难互维宜试可地派的作品中,也多有古典式的内容。
二、浪漫主义音乐的形成
初期浪漫主义音乐与其它姊妹艺术一样,发自欧洲“启蒙时代”的思想与同法国大革命有关的自由民主思想,比文学中的浪漫主义约晚数十年。贝多芬的晚期投音并督护训板轻氢黄作品已成为初期的浪漫主义的先驱,其后的作曲家们都可划分为浪漫派。从时代上来说,十九世纪中叶是其全盛时期。
三、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事实上,在古典派作曲家贝多芬、罗西尼和韦伯的后期作品中,就已经明显地流最了河找宪审露出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正是他们开创了浪漫派的先河。
1800年前后出生的作曲家们,形成了初期浪漫主义的中心。作为代表初期的浪漫派作曲家,可举出舒伯特和柏辽兹这两人。他们都是从格鲁克、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传统出发,而又各自形成了自己的流派。后来,浪漫主义音乐经过门德尔松、舒曼、肖邦和威尔第等人的进一步完善,在柴科夫斯基、必眼介李斯特和瓦格纳的时代达到了高峰,这一系列作曲家、钢琴家构成了中期浪漫主义的中心。至于马勒、理查·施特劳斯和拉赫玛尼诺夫等近代名家的作品,则在音乐史上归于晚期浪漫主义盟某用音乐。
四、浪漫主义音乐的历史地位
浪漫乐派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不但这一时期盛产伟大的音乐家,而且音乐体裁空前群广泛,出现了诸如无词歌、夜曲、艺术歌曲、叙事曲、感投杨什够交响诗等新颖、别致的形式,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一个“宝库”。
浪漫主义音乐也是一座桥梁:韦伯接受了格鲁克和莫生扎特的传统,传至近代的尽承瓦格纳;舒柏特在器乐方面是贝多芬的继承人,字修确波但是他的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经过舒曼和沃尔夫传到现在;柏辽兹的标题音乐出自贝多芬的《围宗美哪皮儿误究业田园》交响曲,后来又汽现协就右与近代法国的印象主义发生联系。
对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感悟
天色已晚,爱人还没回家,又听着老柴的《悲怆》,心醉得都快碎了。最初听《悲怆》,是因为曲名让我产生崇高感,再听是因为音乐让我获得了莫名的认同,再后来我就把老柴当情人了,听他的音乐就象私底下分享情人的心事——忧郁并幸福着!
我是个纯粹的浪漫主义者,无论音乐、艺术、文学还是哲学,浪漫主义最能撩动我的心扉。我深爱着肖邦,老柴,还有李斯特,每次走进他们的音乐,心情都极为复杂,一方面迫不及待地想聆听,就象查泰莱夫人迫不及待想拥抱她的守林人一样;另一方面又害怕卷入音乐的莫名惆怅中,害怕那种惆怅会让我陷入纯净高贵掩埋的孤独深渊里!
听音乐需要合适的环境和心唯袜情,我很不情愿跟别人共享我最爱的音乐就如同我不能忍受跟别人共享爱情一样。我喜欢偷偷地在家里独自享受,四周万籁惧静,仿佛全世界只有我和音乐共存,我们可以肆无忌惮的私语交融,任凭她柔软的小手轻轻抚摸慰藉我的灵魂。
音乐确实过于抽象,当你感动得热泪盈眶时,是没有分析音乐结构的指神激心情的,更不会管她用了何种作曲技法。我还清楚地记得大学时的作曲理论老师,给我们分发大堆没有音响的谱例,要求我们对无声音乐逐个进行分析。真难以想象一个把音乐当成科学来研究的人,心中能拥有多少音乐!现在我们那位勤奋的曲式老师大概还在重复着同样的音乐研究吧,但我敢肯定他难以创作出动人心弦的上乘音乐。
古今中外,没有哪位音乐评论家敢冒天下之大不违,批评莫扎特的音乐。的确,正如赵鑫珊先生在他的著作中所提到的,莫扎特音乐有一种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这正是古希腊艺术最显著的特征,对西方艺术略知一二的人都知道文艺复兴是对古希腊艺术的伟大复兴,古典时期的音乐正是文艺复兴的伟大产物。莫扎特音乐单纯高贵典雅,有如他清明纯净的灵魂,所以我听他的音乐总是诚惶诚恐,怀有无限的崇敬和景仰,否则就是对他音乐的亵渎和不敬。
某些音乐评论家评议贝多芬音乐蕴涵着深刻的哲学意义,我个人却不怎么喜欢,倒不是因为他的音乐太形而上,而是因为他的形而上意识中有太多英雄主义、太霸气,男性气质过于浓郁,跟我心性不投。不象浪漫时期的音乐,尤其是肖邦,老柴的音乐,能使我矛盾焦躁的内心暂时回归沉静。音乐是一种不可思瞎漏议的良药,当我心情极度沮丧或浮躁时,总渴望在音乐世界中获得认同而后解脱。沮丧时听《悲怆》,会为自己肤浅的小资惆怅而羞愧,浮躁时听《悲怆》,会为自己狭隘的世俗观念所不齿!
尼采的日神酒神理论一直令我感激不已,每一位有着道德崇高感的人都期望自己象日神阿波罗那样典雅高贵,但这种人往往同时具有酒神浪漫痴狂的内心。怎样让日神和酒神在自己的灵魂里找到平衡法则呢?尼采用了一辈子时间,不惜以精神崩溃为代价,在哲学世界里不懈探寻,虽然最终也没有找到明确的标准法则,却给了我们一段很有名的启示录:就算人生是个梦,我们要有滋有味地做这个梦,不要失掉了梦的情致和乐趣;就算人生是幕悲剧,我们要有声有色地上演这幕悲剧,不要失掉了悲剧的壮丽和快慰。他认为“真理并非最高的价值标准,艺术比真理更有价值。为了生存,我们需要用艺术的‘谎言’去掩盖某些可怕的真理”。我不得不感叹,在物欲横流的实用主义占绝对优势的今天,有多少人能理解先哲的这种智慧?不管怎样,他是我心中一位真正的浪漫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