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问象征主义诗歌和意象派有哪

别在于象征主义更多使用声音意象;意象派更多使用视觉意象(当然魏尔论也使用过视觉意象,这种划分是相对的)
In a Station of t别妈温已红直he Metro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
这几张脸在人群中幻景般闪现;

象征主义诗歌和意象派有啥区别

湿漉漉的黑树枝上花瓣数点.
《在地铁站内》仅两行、1来自4个字,是一首单一意象诗(360问答one-image poem).它是庞德根据在巴黎协和广场地铁站的印象写成的.诗虽短,但诗人最后落笔定稿前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酝酿和推敲.
在地铁站庞德眼前闪过一张张美丽的脸.在归途中,这些脸在他眼前反复出现,直到最后他们逐杆毛溶于限乐银清钱渐变成了一片片彩色印快风放丝气渐增主花色底.这时他产生了一个念头,要作出一幅纯粹表现色彩的斑斑点点的非写实主义的画,但他不会作画,只能以诗代之.诗的两行互相依存.app带井会arition是幻象、幽灵孔款冷拉,使人们联想到来来往往的乘客的一张张脸.第二行的petal花瓣则传递了美的信息.这一信息由于有深色而又带湿气的树枝的反衬而变得突出鲜明了,同时也给人以模糊重叠之感,意境也就更丰满了.
此诗酷似19世纪法国印象与讨任主义画派作品,如反复诵读越节,读者能勾画出一次师统找关模财幅色彩丰富的画面.与此同时也会发现诗歌在音的处理上很巧妙.第一行的〔p〕音与第二行的〔p〕音遥相呼应,但其中一个只构成非重读音节;两行末尾均有〔au〕音,只是前者有辅音〔d〕,后者没有.第二行中〔e〕音的重复等都加强了这首短诗的音乐感.以粒仅弱章们身湿润的黑色树枝上挂着的花瓣来比喻他眼前所闪现的脸反映出诗人令人折服的想象力.

意象与象征的关系 在文学中

意象
现代英美诗歌流派。意象即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本是中国古典文艺理论固有的概念。从老数《易经》、《庄子》、《诗经》、《离骚》到《文心雕龙》和唐代的《诗品》及唐宋诗词,意象说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20世纪初以美国诗人艾兹拉·庞德、艾米·洛威尔和英国诗人托马斯·休姆、理查德·奥尔丁顿为代表的一部分作家、评论家在法国象征主义和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丰富性、含蓄性、形象性影响下,兴起反对抽象说教,反对陈旧题材与表现形式的诗歌运动。1912年,庞德首次采用了意象派名称。1915~1917年间 ,每年出版一本意象派诗集。庞德退出意象派后,洛威尔继续领导银含拦该派活动,提出6项原则性主张,即语言要通俗准确,创造新节奏,题材完全自由,用意象来写诗,表现要具体、简练、浓缩。后来洛威尔又加上“要含蓄,不用直陈”的原则。他们力求以鲜明的意象和短小精悍的“中国式”诗体去反对陈腐的19世纪后期英国诗风,有积极意义,但重点追求诗歌的形式和技巧,有忽视作品的社会意义和思想价值的倾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意象派诗人逐渐分道扬镳,这个流派也逐渐瓦解。十月革命前后,意象派传到俄国,叶赛宁等第一批青年诗人和画家发表意象主义宣言,成立团体,出版意象主义杂志和诗集。1927年该团体解散。30年代,英国评论家卡罗琳·斯珀津出版了《莎士比亚的意象》一书,对莎剧中的意象进行了大量研究,成为莎评中意象派的首创者。40年代到60年代,美国诗坛上先后出现了以卡尔·夏皮罗、约翰·马尔科姆为代表的意象玄学派和以詹姆斯·赖特、路易斯·辛普森为代表深度意象派等新的诗歌流派,说明意象派在美国诗坛上影响较大。

象征
1886年。一笔名叫让·莫雷亚斯的年轻诗人,在《费加罗》报上发表了一篇文学宣言,主张用“象征主义者”来称呼当时的前卫诗人。这份宣言标志象征主义流派的诞生。事实上,在此之前,象征主义作为新的创作方法,早在浪漫主义盛行的时期已经萌芽。许多浪漫主义诗人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了象征主义的手法:暗示多于解释,含蓄多于畅尽的发挥。象征主义的先驱波德莱尔和马拉梅、兰波、魏尔兰等象征主义名家就已经发表了大量的象征主义作品。
与此前的帕尔纳斯派不同,象征主义重新回到以抒写个人感情为重点的老路。但它抒写个人情怀和浪漫主义的抒情大异其趣。它抒写的不是日常生活中的表层的喜怒哀乐,而是不可捉摸的内心隐秘;或者如马拉梅所说,表现隐藏在普通事物背后的“唯一的真理”。为此,象征主义对于诗的语言进行了很大的改造。对于日常用的字和词加以特殊的、出人意外的安排和组合,使之发生新的含义。象征主义不满足于描绘事物的明确的线条和固定的轮廓,它所追求的艺术效果,并不是要使读者理解诗人究竟要说什么,而是要使读者似懂非懂,恍惚若有所悟;使读者体会到锋胡此中有深意。象征主义不追求单纯的明朗,也不故意追求晦涩;它所追求的是半明半暗,明暗配合,扑朔迷离。象征主义诗歌十分强调音乐效果,可是诗句的音乐性不是单纯通过机械的协韵表现出来,而在于诗句内在的节奏和旋律。散文诗的音乐感并不亚于格律诗,有时反而胜过格律诗,因此许多象征派诗人的散文诗都写得有特色。
1886~1891年是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昌盛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马拉梅的《诗与散文》、拉弗格的《善意之花》和昂利·德·雷尼耶的《插曲》等。1891年, 莫雷亚斯首先宣布脱离象征派,许多象征派诗人也纷纷向自己选择的方向发展,不再遵循共同的象征主义艺术标准,象征主义流派从此解体。但是,象征主义作为文学思潮和艺术风格,影响却非常深远。20世纪法国的重要诗人瓦莱里、克洛代尔、亚默,甚至圣琼·佩斯等,都被评论家列为后期象征主义者。比利时有著名的象征主义诗人维尔哈伦和梅特林克。中国现代诗歌史上,也曾出现戴望舒、李金发等象征派诗人。

49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