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是象征主义作品吗?
是现实主义的啊!!!千万不要写错啦!!还没开始写吧现在还来得及。
象征主义的话,最好是从诗歌入手,像《恶之花》,
短一点,经典一点的《酔舟》,
美一点的《牧神午后》,等。
不写诗歌的话,我推荐爱伦坡的作品,作为(可以说是)“象360问答征”的鼻祖,他的一些小说里甚至都有“象征”,这是十分值得挖掘的。
把邮箱留下来吧,我可以给你发一些材料(我也是最近刚用过),如果你不介意的话。
老人与海主要是写什么?要表达什么
《老人与海》(英语:The Old Man and the Sea)是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生前最后一部主要作品,于1952年出版。该书改编自真实故事,剧情讲述一名古巴老渔夫圣地牙哥(Santiago)[注释 1]与一条大马林鱼的缠斗。该书改编自海明威在1935年得知的真实故事。他在2年后开始动笔,但中途分心去写《战地钟声》,直至1950年才继续。海明威认为《老人与海》是“他这辈子最好的作品”。
《老人与海》于1952年9月1日出版,甫出版即成为美国每月之书俱乐部的选书。海明威因该书而荣获普利策小说奖及诺贝亩掘搏尔文学奖,从此声名大噪。2003年,该书在英国广播公司(BBC)举办的“大阅读”(The Big Read)票选活动中名列第173名。
表达
象征主义是知识分子的新花样。没有什么象征主义的东西。大海就是大海。老人就是老人。孩子就是孩子。鱼就是鱼。鲨鱼全是鲨鱼,不比别的鲨鱼好,也散含不比别的鲨鱼坏。人们说什么象征主义,全是胡说。
——海明威
对于《老人与海》的主题,专家和学者各有各的看法。主要存在三种看法,第一种:该书要表达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有时候是无情的,但是人类从来没有屈服,圣地牙哥就是人类勇敢不屈精神的象征,也是美国硬汉精神的象征;第二种:该书揭示了人类在命运面前的渺小和微弱。第三种:主角圣地牙哥暗指基督教中的受难者耶稣基督。
约瑟夫·华德梅尔(Joseph Waldmeir)认为,该书的主题与基督教有关,因为书中隐约提到了十字架:“‘Ay(哎)!’他(圣地牙哥)叫了。这个词没法译得传神,也许只是像一个人感到钉子穿透他的双手,钉进木头里去时,会不由得喊出的一声吧”。象征方面,许多书评认为书中的各种形象都有其象征意味,不过海明威对此表达反对意见,并特别不满鲨鱼象征批评家的说法。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老人与海》改编自一个真实故事。1935年,一名老渔民告诉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自己曾经捕猎到一条大马林鱼,但是后来被鲨鱼吃掉。海明威在1936年将这个故事写成报导,登在《君子杂志》上。老渔民的这段传奇经历引起了海明威的重视,他决定把老渔民的经历写成小说介绍给读者。
2年后,海明威开始动笔,但中途分心去写《战地钟声》。1950年圣诞节后不久,海明威产生了极强的创作欲,在古巴哈瓦那郊区的别墅“观景社”,他开始动笔写《老人迅祥与海》(起初名为《现有的海》)。《老人与海》本来是海明威一篇长篇海洋小说(即他死后出版的《海流中群岛》)的其中一个段落。
剧情纲要
古巴圣地牙哥的老渔夫圣地牙哥(Santiago)一连84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但他仍不肯认输,在第85天钓到一条大马林鱼。经过两天两夜之后,他终于杀死大鱼,把它拴在船边,但许多鲨鱼立刻前来抢夺他的战利品。
他拼尽全力、用尽一切可用的武器一一杀死它们,但大鱼已经被啃光了,圣地牙哥筋疲力尽地拖回一副鱼骨头。人们看着骨头惊叹于这条鱼的巨大,而圣地牙哥则在梦中回到他年轻时去过的非洲。
主要角色
圣地牙哥:一名古巴圣地牙哥的老渔夫,妻子已去世。他曾是一名水手,游历过非洲,如今又老又憔悴,但心理依旧坚强。
马诺林(Manolin):古巴海边的居民,喜欢捕鱼生活,经常和圣地亚哥去聊天,帮他收拾渔具。
露台饭店老板:很同情圣地牙哥的遭遇,时常免费招待他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