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的艺术特色

《雨巷》在艺术上一个重要特色是运用了象征主义的方法抒情。

《雨巷》是中国诗人戴望舒1927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诗中描写了抒情主人公“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梁罩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雨巷》中,诗人用象征性的意象及意象群来营建抒情空间,传达内心情感,并且融会了中国古代诗歌,尤其是晚唐五代纤弱婉约诗词的艺术营养。不仅如此,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它的和谐的音律美。

戴望舒男,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省杭州市人。后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橡消闹信芳、江思等。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等。

他先后在鸳鸯蝴蝶派的刊物上发表过三篇小说:《债》、《卖艺童子》和《母爱》。

象征主义手法雨巷

曾经和杜衡、张天翼和施桥咐蛰存等人成立了一个名谓“兰社”的文学小团体,创办了《兰友》旬刊。

40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