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納斯的誕生》 波提切利

《維納斯的誕生》 波提切利 布上畫 1432年 175X283厘米 藏于烏菲齊美術館。
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 1445-1510意大利畫家,佛羅倫薩畫派的重要代表,《維納斯的誕生》是他的名作,創作于1432年左右。據說,畫家從波利齊安諾一首長詩《吉奧斯特納》中受到啓迪而繪就的,此畫再現女神維納斯從愛琴海中浮水而出,風神,花神迎送于左右的情景,畫中維納斯的姿态,是按照古典雕像的樣式來描繪的,然而畫上的形象并沒有古典雕像的健美與娴雅,給人一種是萎靡和嬌弱,并且充滿着對生活的迷茫的感覺,這也是波提切利本人矛盾世界觀的反映。但在另一方面又強調了秀美、清純、含蓄之美。 波提切利很善于用線。線條在維納斯裸體上變得極爲流暢,至于那個風神形象上的線就更複雜,具有旋轉的趨勢。全畫的色調也極明朗和諧,藝術家用這一切來盡量強調形象的秀美與清淡,隻能讓人感到作者的意圖是神秘的,主題思想是隐晦的。
如果說,喬托是意大利現實主義繪畫的拓荒者,那麽,100年以後誕生在佛羅倫薩的畫家桑德羅·波提切利(1444-1510),就是這一藝術道路的先驅者了。
佛羅倫薩在15世紀,不僅工商業日趨繁榮,文化也是全意大利最發棚正達的。城市的新興力量是市民階級(即資産階級的前身),他們就是這個城市的文藝主顧。不過當時的貴族和教皇的勢力仍然很強大,這就必須在文藝上要和新興的市民階級發生矛盾。波提切利成長的年代,正是佛羅倫薩城市共和政權逐漸被集中在一個銀行業豪門——美第奇家族的手中的年代。
15世紀70年代中葉以後,他受到勞倫佐·美第奇家族的寵遇,他的藝術多少也沾染上一些宮廷貴族文化的氣息。可是他又是著名的僧侶畫家腓力波·利比的學生。利比是一位敢于表現世俗生活的現實主義畫家。利比死後,波提切利崇拜更爲激進的佛羅倫薩左翼畫家安·波拉約羅和委羅基奧的藝術,并當過他們的助手。因此說,槐和鬧波提切利作爲佛羅倫薩最後一位大師,他的藝術思想是充滿着矛盾的。
《維納斯的誕生》一畫,原是爲裝飾勞倫佐的别墅而作的,作于1485年間。據說,畫家從波利齊安諾一首長詩《吉奧斯特納》中受到啓迪,詩中形容維納斯女神從愛琴海中誕生,風神把她送到岸邊,春神又從右邊急忙迎來,正欲給她披上用天空的星星織成的錦衣,紛飛的鮮花加強了這種詩的意境。畫家處理這個場面時,舍棄了原詩中一些喧鬧的描寫,把美神安排在一個極幽靜的地方,背景是平靜而微有碧波的海面。維納斯憂郁地站在象征她誕生之源的貝殼上,她的體态顯得嬌柔無力,對迎接者以及這個世界似乎缺乏熱烈的反應。它告訴觀者,女神來到人間後對于自己的未來,不是滿懷信心,似乎充滿着惆怅。維納斯這個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藝術家自己這個時期對現實生活的驚惶與不安。 古代希臘人想象中的維納斯,是成人般地從海中誕生的,即生下來就是個少女。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卻把這段神話作了唯心主義的解釋,他說,美是不可能逐步完成或從非美中産生的,美隻能自我完成,它是無可比拟的。波提切利這一形象也爲這種哲學作圖解,這個維納斯的姿态,就是按照古典雕像的樣式來描繪的,隻是把兩隻手換了個位置,然而畫上的形象并沒有古典雕像的健美與娴雅,給觀衆的印象是萎靡和嬌弱,并且充滿着對生活的迷茫。這就是畫家自己對現實的矛盾反映。我們這樣分析,不是說這幅畫的藝術價值不高了。而是指鉛罩出,畫上的維納斯形象,有着畫家自己的影子。 再從表現技法上看,作者的寫實手法中摻雜一些變形的因素,如維納斯的脖子過長,頭發用線太過分,好象是一绺绺有彈性的物體。手足的比例也誇張些。這一切,似乎在故意強調形象的精神,而不是着重表達肉體。全畫有172.5×278.5厘米大,系用“丹配拉”(一種用蛋清和以膠質的壁畫顔料)畫成。

190
标簽
顯示驗證碼
沒有賬号?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