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演讲稿

在西方美术史上,印象派是不可忽视的一段篇章,我们也许听说过很多著名的名字,比如说梵高、高更、莫奈,也许知道他们都属于一个著名的画派——印象派,但是印象派到底经历过哪些时期,有过哪些波折,怎样体现艺术与情感的联系,身居学校的我们也许并不清楚,于是我们借鉴了杨琪的《西方美术史》,希望通过讲述印象派的发展历程,带大家走进艺术与情感的世界。

印象派的发展一共经历了三个时期,分别是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往黑板上写字,箭头)。我看了很多《犯罪心理》,FBI的行为分析小组碰到案件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罪犯的作案动机是什么?什么使得他的犯罪性质一步步升级?”因此在接到印象派这个案子的时候,我们首先应该问,印象派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会产生?

我们知道,在印象派之前是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的键唤画作特点就是重细节,每个细节都是细致入微(放一张现实主义的画作),但是慢慢地,现实主义遭到了拷问:“难道画画就是把眼睛看到的东西记录下来吗?”(来一点互动)再者,照相机发明了,有了照相机这个好东西,现实主义的画作的细腻程度相比照相机还是差远了,艺术的道路走到了瓶颈。

这时人们意识到,画画并不是物体长什么样,我就怎么画,我要画出我看到的光稿誉凯与色,我要画出真正我看到的样子!于是,印象派诞生了。印象派的特点是注重光与色,就像这幅莫奈的《日出*印象》,这幅画画的是一个有点雾的清晨,莫奈在湖边看到的景象,我们可以看到,这幅画并没有什么线条勾勒,倒是像是在上面抹颜料,我们可以看见太阳在水面上拖出的光,可以看见隔着朦朦胧胧的雾气的天空的颜色,可以看见小船在水上朦朦胧胧的倒影这一切看起来朦朦胧胧却那么真实,因为这就是你所看到的早晨,充满光与色的世界。下面我们请余佳和张金辉为我们详细地介绍一下印象派的画家和他们的代表作。

印象派:

余佳:

马奈:印象派的精神领袖和奠基者。

爱德华·马奈(édouard Manet,1832.01.23 - 1883.04.30)是19世纪印象主义的奠基人之一,1832年出生于法国巴黎。他从未参加过印象派的展览,但他深具革新精神的艺术创作态度,却深深影响了莫奈、塞尚、凡高等新兴画家,进而将绘画带入现代主义的道路上。受到日本浮世绘及西班牙画风的影响,马奈大胆采用鲜明色彩,舍弃传统绘画的中间色调,将绘画从追求立体空间的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朝二维的平面创作迈出革命性的一大步

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因为与印象派作家关系良好,甚至被看做精神领袖,但不参加印象派画展。他不满足于学院派的传统艺术,却始终不愿与传统艺术作最后的诀别。因为印象派作画强调的是光与色,所以印象派提出:到大自然中去作画。而马奈始终坚持在室内作画。既然这样,那么他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评价?原因在于他反传统、反官方、反世俗的精神,这一点与与印象派是相通的。 我们再来看马奈反传统、反官方、反世俗的精神的体现。

虚知马奈的作品第一次引起广泛的关注,是《草地上的午餐》。(ppt:马奈《草地上的午餐》)

这幅画画了现实生活中两个法国穿衣的绅士,在他们中间有一个躶体的女人,远处还有一个穿睡衣的正在洗浴的女人。在西方的绘画中,如果男人女人都穿衣,那只是一副世俗的风俗画。可是,马奈的作品中,两个穿衣的男人是现实的人,躶体的女人也是现实的人,那就与道德不相容了。被皇帝拿破仑三世与皇后看到后,指责不道德。这激怒了马奈,两年后又画了一幅更大胆的作品《奥林匹亚》。(ppt:马奈《奥林匹亚》)

奥林匹亚是希腊诸神的集聚地,也是美神的所在地。在古典主义艺术家的笔下,奥林匹亚是个神圣的地方,那里的神仙也是庄严崇高伟大的。但是,马奈这幅作品画面的中心是一个大胆的妓女(这个人与《草地上的午餐》那个女模特是同一个人,确实是马奈街上找回来的一个妓女)。

以上可以看出马奈作为印象派领袖的反传统、反官方、反世俗的精神马奈作品真正体现印象派绘画精神的是《在小帆船上》。(ppt:《在小帆船上》)这幅画表现的是印象派的实际领袖莫奈作画时的情景。莫奈为了捕捉到自然界的光和色,曾将自己的画室安排在一条带顶棚的`小汽船上。在阳光明媚的日子,他常乘这艘小汽船,漫游于塞纳河上,对景作画。这艘船叫做“水上画室”。马奈画下了莫奈作画时的具体情况。

这幅作品的印象派精神体现在:首先,马奈不是室内作画,而是室外作画。在这个时期,马奈已经接受了印象派所一再强调的室外作画,尽管是不太彻底的。其次,用印象派的笔法去表现人物。我们讲过,印象派轻造型,人物的鼻、眼都不是刻画得很细微,特别是莫奈夫人像,更体现了印象派的绘画特征。

张金辉:

德加:埃德加·德加(E.Degas 1834-1917)法国画家、雕塑家,也是印象派重要画家。生于法国巴黎的一个金融资本家的家庭,原名为埃德加·依列尔·日耳曼·德加(Edgar Hilaire Germain de Gas)。他的祖父是个画家,因此他从小就生长在一个非常关心艺术的家庭中。他曾在巴黎艺术学院(école des Beaux-Arts)学习绘画,受到安格尔(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的很大影响。德加富于创新的构图、细致的描绘和对动作的透彻表达使他成为19世纪晚期现代艺术的大师之一。他最著名的绘画题材包括芭蕾舞演员和其他女性、以及赛马。他通常被认为是属于印象派,但他的有些作品更具古典、现实主义或者浪漫主义画派风格。

德加的艺术个性是:

1、一般映像派主张室外作画,表现自然界的光与色,而德加主张室内作画,表现舞台灯光下的光与色。

2、一般映像派以表现风景为主,而德加以表现人物为主,德加是映像派中的人物画家。

3、一般映像派的造型是虚幻的,而德加的造型是准确的,他受过严格的古典主义的训练。

4、德加重线条表现力。

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德加的作品:

1、《舞台上的舞女》是德加表现舞女的代表作,甚至成为整个映像派的代表作。一个女演员从后台跳着轻盈的舞步到了前台,与自然光不同,舞台上强烈

的灯光,集中的照在她的身上,使她的光泽、她的美丽无与伦比。德加运用粉彩表现舞女的裙子(由于粉彩笔不含水分,可以反复改动),创造了像蝴蝶翅膀一样轻盈的舞蹈演员,那质感的逼真,仿佛我亲眼所见

2、《闯入室内的男人》表现了一个悲惨的故事。早晨,舞女在刷牙,内衣带已经断开了一个男人的衣服和帽子凌乱的放在床上。桌子上有把剪刀,一些白色的织物从一个红布衬里的箱子里溢出来,掉在地上。一个失去童贞的主题用象征性的手法表现出来,舞女不仅遭受肉体上的痛苦,还遭受精神上的折磨。

3、《熨衣妇》:德加用线条准确地表现了两个健壮的女熨衣工。背景只是灰蓝色的墙,突出了女工的形象。这两个洗衣工太累了,一个在熨衣,用尽了全身力气,另一个也许已经干了一昼夜的活还得不到休息,正在打哈欠。本来,德加爱用质地细致的画布,但这一幅画选用了粗糙的画布,在粗糙的画面下使人想到简陋的劳动环境。

(串词、曾先毅)

了解了印象派,下面我们来看看新印象派。有人把新印象派在美术发展史上的存在比喻成“美术史上的戊戌变法”,我们知道,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资本主义尝试,在当时看起来很牛逼,但是它失败了,事实证明,资本主义暂时是不适合中国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说新印象派是戊戌变法呢?因为新印象派也像戊戌变法一样,是一次伟大的尝试,新印象派曾经尝试着要把科学和艺术统一起来。嗯,听起来很牛逼啊~我们知道,印象派是主张室外作画的,这样就可以直接画下自己看到的光与色,可新印象派不同,新印象派的画家只是在室外用铅笔画出轮廓,再回到室内,用科学的方法使画面的颜色更艳丽,对比度更强,这样也诞生了一种新的作画方式——点彩画。所谓点彩画,就是不同于一笔一笔在纸上抹,而是在上面打点点,从光学原理看,色光的混合,能增加光量,新印象派所运用的色彩分割理论,能增加光量、反射率与明度,因此新印象派的画作颜色艳丽,对比度强。新印象派的思想是:“在画纸上表现光与影在很短一瞬间内的变化”下面,我们有请我们组最具科学与理性的戴鹏与最懂戊戌变法的文科生杨程给我们详细讲述一下新印象派的著名画家与他们的代表作。

新印象派:

戴鹏: 首先由我为大家介绍乔治·修拉:

乔治·修拉(Georges Seurat,1859-1891),1859年12月2日生于巴黎,他的父亲是一个法律官员,待遇丰厚。修拉从小过着富裕的中产阶级生活,对绘画感兴趣,受过完整的美术学院教育,曾师从安格尔的学生亨利·莱曼(Hei Lehmann)学习古典主义绘画,后来又研究过卢浮宫中的大师作品,对光学和色彩理论特别关注并为之做了大量的实验,也许正因为他太过致力于方法和理论研究,他一生所创作的作品不多。有人认为1891年5月修拉的逝世标志了“新印象主义”的结束。但他的理论和技法对后世艺术家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修拉是一个学习认真但是从学院的观点看来并不优秀的学生,1897年在80人的班里,他是第49名。修拉19岁服兵役,20岁回到巴黎,学习印像派绘画。艺术发展的辩证法是这样的:莫奈学习巴比松画派,没有成为巴比松画派,成了印象

派。修拉学习印象派,没有成为印象派,成了新印象派,艺术的发展过程,就是不同的艺术风格交替的过程。艺术风格的变化,就像浩浩长江之水,一浪推一浪。

《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这是新印象主义典型的代表作,也是一幅在世界美术史上具有纪念碑式意义的油画作品。画面上的大碗岛是位于巴黎附近奥尼埃的一个岛上公园,也是巴黎人盛夏理想的避暑圣地。画面上,聚集了许多周末来这游玩的人们。画家着意把画面分成了被阳光照射的部分和处于阴凉中的两部分,使画面构成了鲜明的对比。画面上的人物有的站在那里欣赏风景,有的躺卧或坐在草地上自娱自乐,有的成双成对的谈笑,有的面对湖面,独自沉默……几只小狗在地上游逛。画面上的人物与周围的湖面、树木等构成了精密和谐的构图,使画面上物象的比例、物象与整个画面的大小、垂直线与平行线的平衡达到了一种理性的和谐和科学秩序下的统一。比如近处阴影下站着的一对高个夫妇与阳光下撑伞的一对母女以及远处一个正在作画的 男士,处于一条水平直线上,而精湛的近大远小的透视法使他们看上去比例和谐、科学,又让人觉得格调明快、有趣,充满活力。当然,与以往的绘画作品比较,这幅画最大的特点就是画面上布满了精密、细致排列的小圆点,这些小圆点是用不加调和的暖、冷色以及相近色、互补色等堆积而成的,在欣赏者一定距离的视角范围内观看,形成了极为鲜艳和饱满的色彩效果。画上的人物形象都不是很清晰,显然这不是画家最关心的,画家刻意追求的就是把众多人物安置在精确的几何图形中,在光线的照射下,使画中的固定人物形成一种奇妙而又特别有秩序的和谐。仔细看,会觉得画中的人物在各自的位置上形成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凝重,仿佛各自都必须坚守自己的位置,不能打破某种寂寞,让人感受到一种理性的不可违抗的井然和秩序。在色彩方面,画中的黄色和橙色占主导地位,黄色与绿色、白色、黑色相互搭配交织,形成了温暖、鲜明的色调,看上去赏心悦目。

杨程:

毕沙罗自幼便对艺术表现出浓厚兴趣,但直至二十五岁才有机会到巴黎接触艺术界。他在 巴黎结识了画家柯罗,后来又在私人画室认识了莫奈、塞尚、巴齐耶、雷诺阿和西斯莱。他早期所绘画的巴黎风景,在1864 至 1870 年间均入选官方画展。1870 年,他去了伦敦逃避战火;回国后,他的作品便开始不再被官方沙龙接纳,自此,他的命运就和印象派画家紧紧扣在一起。与其他印象派画家一样,他的作品同样受日本艺术所影响。他以明亮的色彩和颤动的笔触来表现当代的风景。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毕沙罗还不断探索新的技法。1885 至1890 年间,他跟随了画家秀拉(Georges-Pierre Seurat)以点描法(Pointillism)绘画,但后来又重拾原来的技巧。1892 年,画商杜朗 — 卢埃尔为他举办了大型回顾展。此后,毕沙罗潜心描绘城市景致,尤其喜欢以俯瞰的角度捕捉巴黎的街景,把焦点集中在熙熙攘攘的大街小巷上,而这类作品终为他赢得国际声誉。 《埃尔米塔日的坡地》:《蓬图瓦兹:埃尔米塔日的坡地》是毕沙罗一家回

到法国两年后画的,其全家人前后在蓬图瓦兹住了10年。毕沙罗和他的家人分别住在蓬图瓦兹高地的埃尔米塔日街区的几处房子里,这些房子都为较新的建筑,但不远处还有一个古镇,其中有一些17—18世纪的建筑物。这些建筑在毕沙罗的笔下显得坚固和年代久远,整幅画透着健康的乡村气息,给人以丰满而古老的印象,光秃秃的树木、冒烟的烟囱以及耕得井然有序的田地构成的初秋景色更加深了这种印象。画面所表现的力量首先来自层次鲜明的构图,作者有意在建筑物的整体和树木之间造成强烈对比,同时也源于色彩之间隐隐约约的和谐。绿色和蓝色、灰色和米黄色,甚至是烟囱管道的红色都被置于次要地位,不添加任何无用的光泽。在右边的厚实房屋上面,树木勾勒出诗一般的图案。毕沙罗擅长的这种曲折的笔法使画面显得勃勃生机,增加对角线的实际效果。人们的目光会自然投向画的上部——马图兰城堡。

好了,了解了这么多新印象派的画作,大家对新印象派是个什么感觉呢?(互动一下)反正我感觉新印象派的画挺恶心的,你看看这《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画面上的人一个个跟鬼一样,身体比例也不协调,这颜色艳丽得也挺诡异的,就感觉你在看以童话为题材的恐怖片一样。反正,新印象派是失败的,艺术与科学绝逼不是能融合的!你有种在躺在手术台上的病人的肚皮上用手术刀割出一张《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啊!那么,新印象派失败了,后印象派就诞生了,在后印象派中,有许多我们闻名遐迩的神经病,比如说梵高啊、高更啊,那么为什么是一群神经病创造了后印象派呢?那我们要看看后印象派的主旨是什么:注重画家的主观表达。我是梵高我今天心情好,我看太阳多美丽啊,那我今天把太阳画的温暖;我今天心情不好,我看太阳毒辣辣的,那我今天就把太阳画的刺眼。所以说,后印象派画的是画家看到的东西,而神经病们画的就是自己的神经世界。我们知道,我们组也有一个神经病,大家猜猜是谁啊——没错就是罗子轩!下面请罗子轩给我们讲一讲后印象派的画家与他们的代表作。

后印象派:

罗子轩: 后印象派(Post-Impressionism),从印象派发展而来的一种西方油画流派。在十九世纪末,许多曾受到印象主义鼓舞的艺术家开始反对印象派,他们不满足于刻板片面的追求光色,强调作品要抒发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主观感情,于是开始尝试对色彩及形体表现性因素的自觉运用,后印象派从此诞生。

塞尚(1839~1906),是后印象派的重要画家,现代绘画 之父。塞尚由毕沙罗介绍加入印象主义画派,并参加了第一届印象派画展。他不拘泥于印象派的光色分析,为捕捉转瞬即逝的自然现象而苦苦探索,确立了自己的艺术方法和风格。

塞尚的画不顾及透视和人体解剖,只是用各种色块堆积成一个个似是而非的形态;以秀拉,希涅克等人为主的点彩画派正相反,其他代表画家还有高更,罗特列克等。后印象派的雕刻直到1900年才出现。著名的雕刻家和作品有阿里斯狄德·麦友(Aristide Maillol)的《坐着的女人》、比利时雕刻家乔治·明(Geoge

怎样制作一个

关于印象派绘画的文化内涵,择其要者而述之:

一是将绘画从客观自然再现转向主观精神表现,反映印象派具有绘画独立性的美学观念。印象派在艺术精神上对立于西方古典传统绘画准独缩景除确审题,强调创造新时代的艺术形态;他们对主题性地再现现实不以为然,提出应自然而随意地已队鲜风表现生活与客观物象;他们游离于传统艺术所关注的社会功用与教育职能,离开了艺术表现现实的情节化和戏剧性结构,排除叙事性的文学内容,注重画督家对现实情境的自我感受和自觉表现,擅长对现实情景的生命状态和存在形式进行直觉的来既广谈集式的客观再现与描绘,将绘画从客观自然再现转向主观精神表360问答现,以迎合新兴市民阶选层的审美需求,努力反映印象派绘画独立性的美学观念。印象派并不反对以自然为师,只是强调“不要失掉你所感觉到的第一印象”。印象减秋现状应调钢冷等做律派认为“记忆”和伯镇台以罪改团整“想象”可以“从自然的束缚下解跟动连掉烈实提倍今入放出来”。塞尚还提醒画家“应防止倾向于文学”,在绘画中排除叙事性的文学内容。毕沙罗的案距断《农家女》的纯朴与率百济造输供条帮真、《牧羊女》的灵动与鲜活等,正反映了“以自然为师”,描绘了“感觉到的第一印象”。德加的《赛马》的投入与动情、《骑马散步》的闲情与潇洒、《舞台上的历节氧看故芭蕾舞者》的欢快与忘我等,正叠加了“记忆”和“想像”,试图“从自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塞尚《弯曲的树》的豁达与野趣、《马纳河上的桥》的静谧与清淳、《埃克斯近郊的巨松》的简练与张扬等,正依循了“色彩的逻辑”。印象派画家从具有“社会学功能”的传轴决红服需边培杨座超统艺术倾向中走出,又带着“绘画的独立性”步入当时的社会生活。马奈的杰出风俗画,如《咖啡直音乐会歌手》、《咖啡馆里》、《弗利·贝杰尔酒馆》等,恰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江积坐主名劳特累克尽管出身贵族,却以带有讽刺意味的心情表现现实,他笔下的巴黎上流费境势降代缺社会的夜生活,没改岩雷农运虽跳有优雅高贵的生活情趣,却是一个堕落、污秽并充满欺诈的世界热者,他的《红磨坊的舞会》中喧嚣中的狂欢、《女丑角莎尤考》中人物形象的静思与无奈等,实是痛苦的呻吟。这里,也可以领悟印象派要真正反掉传统艺术中的“社会学功能”是不可能的,印象派生活在各种矛盾交杂的社会之中,即便再三强调具有绘画独立性的美学观念,其实是无法真正步入游离于“社会学功能”的“独立性”之中的。

二是注重绘画的光、色、形、意、美的融合,体现印象派的艺术与光学相结合的主要特征。印象派绘画在光与色的表现上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在光、色中求形,以光与色的讴歌表现意和美,理解了光、色、形、意、美在绘画语言中的辩证关系,把闪烁的阳光和微妙的阴影引入画面,绘画随之变得清新明丽、生机盎然。在印象派绘画作品中,光和色是基本的绘画语言、艺术要素、快速跳动的音乐旋律和慢慢流淌的文化符号,光和色是形、意、美的艺术起始点,形、意、美在光和色中成形、达意、示美。印象派画家最基本的绘画技法是竭力探索一种有效方法,以突破物体单一的、表面看来一成不变的“固有”色;他们力图捕捉物体在特定时间内自然呈现的瞬息色彩,那种受一定环境条件、空间距离和周围其他物体影响的颜色。他们从画水开始,把水波反射出来的五光十色描绘得惟妙惟肖。他们进而扩大到从建筑物到天空的光与色的表达。印象派对光与色的探索得益于19世纪初期科学家对光的本质的新发现,孕育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而产生的文化跃迁。莫奈曾反复画不同时间的鲁昂大教堂和草垛,正是为了捕捉瞬间的光与色。这次珍品展展出的《鲁昂大教堂,从正面看到的大门,棕色的和谐》与《鲁昂大教堂,阳光的效果,傍晚时分》便是莫奈为教堂绘制的30余幅油画中的两幅。画这批画时,他曾在给妻子的信中写到,他每天都会有一些头天未曾见到的新发现,于是赶紧将其补上,但同时也会失去一些东西。

三是采用原色并列、重叠和补色手法,形成印象派新的绘画语言。为了表现物体的动态变化和光色的斑斓绚丽、光怪陆离,印象派画家采用小笔触和色调并列方法,有些颜色不再在调色板上调配,而是红、黄、蓝三原色并列,时而重叠,并把红和绿、黄和紫、蓝和橙色补互对比,使色彩在强烈视觉冲击中产生新的和谐。印象派新的“光色”技法形成了新的绘画语言,令人耳目一新。

四是“把画架搬到户外”,成为印象派的重要绘画方式。它不是简单的绘画场所位移,而是绘画方式变革,改变了西方传统绘画方式,是为了在阳光下对景写生,捕捉和描绘物体在阳光照耀下色彩的微妙效果。雷诺阿喜欢在户外林下写生模特儿,以悉心研究模特儿身上、脸上的绿色反光和灿烂的斑点效果。雷诺阿从清新的自然风光中揭示色彩晕染流动的奥秘,感悟色彩的争妍与和谐、阳光的欢愉与变化、自然的节奏与坦诚、人生的明朗与温馨,于是,有了《打阳伞的丽丝》中的伞下阴影处、回眸一瞬间视觉色彩的晶莹剔透与丽丝眼神的非视觉色彩的真诚魅力,有了《夏杜的春天》的春光明媚、春色涌动、春讯汇集和春意荡漾,有了《泛舟塞纳河》的河水淌动、河光波动、小舟划动和泛舟人的灵动。“阳光下的绘画”,为印象派绘画的崛起和发展在绘画方式上奠定了基础。

五是变革西方传统绘画和借鉴各种画派,留下印象派叩开20世纪现代艺术之门的文化轨迹。印象主义艺术思潮随印象派绘画而生,印象派绘画又在印象主义艺术思潮的涌动中而兴。印象派之兴,在于对西方传统绘画的变革和对19世纪上半叶各种画派的借鉴,包括借鉴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等。印象派绘画的反叛表现在众多方面。印象派很快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绘画特征和文化风采,在独树一帜驰骋19世纪下半叶艺术舞台的同时,也显现了自身的艺术选择和文化取向的局限性,以至于困惑、分化不断。在这种进程中,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相继而生。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衰落后,立体主义和20世纪各种理性化抽象艺术从中吸取了动力。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叩开了20世纪现代艺术之门。

印象派画家的文化肖像

在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的演进中,出现了一些颇有影响的画家,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走到印象派旗帜之下;有的虽然没有印象派的“团队意识”,但他们的笔下却吐露出印象派的艺术风格;有的虽然参加了印象派初期的艺术活动,但其总体艺术倾向更接近后印象派,或者成了后印象派代表人物。这次“法国印象派绘画珍品展”共选作品51幅,有4幅以上作品的为马奈、莫奈、毕沙罗、西斯莱、雷诺阿、德加、塞尚。马奈是印象主义的奠基者,他在绘画创作题材上开创了从日常生活和自然风光中取材的先河,强调绘画的色块运筹要高于描绘作用。莫奈是印象主义绘画运动的发起人、引领者和坚定不移的实践者,“光和色”的讴歌者。毕沙罗是点彩法的引领人。西斯莱在印象派中画风较为稳健。雷诺阿是法国印象画派的先驱,早期作品是典型的印象主义的真实写照,充满了闪烁的色彩和光线。德加被誉为表现动态人物的绘画大师。塞尚是后印象派杰出画家之一,现代绘画艺术之父,他的作品和思想对20世纪许多美术家及美术运动(特别是立体主义)的审美观念发展很有影响。

印象派画家各有风采、各显个性,同时又共显亮丽,共具特征。

一是艺术思想的批判性。印象派绘画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叛逆”的,被正统沙龙排斥,又因排斥而增强了“叛逆”性,更坚韧地走上了探索之路。1874年一群青年画家假借巴黎著名摄影师那达尔的工作室举行首次画展,即是受正统沙龙排斥的产物,至1886年,印象派共举办8次画展。其间,印象派绘画曲折发展,印象派画家离合聚散。然而,整体而言,印象派艺术思想的批判性锐意不减。

二是艺术体系的独创性。印象派代表人物虽然仍保持了绘画的古典形式和一般审美理念,却撼动了传统绘画方式,松动了传承性极强的艺术之链,在美学理念、光色处理、视觉建构和审美情趣等方面创造了新的艺术体系。

三是艺术精神的探索性。印象派画家始终处于探索之中,起步于探索,发展于探索,在探索中走到一起,在探索中又新展艺术轨迹,在探索中冲撞而分手,在探索中从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走来,又向20世纪现代艺术走去。

四是艺术珍品的渐显性。印象派绘画被世人接受有个过程。当印象派画家作品被正统沙龙拒之门外时,其作品随之遭受冷落,甚至已买走的作品被要求退回。1933年7月,当雷诺阿的《小艺术家》在巴黎以17万法郎售出时,常书鸿先生曾感慨地在巴黎写了《雷诺阿的胜利》:“雷诺阿和莫奈可说是印象派前锋队伍中两个最独特的具备着卓绝的情操、艰苦奋勇穷毕生精力向时代挑战着的纯艺术家……人说雷诺阿是胜利了!然而请不要忘记他在仇视和讥刺中的奋斗,他不断地追求,而且这个胜利的报酬是在1933年距他死后14年的今朝。”在这里,艺术珍品的渐显过程经历了14个春秋!

五是艺术技法的借鉴性。印象派画家借鉴了巴比松派画家和英国画家的技法与审美理念。西斯莱曾对评论家阿道尔夫·达维尼埃说:“我喜欢的画家是谁?如果只说同代人,那就是德拉克洛瓦、柯罗、米勒、卢梭和库尔贝,他们都是我们的老师。他们热爱大自然并强烈地感受到大自然。”巴比松派风景画家对印象派画家的影响显而易见。毕沙罗则承认:“我们的道路是从英国大画家透纳开始的……”印象派画家还从中国、日本等东方艺术中吸取营养。凡·高指出:“我敢预言,别的画家们会喜欢一种在强烈阳光下的色彩,喜欢日本绘画中那种晶莹澄澈的色彩。”“日本艺术……在法国印象派艺术家中生了根。”1870年,莫奈对日本浮世绘发生了兴趣,并且于1871年开始收集浮世绘版画。

元瓷上惯用的变形荷花瓣(俗称“八大码”)图案,就是在晋瓷纹饰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尤其元代青花、釉里红等釉下彩的出现,开辟了瓷器装饰的新纪元,打破了过去一色釉的单调局面。

37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