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巴洛克时期的定义

巴洛克时期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个时代,大致为17世纪。其最早的表现,在意大利为16世纪后期,而在某些地区,主要是德国和南美殖民地,则直到18世纪才在某些方面达到极盛。巴洛克时期在18世纪随着它的独特风格转变为洛可可(Rococo)式风格而告结束。

巴洛克时期最重要的创造就是“对比”的概念。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进行流畅,各个声部(通常为四至五个声部)相互交织,同步进行。1600年以衡镇后这种织体日渐少用,只有在教会音乐中才能见到,这是因为教会音乐受传统及固定的礼拜礼式所束缚,因此是最为保守的。

“对比”可以表现为各个不同的方面:音的高与低;速度的快与慢(快与慢的段落对比或快慢声部间的对比);力度的强与弱;音色的不同;独奏(唱)与全奏(合唱)等等。

扩展资料

巴洛克时期出现的艺术形形色色,所以必须按照这个时代的比较广泛的各种文化倾向去探索它们的统一特性。就对艺术的影响来说,当时有三种文化倾向最为重要。

第一种是反宗教改革运动的出现,这股势力不论在地区方面还是思想方面都正日益扩大。巴洛克艺术中的许多不朽之作,特别是意大利绘画和建筑中的许多作品,可能同教会所采取的新的宣传态度直接有关。

第二种是君主专制政体的巩固,随之产生强大的中产阶级,对艺术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从法国王朝建造凡尔赛的宫殿和花园以及中产阶级发展绘画市场,可以窥见当时某些政治和社会发展对艺术的影响。

第三种是在科学发展和对地球进行探索的影响下,对大自然产生了新的兴趣。这两方面的活动促使人类对自身有了咐消粗新的看法,一方面觉得自己微不足道(特别是受了哥白尼地球不是宇宙中心这一论点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感到自己神圣伟大,因为在知识方面有了重大突破。

总之,这些文化倾向连同它们在艺术中的桥派反映,形成了艺术史家斯特乔(Wolfgang Stechow)所谓的宗教势力和非宗教势力共同保持的一种基本上令人乐观的新的均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巴洛克时期

30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