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的作品赏析
《舞蹈》是马蒂斯艺术成熟期的作品。画面描绘了五个携手绕圈疯狂舞蹈的女性人体,画面朴实而具有幻想深度,没有具体的情节,也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背景和烦恼沮丧的内容,只是一种欢快、和谐、轻松,洋溢着无尽力量的狂舞场面。仿佛让人回到了远古洪荒时代,人们带着原始的狂野和质朴,在燃烧的篝火旁,在节日、祭祀的场合,手拉手踏着节拍,无拘无束,尽情地宣泄着生命的激情和活力。
表现舞蹈的绘画很多,可是没有哪幅画像这幅画这样来的明快、简约。蓝色的天空、绿色的大地是所有的背景,体格健壮手拉手的女人,雄劲有力的舞姿⋯⋯删繁就简,让人感受到一种特别的精神深高弯雹度和生命的力量。画面上形态各异的人物姿态,富有节奏的韵律,手拉手循环舞蹈的造型,充满了流动的动感,张扬着生命的能量。在奔放、热烈的氛围中,有一种平衡的内在和谐,让人感受到一种肃穆、纯洁的精神陶冶。这也是画家一直追求的艺术效果,正如马蒂斯自己说的那样:“我所梦寐以求的是一种均衡、纯洁而宁静的艺术,它能避免烦恼或令人沮丧的题材。这种艺术对每个人的心灵均给以安息和抚慰,犹如一张舒适的安乐椅,在身体疲乏的时候坐下来休息。”在这幅画中就达到了这种艺术效果。
画中只有三种色彩,蓝色的天空和绿色的大地代表了蓝色的天空和绿色的大地的和谐;也可以看做是蓝色的夜空和绿色草原的对应下的安静和谐调。砖红色的人体,表现了女人一种原始的古朴、健康的美丽,也与蓝天绿地形成了对比中的均衡和谐。不管怎样理解,在这幅画上马蒂斯把色彩搭配的简约而又巧妙,用自然的笔触,把色彩的功能发挥到了单纯、协调,赏心悦目的地步。当然,这也是与画面整体的和谐氛围相互配合所产生的效果。
这幅画是马蒂斯创作的三幅用来作装饰之用的壁画中的一幅,是为他的忠实赞助者,俄罗斯的收藏家史屈金先生创作的。其他两幅是《音乐》和《河边浴者》。不过这幅《舞蹈》在巴黎公展时,却遭到了一致的嘲讽,有人评论画家白痴、粗俗,只能画出如此幼稚、低劣、弱智的作品。可是,这样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效果正是画家所追求的,刺目热烈的色彩、简化的造型、旋动的粗野舞姿,画家正是在对传统的大胆突破中,张扬着自己闹笑的艺术个性和才华。戚帆而这种均衡、纯粹以及清澈的画风,给人以视觉的愉悦感,单一明快的风格,使人们从以往绘画的理性和凝重感中解脱了出来。正如他自己认为的那样,他不想奴隶般地去抄袭自然,他要去解释自然,让色彩发挥功能尽可能好地为表现自己的主观世界服务。
从总体来看,马蒂斯的艺术创作在广泛吸收西方各绘画流派的艺术特色的同时,也把东方艺术中的写意色彩、平面形和装饰性特征结合在了一起。比如马蒂斯的这幅作品和我国青海马家窑文化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就有惊人的相似。并且他还把非洲艺术中质朴粗狂的风格也融入了自己的艺术。从而在兼收并蓄的基础上,创造了影响深远的艺术风格。
求舞剧《红梅赞》的赏析
空政歌舞团创作演出的大型舞剧《红梅赞》,继顺阳统往月杀象尼席入选2002-2003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十大入选剧目后,屋黄聚另另间穿条又荣获首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大奖”,实在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 国家来自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是一个不分艺术门类进行的综合性评比,评比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那么,《红梅赞》究竟靠什么赢得了所有评委的内心喝彩呢360问答? 首先,该剧目呈现了鲜明的细测甚形英速着声现代艺术理念。它与那些因得益于深厚传统而当选的精品剧目相比,有着自己独到的艺术特色,在国家舞台艺市讨先周夜往术精品的概念中恰当地引入了新鲜米如握修故衣称的架群例的现代审美价值取向。 人们特别注意到,该剧没有用舞蹈去复述小说的故事情节或歌剧的戏剧场面,而是以江姐、华子良、华为、小萝卜头等人的精神思绪流淌构成经纬线,用正反两种势力之冲荡回旋作为舞剧舞台艺术样式的支撑点,在“意识流”的凝聚处凸现相深章够路凯列源了革命先驱的伟岸形象。因此,全剧带有鲜明的心理式舞剧的艺术特征。把自己的艺术视角深入到历史英雄犯生义否核苦班人物的深刻心理动态层面,由此而采用无场次结构方式,显得极自然而贴两船切。当然,心理层面的东西从一般化的艺术“内容”上升为全剧的艺术表述方式,并且成为特殊的艺术亮点,这一种现代艺术理念能够在该剧中“异军突起”,也得益于小说和歌剧在当代中国观众中持久和深入的巨大影响。但借助于此种历史影响,在全剧中有意识地运用心理概念,并把心理都航来的解释聪明地化作座左越硫缩稳呀整台剧目的场面和结构样式,是非常需要胆识和智早序慧的。我认为,《红梅赞》高人一筹之处,恰在于这胆识和智慧。 多年来,关于舞剧艺术创作中“以舞为主”还是“以剧为主”的讨论从未停息。其实,在舞剧创作实践中,无论以舞蹈定或戏剧冲突为主支撑全剧,都有成功或失败之作。因此,一出舞剧即使“以舞为主”也并不能保证其艺术上的成功农先殖占调象钢。关键之处在于作团权法春庆致尼支广为一种艺术语言出现的舞蹈动作被怎样的艺术理念支配,表述着怎样的艺天散裂术情怀和人生状态。《红梅赞》里以江姐为代表的革命志士们心向红旗心向党,崇高的理想、对亲人的怀念、对革命后代所寄予的希望等等心理,形成明亮而悲壮的光明色调。这种色调化的心理色彩和动作,自由地穿插转换,对抗着外貌看似强大却散发着阴暗冷气的狱卒们,对抗着黑色调的心理色彩。当外在的情节事件无需多费笔墨时,编导有意识地把中国人民争取民主与解放运动的历史时间落实到光明与黑暗两种心饭理冲突上,以此作为全剧的核医爱投子心推进力量,观众也由此得到了惟有欣赏舞蹈艺术才能领略的奇妙的心理大战—— 一种独到的“心戏”之美。 其次,该剧成功地将现代舞的语言风格转换为特定的人物持保地形象,跨越了单纯模仿外国现代舞的樊篱,使得舞剧整体艺术理念与具体的艺术语言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全剧准确而富有创造性地借鉴现代舞蹈语言,成功地塑造了华子良乔装癫疯奔跑不停、江姐十指戳钎刚毅不动、小萝卜头天真烂漫灵性不灭等等新鲜的舞蹈人物形象,为中国当代舞剧艺术人物画廊增添了光彩。近些年来舞剧创作的活跃态势已经人所尽知,舞蹈编导们在动作语言设计和新编舞方法的运用方面有长足进步。但是,小型舞蹈作品和舞剧创作中艺术形象的模糊化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问题之一是,靠某一种新方法形成的舞蹈动作自身语言的编排并不能直接代替舞蹈形象的创造。舞蹈形象离不开动作语言,但是动作并不直接等于形象。在《红梅赞》里,编导非常准确地把握了形象创造的实质,几乎每一个人物的一举一动,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语言。甚至那些气焰一时嚣张的狱卒们,也都不是简单的脸谱化的“丑人”,而是有着自己的形象性格。舞剧中华子良与狱卒们的五人舞,从一个跑步的动机串连起英雄人物内心的坚韧,这坚韧又被冷酷的现实所包围和制约,甚至于开始还不被同志们所理解,于是让人一下产生巨大的心理共鸣,催人泪下。这些在充分舞蹈化的现代舞蹈语言基础上“诞生”的不屈不挠之人,既勾连起人们对百年来现实生活的深情回忆,又在富于现代审美意义的表演艺术领域中使人产生巨大联想。它打破了舞剧传统戏结构方法集中塑造一两个正面人物的舞剧形象塑造模式,充分显示了编导的创新精神和运用现代艺术手法弘扬主旋律的强烈意识。 还有,该剧充分调动了舞台综合艺术元素的力量,形成了独特的舞美语言,并积极地参与到整个舞蹈的动机和发展中,多种艺术语言融合统一,令人完全耳目一新。 众所周知的是,该剧的舞台美术设计曾经度过了极其艰难的不断探索过程。当舞剧最终以全新的舞台综合语言出现在人们眼前时,它极富于创新性的特质凸现了出来。我非常赞赏全剧中富于高度智慧的舞美设计,赞赏那活动的监狱铁栏、巨大的铁门、长长镣铐所构成的鲜活舞台世界,这些舞台美术语言,以及那些准确勾勒和烘托了舞台艺术情感氛围的灯光,与鲜艳的红梅和红旗一起形成了贯穿始终的舞美艺术符号,以非常活跃的姿态积极参与到整个舞剧的舞台艺术行动中。在大幅度的舞台动作运动中表达铁窗围墙之惨烈,对比强烈地映衬着革命人追求解放、自由之精神。还有什么比思想的翱翔更令人向往?! 该剧的成功之处还有许多可书写,如音乐的大气磅礴,如江姐扮演者李青的出色的二度创作。无论如何,该剧的确实现了舞剧艺术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统一,是近年来中国舞剧的一部杰作。 我认为,舞剧《红梅赞》的出色成绩,实际上是多年来军队舞剧和小型舞蹈作品创作不断开拓进取的结果。纵观当代军队舞剧艺术的创作,我们能够发现,在《虎门魂》、《西天流星》、《一条大河》等作品中,军队舞蹈家们从来就不缺乏对于崇高英雄主义的一以贯之的赞美热情;在《曹禺作品印象》、《繁漪》等作品中,部队舞蹈工作者们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于舞蹈语言现代化的追求和磨练。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功绩刻写在每一次惨烈壮观的武装斗争之战役史上,而军队艺术家们更加注重历史画卷里特定人物的内心世界,讴歌其中的浪漫和壮丽。因此,《红梅赞》中的历史生活与人类情怀的统一,现代艺术语言的大胆使用,多种艺术元素的综合贯通,可以说是整个军队舞剧和舞蹈创作的一次成功的升华。它以无可争议的姿态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荣获“解放军文艺大奖”,自然也就是当之无愧的。《红梅赞》既是军队舞剧创作的代表,也是整个中国舞剧创作和表演艺术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