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傻了,画画靠的是思维!

总是纠结自己构图,没有意识!

总是糊涂自己在调色时没有方向!

总是对塑造的手法有另外一种理解!

新古典主义三视图

这些问题来自一个误区:画画是一种单纯的手工技术!

错!错!错!我只想告诉你:绘画是一种思维活动!

蒋跃老师在描画示范时说:画画,千万不要不假思索地看到什么就画什么,一定要经过计划,然后将自己的想法表现在纸上,注意空间感,注意物体与物体的关系,这些关系的体现很重要!

靳尚谊老师渣氏隐就素描问题也曾经说过:画素描不是凭感觉!

前辈的话语都是在告诉绘画者一个道理:画画不是简单的手上动作,而是一种思维活动!

我看了一些老师的教学视频,视频中每一位老师展现的手法都不相同,我在想这关系到他们的理念不一样吧?这是观看蒋跃老师示范人物核州坐像时,我所做的笔记:

从这些体会中,你会看到,他们步骤存在差异,但是一个相同之处在于都有一种对于画面理解力的思维驱动!

这种思维是决定作画者作画步骤和控制画面效果的关键。那么由此看来,有意识地去培养这种思维就非常重要!

这里我根据我的经验有两点意见,可供参考。

一、审美眼光地培养:多画

说得更通俗一点,就是知道什么更美更好看,这一点与常人而言并不难,但这种眼光的培养,我想强调的是必须要有自己的实践和思考。不然,这个过程带来的心灵震撼就根本无法实现,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就是如此,过去,我画得少的时候,面对美的颜色以及好看的形式,我的感受是不强烈的。因为感受不强烈,所以我也无法切身的会去想到要学习这种美地表现方法。但是当我放到足够数量的时候,我会发现原来那种颜色那种形式是那么的耀眼,以至于可以让我受到极大的震撼。所以对于审美眼光的培养,我只有一个建议:多画。播放有两个好处,一方面是增加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就是让自己的眼光更具锋芒。这两点好处,就让我们自己的思维得到改善。

二、大师作品欣赏:多看

我看大师作品,最初的感觉是距离,这种距离让我看不懂。慢慢地看得多了,我发现大师作品,对我一个巨大的影响就是我开始可以感受到大师作品中大师们的一点想法。

大师之所以是大师,就是因为他们的画,开辟了一个新的风潮。或者是形象的变化,或者是色彩的变化,或者是笔触的变化,总之都是一种在原有基础上的改进和创新,这种看似是表现的变化,实际上是一种思维的更新迭代何为迭代。所谓迭代就是将视图语言中过去的代表意义进行改变,例如古典主义向印象主义变化时,色彩由一种辅助的画面效果工具,变成了印象主义中重要的表现内容,印象主义画家着重来描绘色光,让画面更加接近真实的丰富色彩,画面因此就产生了丰富的色彩变化。

之后的新印象主义、野兽派、现代主义都在一次一次更迭美术中各种元素的意义。我通过看画家们的作品,就可以看到他们的想法,感受到他们的思维,不管是面对复制品还是原作(当然,原如厅作最好),那种新的形式感总是会带给我很多惊喜,我会经常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他要这样画?带着这个问题也会去查阅相关资料,在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年代之后,再看画作,让自己对于绘画有了更加深切的感受。这种“深切的感受”我觉得就是绘画思维的升级。

对于初学者想要了解思维对于绘画的重要作用。有一本书可以推荐: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 ,作者是美国美术教育家爱德华·贝蒂。这本书从科学的角度,描述了画家看事物的眼光,而且还设置了很多小练习,可以让读者亲身体会到思维的改变让绘画技巧有飞速进步的效果。

我在学画之处,老师就告诉我们说:画画最好的状态是一个“眼高手低”的状态。那时候我不理解,觉得“眼高手低”那太虚了,眼光再高,画不出来也一样白搭。但是现在我理解了,这种“眼高”就是一种思维的高度,有种“取法乎上”的含义,只有我们的思维具备一定高度,我们的表现才会不断地去追寻,如果“眼手相平”的话,那就会停止。作为一个有理想的绘画者,只有在思维上永远取法乎上,才能在技艺上不断提高。

记住,画画是一种思维活动!

26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