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芭蕾可以分为哪三个时期,他们各自代表的特点和代表作品是什么?

1.探索阶段(1917~1927)
十月革命后,“无产阶级文化派”的极左思潮也波及到了芭蕾舞,认为芭蕾舞是一种“资产阶级的艺术”,是“宫廷的消遣”;主张予以抛弃,用体操、软功等造型动作重新创造“无产阶级的新舞蹈艺术”。
经过激烈、长期的争论,以洛普霍夫为首的一批导演和演员,在彼得格勒恢复重排了一些经典剧目。十月革命胜利后,在党和政府的号召下,涌现了一大批表现革命现实生活、歌颂革命和共产主义理想的新作品。《红罂粟花》是一部比较成熟的大型革命芭蕾舞剧,它被认为是苏联“现实主义芭蕾的范例”,或者说“戏剧芭蕾”时期的开端,其中新旧手法交叉混杂,既有宫廷芭蕾的华丽表演的陈迹纳塌,也有革命和民间歌曲、体育竞技成分等新的因素。
2.戏剧芭蕾时期(1927~1957)
艰苦的战争时期结束,社会主义工农业建设的艰辛创业任务摆在苏联人民的面前,农业集体化、肃反扩大化等等一个接一个的政治运动,给国家带来沉重的灾难,广大人民的目光很自然地转向喜剧体裁,希望从中得到一点笑声和慰籍。

浪漫主义芭蕾的三个时期

1927年,学院出版社出版了诺维尔的《舞蹈与舞剧书信集》的俄文译本,为苏联舞蹈界提供了思考的养料,诺维尔的“情节芭蕾”思想成了后来苏联的戏剧芭蕾派的重要理论。
戏剧芭蕾早在革命前的俄国已有萌芽,而此时的戏剧芭蕾继承了重情节、通俗易懂和追求思想性这些特点,而在表情和手段上已经不限于哑剧,而是力争创造“情节舞蹈”,试图以舞蹈加哑剧来塑造人物性格、表现情节。在这个意义上《水泉》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两个成功的范例。
3.交响芭蕾时期(1957~1991)
50年代下半叶起,苏联对外文化交往频繁,苏、美两国芭蕾艺术家进行互访,西方的交响芭蕾、无情节芭蕾舞,特别是巴兰钦的作亮铅品,在苏联引起很大兴趣,促使交响芭蕾复兴。从1957年的《宝石花》上演,后来作为苏联芭洞键圆蕾的一个独立流派。
《宝石花》一反过去的惯例,让舞蹈成为抒情、叙事、塑造形象的主要表现手段。同时编导利用一切手段为表演主题、刻画人物性格和塑造形象服务。在这部作品中,戏剧结构、音乐结构、舞台美术结构与舞蹈结构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与前一时期相比,浪漫主义芭蕾舞剧变

《仙女》、《吉赛尔》和《葛蓓莉娅》

36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