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伦·坡是象征主义文学
参考答案太过圆否异功波花克担从:正确
怀古诗的代表诗人及其主要经历
陈子昂: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标举汉唐风,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代表作《登幽州台歌》抒发了一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时代苍凉孤独之感。
盛唐诗人:
贺知章:多写景之作,较清新通俗。
王之焕:以描写塞外风光为主,豪放苍凉。
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留恋田园,静悟禅道。田园山水诗派代表。也有边塞诗,如《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雄浑豪放。
孟浩然:田园山水诗派代表,和王维合称“王孟”,亲切自然,真挚生动,富有幽情隐趣,也有气势磅礴之作,如《临洞庭上张丞相》。“王孟”以及同派诗人常建、储光羲等的许多作品,都极为成功地描绘了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谧的心境。
刘长卿:诗多政治失意之感,也有离乱之作,善于描绘自然景物,长于五言,称为“五言长城”。
李白:浪漫主义为主,诗风清新俊逸,恋爱自然,想象奇特,气势磅液谨礴,孤傲不桀,藐视权贵,擅夸张,擅比拟,语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借月抒情的第一人,有“诗仙”的美喻。
杜甫:现实主义为主,诗风沉郁顿挫,在这种风格的基调上,或雄浑、或悲壮、或奔放、瑰丽、或质朴、或古简、或轻灵。擅长用典,讲究格律,富有形象美和音乐美。有“诗圣”之称。李白和杜甫是唐代诗歌的两座高峰,后人称之为“李杜”。安史之乱使他更深刻地感受到战争给自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灾难。成都十年,他也曾过过一段较为平静的生活。然而无论如何,他的心始终和人民跳动在一起。
高适:边塞诗派代表,渴望保疆卫土,建功立业,蔑视平庸,向往自由。诗风昂扬奋发,雄迈高亢,苍凉悲壮,幽怨缠绵。
岑参:边塞诗派代表,注重刻划人物思想感情的活动,描绘戍边士兵的生活,善长描写异域风情。
王昌龄:边塞诗派代表。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描写妇女生活细腻生动,或柔情脉脉,或纯洁天真,或哀怨幽恨。擅长七绝,世称“七绝圣手”
李颀:边塞诗派代表,奔放,慷慨、悲凉,擅长歌行体。总之,边塞诗人反映了盛唐时代积极进取精绝橘神。
韦应物: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语言简淡。送别诗擅长以钟声创造出缠绵悠长的意境。
孟郊:多伤感之作,苦寒之声。用字造句力避平庸浅率,追求瘦硬。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
李益:长于七言绝句,边塞诗悲凉思长。
韩愈:擅长长篇古风,以文为诗,诗风奇崛险怪。也有些诗清峻隽永。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刘禹锡:深受民间歌谣影响,《竹枝词》《浪淘沙》等保存着民歌清新爽朗的情调和响亮和谐的节奏感。近体诗韵调优美,富有哲理,怀古诗哀悼兴亡,沉郁苍凉,当时即有“诗豪”之称。
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讽谕诗多反映人民疾苦,宫市强霸,内容广泛。其诗语言通俗,风格多样,富有情味,雅俗共赏,流传盛广。常与元稹唱和,世称“元白”。
柳宗元:和韩愈共倡古文运动,并称闹宏基“韩柳”。其诗多做于贬官之后,抒发了诗人忧伤悲凉的情怀,虚无寂灭的思想。写景小诗或高旷或深隽或凄清。了解柳宗元,一定要知道“二王八司马”事件。
元稹:和白居易共倡新乐府运动,其讽谕诗不如白居易,但也多反映人民疾苦。成就高的是古今体艳诗和悼亡诗。富于词藻,精于描绘,感情真絷,辞语清隽。
贾岛:喜写荒凉枯寂之景,颇多苦寒之辞,长于五律,时有佳句,孤绝之句,记在人中,或气象雄浑,或情景幽独。
李贺:诗歌多表现自己人生上不得志的悲愤,善于镕铸词采,驰骋想象,活用神话,遗词冷僻却又令人拊掌称绝。其诗意境神奇怪异,迷离恍忽,变化莫测,色彩浓厚。世人称之为“诗鬼”。
晚唐诗人:
杜牧:七绝最为人激赏,能在短小的形式中表现一幅优美的画面,用精练在语言传达含蓄的情思。诗风自然清丽,豪爽英俊。咏史诗敢于指陈时政。和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温庭筠:诗和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善于用淡墨线条勾勒景物。是专门写词的晚唐诗人,“花间词派”的鼻祖。词风秾艳香软,偶有清丽幽远之作。内容多以妇女为主。
李商隐:以无题诗闻名于世,或表现爱情或寄托身世,音调和谐婉转,基调凄凉伤感,词藻华丽优美,用词千锤百炼,用典隐晦难解。咏史诗形象鲜明,抒情感染力强。由于身世遭遇,诗的情调低沉。了解李商隐,一定要知道 “牛李党争”。
韦庄:诗以五、七言为多,尤以七言绝句写得情致缠绵,语义清新。其词清丽疏淡,自然真挚。
李煜:早期词主要是宫庭生活的描述,艳丽慵倦淫糜。晚期词感情真挚深沉,善于比喻,抒发亡国之忧。